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生议 据“体”组文
2018-09-04王桂书
王桂书
随着课标提倡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老师喜欢“群文阅读”,而群文阅读中的议题和组文又是课堂及课题研究的关键内容。所谓“群文阅读的议题和组文”就是针对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接触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组成的群文组文,从而在议题、课堂构建上形成共识等。
“本”即是课本,“体”就是文体,以“本”生议,据“体”组文,即是依据课本和不同文体生成议题和选取文本。进一步解释为结合课本,针对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文言文等几类文体,生成不同的群文议题,采取不同的组文方法,从而生成群文阅读议题把组文环节做得踏实有效。下面就以记叙文为例谈谈组文方法。
一、以单元进行组合确定议题
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重组与补充,使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伤仲永》《诗两首》这些文章。因为这几篇文章都关注儿童成长,我们就可以以“成长的足迹”为议题选择:龙应台的《十七岁》、张洁的《捡麦穗》、冯骥才的《书桌》、赵丽宏的《童年笨事》,进行一组文章的教学。
二、以文章开头进行组合确定议题
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很多文章的开头千变万化,精彩纷呈,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作为群文阅读中选择议题的角度。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的《我的童年》,《世界华文小说双年选2000~2001》中的《榜样》,台北联合报社中选的《永远的蝴蝶》,2013年第5期《小小说大世界》中的《学费》,2004年第15期《讀者》中的《打往天堂的电话》这五篇文章都是记叙文。五篇文本的开头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它们或开篇点题,或开篇烘托气氛,或开篇设置悬念,为后文的叙述起到了各不相同的作用。
我们可以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了解五篇记叙文的开头方式和作用,探索不同作用间隐藏的规律;教会学生习得比较、推测、整合等阅读策略;学会根据需要使用多种开头进行记叙文写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我的童年》,特别注意理解文章的开头,简单归纳全文记叙了哪几件事情,并思考:开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并完成阅读单。生汇报交流表格完成情况,教师帮助其进行完善,总结《我的童年》开篇点题,“灰黄”两字是文章的文眼、线索,总领全文。
教师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有些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文章的开头较为准确推测后面的情节,有的却不一定准确,这是为什么。提醒学生对比每篇文章开头和后文信息的相关性。在学生分享观点的过程中,师生建构:这种推测的准确和偏差性与文章开头的作用相关,表现为开头和后文信息的相关性。
当开头与后文信息相关性较高时,我们就能较准确地推测后文,如《我的童年》《榜样》;当开头与后文信息相关性较低时,我们推测的后文情节就会存在差异,如《永远的蝴蝶》;开头与后文信息无相关性甚至是负相关时,我们很难推测后文信息,如《学费》。最后,迁移到平时写作中。根据这种开头与后文的相关性,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各小组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练笔。
三、以整本教材进行组合确定议题
教材中的文章除了按照内容可以整合之外,还可以按照写作方法进行整合。比如:以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为议题的组合;结尾的作用为议题的组合;以描写内容相同或不同的文章为议题的组合等。我们还可以打破常规,以中学六册课本进行组合,确定议题。
四、以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确定议题
语文教材中会在不同年级安排一些名家作品,可以将这些名家作品进行组合。比如鲁迅的纪实散文和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故乡》,可以“百变的语言,多彩的童年”为议题,还可以“不同时间鲁迅文章表达方式”为议题的组合等。
五、品读不同体裁的同一故事确定议题
这样的组合方式更有助于扩大阅读量。比如:小说《武松打虎》,山东快书《武松打虎》,评书《武松打虎》,京剧剧本《武松打虎》。这四篇文本,写的都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但体裁不同,所以叙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小说的语言、动作描写细腻准确,诙谐幽默上口,评述语言幽默易懂、有现代感,京剧语言简洁、高雅……这组文本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再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
总之,通过“群文阅读”这个专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积累到一定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提出“以文生议,据体组文”的群文阅读选题和组文思路,从而把群文阅读议题生成和组文环节做得踏实有效,进一步保障了学生群文阅读的质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