APP下载

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9-04李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李芳

[摘 要]以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从教学立意、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教学;工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76-02

一、教学立意的确立

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就是主题。“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教学内容的主题。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主旨、统帅、灵魂,决定一堂课的教学品质和价值。没有立意,教学内容就是 “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教学立意的确定应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和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可以把《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立意设计为:“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从此世界历史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真正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样的教学立意不仅需要教师准确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而且要求教师站在较高的史学理论和史观的视角来审视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推动力及其对人类进步的影响。设计和实施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教学立意,是一节优课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教学目标的正确叙写

一般认为,严谨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就是学习者。行为动词是用来描述学生的具体行为的,比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背诵”等,我们通常把它归纳为三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和运用。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因素,我们可以表述为“通过史料研习……等”。表现程度是用来评价测量学习者所达到的程度。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的条件和进程,掌握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途径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提供视频短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问题及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2)学生经过讨论和辩论,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体现出了历史核心素养——概括材料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核心素养:(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发明,认识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等应用于实践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中的思考、探索、创新等科学精神。对学生进行毅力、科学精神、环境意识、人文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进行科技创新。(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形成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整体史观等。

三、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的方法策略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中举足轻重,最主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是在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时起决定作用的部分。确定教学重点需依据课标,统观全域,认真对待,高度重视。本课的重点是围绕工业革命而进行的各领域的技术变革和生产组织形式变革,从中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本课教材内容共分为四个目录,分别是蒸汽时代的到业、进入电气时代、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地图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学生进行板演和巩固练习。在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合作探究讨论中,教师可以设计较为开放的问题,在问题中捕捉真正的学习灵感。难点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可能千篇一律,因而在预设基础上的即时生成,就成了体现教师学科素养的关键。在难点突破中因势利导、集合众人智慧找寻思路,更能体现真正的生本,也更能体现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善于创新思维,有的善于辩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各展所长,就能最大化地开发资源。所以难点更多应排除预设的固定化思维,是对重点的深层挖掘、对难点预设基础上的即时捕捉、对学生个性才能的充分调动。这种精彩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就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和追求的理想!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师生的学习过程。本课可结合交通工具中的汽车、飞机等导入新课。新授中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革新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技术革新为什么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工业革命有哪些影响?等等。直观性视频、音频和大量的图片、表格的使用,会使本课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维。要求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在知识巩固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时训练等方法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历史教学要与时俱进,改变过去一讲到底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将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有机结合,使教学过程变成學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智慧、情感与人格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以升华和完善。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通过小组讨论、竞赛、抢答、辩论、情景再现、穿越时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需要创新,历史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史料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不同角度的观点,以形成碰撞,引发争鸣。教师不但可以设问、追问、反问,更要鼓励学生主动“发问”,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要立足自身的教学课堂,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尝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挖掘历史学科的功能,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 参 考 文 献 ]

[1] 唐亚洲.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J].中学历史教学,2017(12).

[2] 于生丹. 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对应与关联 [J].当代教育科学,2016(2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