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2018-09-04林彬徐敬冯德广王锋王佳祥
林彬 徐敬 冯德广 王锋 王佳祥
【摘要】目的:对比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其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二尖瓣置换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和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不显著,而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的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更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传统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狭窄病变;肺功能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是心血管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瓣膜病,其可以诱发房颤、血栓、脑梗塞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瓣叶明显增厚,粘连甚至钙化,因而导致大部分患者需要换瓣膜进行治疗。以往在临床中,针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治疗多采用传统的胸正中切口入路,其虽然可以方便显露,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此类手术的切口创伤大,以及术后导致的并发症较多,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价[1-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在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疾病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相比较,可在确保手术疗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疼痛,缩短了手术恢复时间,符合美学要求降[3-4]。本研究通过对比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旨在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意见和选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相关诊断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2)均无左房血栓及三尖瓣中度以上返流(3)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等。同时排除右侧胸腔粘连、中度以上肺功能损伤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禁忌症等。将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中包括男性3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1.20±4.47)岁,单纯性二尖瓣狭窄10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34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99±4.68)岁,单纯性二尖瓣狭窄12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犯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对因素(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胸正中切口换瓣。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方法如下:全麻后双腔气管插管,取右胸垫高30度。分别右颈静脉,右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自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沿乳房下缘行弧形入路切口,长约8cm。逐层切开皮肤和肌肉,经第4肋间进胸后改为左侧单肺通气。于隔神经前2cm处行纵向切开心包以显露心脏;右侧腋中线第3肋间做1.5cm切口以放置阻断钳。转体外循环,经侧孔放置阻断钳,阻升主动脉后罐注心脏停跳液。经左心房切口,心房拉钩牵拉并显露二尖瓣,而后切除病变瓣膜,置换AP360双叶机械瓣或生物瓣,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分別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肺功能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测量结果资料使用x±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使用t检验、x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手术指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胸液引流量和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观察组患者之间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是心血管外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瓣膜病,通常病程较长且复杂,其可以诱发房颤、血栓、脑梗塞等较多严重的并发症,且易致使患者的体内长期肺淤血和水肿,损伤到肺功能,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针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的治疗通常采用瓣膜置换手术进行治疗。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因会破坏到胸廓的完整性、体外循环机、肺部感染、手术切口疼痛等,因而致使患者手术后的肺功能显著下降。而微创二尖瓣手术由于需在体内的胸壁处进行打孔,导致术中肺萎缩,同时还会损伤到胸膜,加之该手术需要在胸腔内置入引流管,理论上会进一步加重肺功能损伤。因而有学者认为,微创手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患者分别实施了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和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进行治疗,手术后,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组的患者之间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因此笔者认为微创手术手术并未加重对肺功能的影响,甚至小于传统二尖瓣手术对患者的影响,与上述学者的理论研究不一致。临床中认为微创二尖瓣手术不仅具备了切口美观、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以及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因而目前己在多家开展实施,并日臻完善。借鉴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成果,结合本单位实际可以发现,微创二尖瓣手术经右侧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其优势比腋下小切口和胸骨下段小切口的可以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更加显露手术视野,以及方便手术操作。本研究通过分析微创二尖瓣手术的安全性发现,与实施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虽然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由此可以说明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的结果亦显示,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主要为微创入路开胸、显露及体外循环的建立较为耗时,且由于微创手术对技术要求高,术者对微创手术器材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且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和学习曲线。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胸液引流量和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微创手术不需切断胸骨和肋骨,保持了胸廓的稳定性,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且因为术后并发症较少,进而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此外,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虽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但是该手术的适应证和病理选择需严格把握,如该手术术中仅为左侧单肺通气,从安全性分析,中度以上肺功能损伤者不宜实施此类手术等。因而笔者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再实施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微创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的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更小,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通讯作者:徐敬)
参考文献
[1]郑娇龙.实时三平面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换瓣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J].昆明医科大学,2016.
[2]薛世岳,程可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的外科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2015(04):540-542.
[3]师恩祎,谷天祥,喻磊等.微创与常规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治疗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03):294-297.
[4]李家宇,张桂敏,孙毅等.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传统二尖瓣置换术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4):4156-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