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策略

2018-09-04黄小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核心教材素养

黄小雪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核心素养之间不可分割,但也并非齐头并进。2016年秋季厦门作为部编教材的试点城市,已经提前一年使用这套教材。本文将以部编七年级上册为例,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谈谈具体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听说读写,夯实语言基础

听说读写是夯实语言基础的途径。在七年级上册,教学策略主要从读和写着手来改革实践。

1.读——朗读、默读、速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按照选文的主题,可分为“四季之美”“亲情之爱”“读书之乐”“人生之舟”“动物之趣”“想象之翼”。根据课标中本阶段對阅读能力的要求和部编教材单元选文的特点,主要运用朗读、默读和速读三项阅读策略进行教学。

朗读。以《春》《秋天的怀念》为代表的第一、二单元的散文(诗)内容经典,篇幅短小,语言或精美或深情,想象瑰丽新奇,寓情于景,情感丰富。

教学中,淡化诸如比喻、拟人、描写手法这类僵化的写景赏析,采用以读代赏的策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温暖;在朗读中凝听“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的生命乐章;在朗读中品尝“花里带着甜味儿”的神奇;在朗读中想象济南“那些小山太秀气”的甜美景色;在朗读中体会“日月之行、星汉灿烂”的豪情、“我寄愁心与明月”的友情、“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情。

教学中,淡化先入为主的生硬的人物情感分析,采用以读代析的策略。朗读《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时,在动情的背景音乐中,学生敏感地捕捉到了“悄悄、偷偷”两个词语背后“卑微而深沉”的母爱;朗读《散步》中“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时,舒缓而有力的朗读节奏,让学生透过“慢慢地、稳稳地”两个词看到了背后的文章主题——责任;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时,学生则在表演式的朗读中生动地还原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说话的语气,接下来分析人物的情感、性格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默读。从第三单元到第五单元,选文的篇幅开始变长,或叙事或说理,都表现出条理思路清晰,文章中关键词句对把握大意、中心均有重要作用。

教学中,这几个单元的教学策略主要放在默读。具体要求学生不出声,不回看,保证阅读的完整,提高阅读的速度。同时学会勾画关键词句,标注疑问,学习批注式地阅读。比如在默读中能发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能对比《纪念白求恩》中,白求恩和“不少的人”对工作、对人民的不同态度;能揣摩《猫》《鸟》这类中心含蓄的文章所传递出来的悲悯之情。

速读。第六单元的文章长度有大幅度的增加,学习本单元的阅读策略主要是速读,通过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由一词一句来带起一篇的阅读感受,为今后八、九年级长文的学习和日常的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方法。

2.写——读写结合,化整为零

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共有六个写作练习,分别安排在每单元最后。编写的体例按照“方法指导”和“写作实践”来进行,主线是“读写一体,相辅相成,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其次,教材在“写作实践”的环节中,穿插了片段、仿写、扩写等小作文的写作,化整为零,降低了学生写长文的恐惧心理,也能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守正创新,拓展思维深、广度

如果说夯实语言基础是中小衔接的过渡环节,那么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环节。

“新教材的编排‘守正创新地建设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组成了从教读课文一自读课文一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式的阅读体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精学“教读课文”得法,进而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用法。为实现这样“以点带面”的教材设计,我运用了这样的阅读策略。

1.设计核心问题指导类文群文阅读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不仅要兼顾教学目标、生情,学生当前心理特点和思维深度的拓展也应重要考虑。

以第一单元(四季之美)为例。本单元“人文主题”要求学生能感受美景,从而激发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语文要素”则要求能重视朗读,在美读中品味美言。于是在教读课文《春》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核心问题:这是“借景抒情”的美文,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景和情分别是什么?景物的特点有哪些?景物的特点通过哪些语言技巧来体现?

