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计委:大医院两成专家号将留给社区医院
2018-09-04
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年来,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大医院“看专家难”问题得到缓解,一些普通病常见病己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
下一步,北京市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还将持续推进,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医疗耗材加成,同时,在分级诊疗方面,大医院将预留20%专家号,优先供社区医院转诊所需。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120口余万
近日,在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市卫计委主任雷海潮表示,北京医改一年来,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明显,大医院“看专家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其中,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明显,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人次较上一年减少11.9%,二级医院基本持平,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累计达到近8000万人次,净增1200余万,增长16.1%,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5%至30%左右。
“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机构,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态得到有效缓解。”雷海潮表示,副主任、主任医师的门急诊人次分别减少9.7%和25.5%,有限的专家名医资源能更好地服务于危重急难患者,并延长了医患沟通交流时间。
今后逐步取消医习亨蒲毛材加成
“在去年医改中,北京已取消药品加成。今后北京还将逐步取消医疗耗材加成,进一步完善药品和医疗耗材采购的机制,压缩药品和耗材价格虚高的空间。”据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绍,在保证公益性前提下,完善公立医院运行补偿机制。同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医疗服务机构的收入结构,进一步提升来源于服务价格的收入,降低药品耗材化验的使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并建立完善医院药品耗材监管的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医药费用以及大处方行为的监管。
同时,强化医疗机构医生收入不与耗材、卫生材料的使用,不与化验、检验收入挂钩的机制。李素芳表示,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能力与激励机制建设,提高基层医疗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同时,以紧密型医联体为抓手推进分级诊疗建设,保证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同时将大医院20%的专家号源进行预留,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分级转诊所需。
此外,北京还将继续深化三医联动的改革,继续推动医疗价格项目有升有降的调整。目前第一批435项改革己于去年启动,后续任务还是很艰巨,现在正在抓紧研究相关方案。
2020年社区医院均配儿科医生
雷海潮还介绍了下一步北京推动分级诊疗工作的方案。重点围绕分级诊疗建设,现己制定2018年到2020年的医改任务安排。
其中,在针对社会公众集中反映的社区医院儿科服务问题上,雷海潮表示,目前市有关部门已制定相应措施。“我们要培养和培训更多儿科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服务,在基层主要是对全科医生进行培训,目标是到202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要有一名能开展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医生。”
目前,北京社区医院的儿科服务能力如何?儿科类药物是否有储备?日前,记者以家中6岁男童腹泻为由,分别致电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发现,社区医院儿科服务能力并不均衡,部分医院没有儿科医生暂不能收治患病儿童。双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儿科门诊,14岁以下的儿童都不能收治。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称,他们可以先由全科医生对患儿进行诊断,如果他们判断不了的话,还是需要到有儿科门诊的医院去才能最终确诊。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他们针对儿童的只有保健科,无法对患病儿童进行收治。
而开设儿科门诊的也并非全天候,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儿科只在每周二、周五、周六上午开设,目前只有全科大夫,但是备有儿科用药。
大医院将留20%专家号供社区医院
据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绍,今年北京还要进一步做实医联体,把大医院20%的专家号源优先留给社区作为转诊需要,也鼓励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去出诊。此外,今年北京将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并适时总结推广方庄智慧家庭医生的模式,通过多种个性化医疗服务包的方式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
她表示,2018年度的北京医改工作方案正在制定中,今年医改工作将重点从基层和机制两个方面加大改革推进的力度。其中,在基层就是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推进百姓在社区能够看得了病拿得了药。
张琳是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部主任。她介绍,世纪坛医院很早就与周边不少社区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医联体。医院中除个别非常紧俏的号源,大部分科室的专家号都为社区提供充分的保障,医院对基层甚至下达承诺,即使当天号己挂满,只要基层有转诊需要,医院也会通过加号等方式,在24小时到48小时之内解决。
“一般24小时之内都能解决。”张琳称,目前,内分泌等较多慢病的科室转诊量较大,不过,由于世纪坛医院有多重途径可以挂号,基层的转诊需求并不大。“我们不会拘泥于20%的比例,社区有需求,我们都会尽量满足。”
社区医院药品配置将优化扩充
医改一周年后,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到社区就诊,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品种和数量还不充足的问题也备受瞩目。
“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可在社区获得105种常用药品,开出2个月药品长处方4万余张,减少患者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节约了时间。”雷海潮表示,目前社区医院药品种类不足主要受场地空间不足限制,对一些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分流患者的用药特点仍需摸索经验。未来,北京将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配置,扩充药品种类和数量。
此外,在老龄化到來的背景下,北京还在考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情况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康复、长期护理床位。“以往有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没有床位的,今后会在这方面根据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持续提升社区医院的服务能力。”雷海潮说。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医联体功能,引导非“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在社区医院就诊,实现分级诊疗,不少三级医院也在进行尝试。
其中,北京朝阳医院建立了放射影像远程诊断中心,由朝阳医院放射医师为社区医院患者出具放射诊断报告,实现了“拍片在社区,诊断在三甲”。而在新医改后,北京世纪坛医院除了组织专家下社区外,还通过开设腰腿疼、便秘、咳嗽专症门诊,并建立4个慢病管理团队,由院内专家领衔,实现了患者分流、上下联动、双向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