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及其对策

2018-09-04陶炳宏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生成绩解决策略影响因素

陶炳宏

[摘 要] 高中数学是难学的科目,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计划缺失、学习盲区模糊、知识条理紊乱、畏难情绪影响这五大方面.对此,教师应提醒学生提高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做好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正视自己的学习弱项,把分散零碎的知识都以集成系统的方式来呈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生成绩;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不少学生从初中升至高中后都会觉得数学很难,觉得教师的讲课速度很快,也不是初中那种“掰开了揉碎了”的“细嚼慢咽”法. 出现这一感觉的原因,一则是因为本身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就非常多,平均用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教师难以做到每一个知识点都像初中教学那样反反复复地讲解,这对于学生的听讲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二则是因为高中与初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进入高中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一个层次. 这种学习的差异感与不适感最终都会通过学生的数学成绩表现出来. 笔者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谈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基础知识薄弱——提高重视程度,稳扎稳打固基础

仔细分析学生的数学试卷就会发现,部分学生会在与概念有关的题目上丢分,这种就是典型的基础知识薄弱,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看轻基础知识,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定理、运算公式、求解法则等内容上,当缺乏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很容易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丢分,而细枝末节虽微小但也会影响整体.

因此,对于这一影响因素,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一定要提高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稳扎稳打固基础.比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这一章节里面,符号“∈”与“”,它们只能用来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不能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又比如,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当注意: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如果组成该集合的元素有明显的规律,可以用列举法,但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才能用删节号. 笔者提到的这亮点,看似只是一种数学的书写习惯,但它们本身就属于集合里面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不多加留意,就非常容易掉坑里.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试卷就可以发现其知识难度呈现“6-3-1”的特点,60%的难度系数为低,30%的难度系数为中,10%的难度系数为高,且这30%+10%的中高难度题目都是在这60%的基础题目中延伸变形得来的,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在一张数学试卷中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

学习计划缺失——树立大局观念,合理分配时间

在与学生们的聊天交流中笔者感觉到,部分学生回家后做作业都是想到哪一科目就做哪一科,随意性比较大,而且也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比如50分钟之内必须完成等等,在日常的数学复习中,一般都只是简单地将当天教师讲的再翻翻书重温一遍,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学习计划缺失,这同样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 假想一下,毫无计划的学习方式又怎么会有具体可行的学习行动呢.

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提醒学生要树立大局观念,做好时间管理,把可能丢失或被忽视的时间都集中起来. 首先,学生应当每天给自己的数学时间一个定额,比如60分钟,包括作业完成和当天复习. 这种限时的时间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种紧迫感,让学生在这60分钟里面静下心来好好地专攻数学,不被其他科目打扰.其次,每天固定的60分钟能够培养学生一个学习习惯,让学生将学习数学视为一种自然的事情. 其次,学生应当擅于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如等车时、排队时、等人时等.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为例,学生可以将“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这个知识点制作成便携式小卡片(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这五种的已知条件、方程、适用范围),把卡片放在书包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看,抓住这种短暂的零碎时间,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又能够提高复习的频率,让自己的学习计划变得更加饱满和充实.

学习盲区模糊——重视自我审视,查缺补漏突强项

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提不上来可能是与他们一直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学习得不扎实有关,而假如学生自己都没有发现,那么要提高分数自然就变得很难,因此,学习盲区的模糊也成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因素.

对此的解决对策是,学生要重视自我审视,查缺补漏突强项. 以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概率》为例,这个章节的知识点包括有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类乘法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独立性、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正态分布等等,学生在拿到这个单元的测试试卷后,要做一个错误的统计与分析,看看自己在哪个地方的丢分最为严重. 比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在关于事件的关系与运算这个内容上还不够清晰,那么学生就必须重新回到课本中,仔细学习一下包含关系、相等事件、并(和)事件、交(积)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这几种是如何运算的. 除了查缺补漏外,学生同样可以看下自己哪一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是最高的,比如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在涉及排列与组合这个知识点时几乎“战无不胜”,那这就是该名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在日后深钻这个知识点,将难度稍微拓深,力求成为考试中的加分点与突围所在地.

知识条理紊乱——建立集中系统,知识主体分板块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非常多,涉及领域也比较广,如果学生心中没有一个很好的知识框架和分布脉络,那么在考试中有时难以迅速地反应过来,因此,知识条理的紊乱无形中也成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因素.

对此,笔者建议学生应当自己来建立一套内容集中系统,做好知识主体分板块. 比如,整个高中学习到的内容,从大主体来看,包括有集合、函数、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算法初步、概率、统计、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列、不等式、常用逻辑用语与推理证明、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复数,每一个主体板块里面又分为各种小板块,比如在函数这个大板块里,在通用的函数基本形式下,会具体代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冪函数. 由于高中知识是初中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因此,还可以把初中学习到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也纳入函数这个主体板块里面. 为了使得知识的系统化与主体板块化特色更强,学生可以用树状图、可以用思维导图、可以用模型图、可以用表格等,总之,就是要把分布的、分散的知识都集中起来,以系统数据库的方式来解决知识条理的紊乱性这一影响数学成绩的因素.

畏难情绪影响——加强心理暗示,自我鼓励提自信

最后要提到的一点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因素就是非智力的心理因素——畏难情绪的影响.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一提到数学就觉得非常难,心理无形中拉远了自己与数学的距离;另一方面是在平常的考试中,学生容易表现出紧张的心理,使得自己的大脑无法冷静地思考,进而在考试中表现失利,而这又会再一次加深学生的畏难心理从而变成恶性循环.

对此的解决对策是学生应当要加强自己的心理暗示,进行自我的鼓励并提高自信. 比如,给自己制定一个又一个可以实现与达成的小目标,如在课堂上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作业,如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等等. 通过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来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比如,经常给自己一些良好的心理暗示,如在书桌上贴一些鼓励的名言,如通过运动来舒缓自己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等.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当学生成绩下滑或状态不佳时,第一时间应当了解或者劝慰,然后与学生一起来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解决,帮助学生将心理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没有初中那么理想,原本拔尖的科目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不具有个人核心竞争力的科目. 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计划缺失、学习盲区模糊、知识条理紊乱、畏难情绪影响这五大方面. 为此,教师应当提醒学生要提高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做好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正视自己的学习弱项,把分散零碎的知识都以集成系统的方式来呈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加强对自己的鼓励和暗示. 只要学生能够找准影响自己成绩的因素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去解决,就能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从而喜欢上数学这一门乐趣无穷的科目.

猜你喜欢

学生成绩解决策略影响因素
浅析数据挖掘技术在学生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分层教学学生成绩评价的数学模型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Excel+VBA开发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