这样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可以迅速掌握阅读写景散文的切入点——借景抒情,并通过这一方法自主地进行类文群文品读,由“情”入手去赏“景”,先情后景。而非先支离破碎、生搬硬套地赏析美景,再梳理情感,先景后情。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来品读《济南的冬天》,甚至《观沧海》,对学生来说,就显得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巧妙的核心问题设计,符合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有助于拓展其思维的深度,同时也顾及了课堂教学目标。

2.围绕专题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种综合考查学生阅读思维广度、提取信息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等方面的题型,内容跨学科跨文体。在平时的常规阅读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利用文本,进行专题设计,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能大大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以第四单元(人生之舟)为例。在《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教学后,我围绕“环境保护”设计了一道非连续文本阅读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牧羊人橡树成活率表格

材料三:我国土地荒漠化进程

问题1:根据三则材料内容,选择不符合原文说法的选项。

问题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问题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评价。

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设计,可以锻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思维广度的延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静水深流,审美中传承文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也往往因为其形成过程较为隐性,不易考查而被忽视。然而这两方面素养却又是一个人成年后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是一个民族文化葆有其独特性、发展性的前提。日常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策略,静水深流,让学生在审美素养形成的同时,自觉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1.发现汉字之美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赞美:“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部编教材的每篇阅读课文后,附有“读读写写”的生字识记表,教读其中易错字和形近字时,不妨采用追溯字源,辨析造字六义的方法,有趣又不乏审美性和文化性。

比如,在识记《猫》一文中“虐”这个易错字时,可以把篆文的(虐)展示给学生,并附上《说文解字》:“虐,残也。从虐,虎足反爪人也。古文虐如此。”象形字的生动性加上《说文解字》的解释,对于学生记忆的刺激远远超过无意义的抄写。

再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暮色”和《鸟》中的“蓦然”这两个词中的形近字“暮、蓦”。识记时,根据形声字的方法进行辨析记忆。《说文解字》:“暮,日且冥也。从日在艸中。”所以暮字是傍晚的意思。《说文解字》:“蓦,上马也,从马,莫声。”所以蓦字是忽然的意思。

汉字不仅仅是悠悠古中华的文化载体,其字形字义本身也是文化。通过追根溯源地探索每一个汉字的起源,来进行生字识记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汉字的美妙,理解和继承汉字文化。

2.发掘文章之美

阅读是学生发现世界之美的一扇窗,美的作品是文质兼美的。除了语言之美,作为语文教师更要能够引领学生去发掘作品中的主题、内容的美。

让学生在“四季之美”中,感受自然的生生不息,热爱生活;在“亲情之爱”中理解亲情,学习责任;在“读书之乐”中,感受学习生活中永恒的童真、友谊和苦难中的坚强、勇气;在“人生之舟”中,学习美好伟大的人格和修身養德的教诲;在“动物之趣”中,体会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尊重反思的意识;在“想象之翼”中,放飞思想翅膀,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的美……

3.发扬文化之美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理解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以下举几个例子来具体阐述。

月亮文化。学生从小就诵读了许多写月亮的诗歌“床前明月光”“海上生明月”“月出惊山鸟”等。但如何让初一学生把碎片的诗句凝结成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在课堂上,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对比阅读。

教材中,收录了三首含有“月”这一意象的古诗,分别是《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夜上受降城闻笛》“受降城外月如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在讲解完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找出了三首诗中月亮的不同意义,他们在诗歌中或寄托“乡愁”,或寄托“相思”。再对比课外积累的古诗词,学生不难发现,在中华文化中“月亮”意象虽然层出不穷,但有着相对固定的文化内涵——可寄相思,托愁苦,表旷达,喻永恒等。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外国写月亮的诗歌,来理解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在对比阅读中,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策略,在今后学习其他诸如“酒文化”、“莲文化”中亦可适用。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儒文化贯穿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何理解继承,让学生可以深入浅出地有所涉猎。在课堂上,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以点带面。

教材中收录了两篇关于讲修身养性的文章,《(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从这两篇人手,让学生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吾日三省吾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经典的诵读中,理解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修养历程和责任担当,并能够结合当前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

学习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研读新教材的编排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力求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滋养起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使其成长为有责任担当,能实践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也许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当前所承载的使命和挑战。

猜你喜欢

核心教材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