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品味打造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8-09-04陆虹
陆虹
[摘 要]语言品味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重视教材内涵挖掘,重视学生生活体验,重视课堂学法指导,重视阅读教学生成,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实践探索,为学生语言品味学习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言品味;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23-02
《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对语言学习有明确界定:“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语言品味学习的自觉意识,并通过多重教学创新探索,提升语言品味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
一、重视教材内涵挖掘,整合语言品味教学资源
语言品味是通过对文章语言进行细致的揣摩、辨析、归结,以形成崭新的语言感知体验。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作为语言品味教学的发动者,需要率先对文本的内涵展开深度挖掘,为语言品味教学提供更多设计参数。高中语文教材选择的文本大多属于经典名篇,其语言品味资源极为丰富,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需要拓宽研究视野,不仅要深入文本内容展开对应的研究学习,还要对教辅材料、教师用书等内容展开探究,或者利用网络信息搜索平台,从更广阔的视角展开教学资源的整合操作,为课堂教学提供适合度更高的信息材料。
例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材展开深度解析,为学生设计了品读“看”、品读“听”的学习任务。首先是品读“看”,教师引导:自主阅读文本,找出“谁在看”“看到什么”“看出什么”“读者看出什么”等内容,具体研读相关内容。学生展开学习研究,并给出自己的见解。“林黛玉进贾府,看到了很多东西,看贾府外观,看贾府众人服饰,看贾府排场,所看之处都透露着奢华,让林黛玉大开眼界,也陡增了一些自卑。”“读者作为旁观者,对小说众多环境描写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对小说众多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是品读“听”,教师引导:认真阅读文本,找出“谁在听”“听到什么”“听出什么”“读者听出什么”。学生迅速行动,教学进入良性互动之中,他们对语言的品味从具体影像展开。
教师深度挖掘教材内涵,为语言品味创造更多视角,引导学生从“看”和“听”两个角度展开语言品味,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析理解,都获得了学习成效。学生对语言品味缺少切入意识,教师以此为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实现了语言品味的顺利展开。
二、重视学生生活体验,激发语言品味学习思维
高中生大多有一定的语言品味基础,教师在语言品味教学设计时,需要深入学生之中,对学生语言品味基础展开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提升教学设计的覆盖面。学生语言基础呈现差异性,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语言品味问题和训练设计时,需要体现梯度性,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思维契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语言品味教学要避免“大一统”意识的蔓延,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从更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其语言描写具有经典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学习时,充分观照了学生的语言认知基础。如欣赏精彩描写语句时,教师侧重于重点字词的理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精确在哪儿?“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里的描写给读者带来的是疲倦的感觉,为什么作者不割爱呢?“渴睡人的眼”运用妙处在哪里?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对相关赏析展开热议。有学生说:“‘月光如流水,将月光进行有形化处理,显得更为直观生动,一个‘泻字,更是将这种直观性推向极致,月光不仅有形,而且呈现动态化,给读者带来的是绝美的感觉。”也有学生说:“‘瞌睡人的眼,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形象,用这个影像来形容深夜中的路灯,写出了夜深人静的特点,其传神性也达到了极致。”
从学生赏析中可以看出,教师语言品味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典型词句的理解,成为文段解析的关键,以此展开赏析切入,其品味效果更为深刻。学生对精彩的描写有较高的敏感性,这方面的认知积累也比较丰富,教师引导自然点燃学生欣赏思维,语言品味应然发生。
三、重视课堂学法指导,提升语言品味生成效率
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大多注重教法的筛选和创新,而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少之又少,这对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是非常不利的。《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里的“善学”就是指学法运用,良好的学法可以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学法研究的重要性。高中生大多有自己的学法积累,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学法适合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及时介入,帮助学生分析学法应用特点,找到学法积累的途径,这样才能为语言品味学习提供更多帮助。
学习《金岳霖先生》时,教师以人物性格分析为设计点,对文本经典语言展开品味:金岳霖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文本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学生展开热议,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教授,他性格率真,情感丰富,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有很多的生活情趣。文本中对金先生的描写非常有个性,特别是一些细节展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等。”“金岳霖先生是学者,也有‘老顽童的特点,这些描写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一个知识渊博的老教授,为何还有这样浓重的童心呢?或许这些内容,才是文本最感人的地方,读者从中获得的学习启迪也源于此。”
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物展开精细化研究,从描写语言中体味情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示。从学生多维思考中可以看出,语言品味顺利展开,有力触动了学生心理,点燃了学生探索欲望。
四、重视阅读教学生成,拓展语言品味认知域度
教师课堂教学前进行充分的预设,但在实践过程中,其操作运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便是教学“意外”,自然属于教学生成的范畴。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要有生成意识,有针对性地给出补偿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不是演戏,预设再多未必可行,师生互动时出现超出预设的情况是最为正常的现象,教师需要发挥语言自身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品味体验,沉浸到语言品味的美好境界之中,并通过多重对比、分析、整合、优化等思维处理,以形成多元、个性语言品味的认知基础。
教学沈从文的《边城》,教师设计人物赏析学习任务,让学生说说文本写了几重人物之间的爱,这些爱各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大多能够找到祖孙之爱、手足之爱、恋人之爱,但具体分析时就有些迷失了方向,不知从何处下手。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将“翠翠”这个人物提取出来,让学生找到相关描写,画出典型的句子,体味人物的情感发展。学生阅读文本,很快就找到不少典型的句子。如:“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一面锐声喊着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爷爷在溪中渡船,她一个人坐在悬崖上,觉得很悲伤。”从这些语句中可以发现,翠翠对爷爷的关爱是溢于言表的。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典型语言的情感维度,帮助学生顺利构建语言品味认知体系。
教师抓住教学生成契机,引导学生对具体人物展开细致鉴赏,为学生语言品味规划清晰路线,从学生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比较有成效的。找出了典型描写,其人物情感便跃然纸上了。
语言品味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要正视学生对语言感知的个体差异性,运用教法创新设计,丰富学生语言品味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度挖掘,观照学生生活体验,重视语言品味教法学法引导,强化阅读教学生成,都可以为语言品味教学带来更多积极的影响,提升学生语言品味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