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地理统计图表判读技能提升的探讨

2018-09-04陈若宁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统计图表人口数量读图

陈若宁

(连江第一中学,福建 连江 350500)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一体四层四翼”的提出,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统计图表的形式多样,考查了学生必备知识和读图能力、地理数据读取和分析等关键能力。统计图表成为很多地理热点问题的考查背景,在高考能力考查中,统计图表的判读与应用分析是比较常见的形式和重要考点之一。

据统计分析近年来地理高考统计图表题,不难发现统计图表题在全国卷中的分值所占比重大多维持在25%以上,例如:2014年全国Ⅰ卷选择题7~9题,考查了植被变化表现,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竞争、未来变化趋势(数据表格),选择题10~11题人口增长数量、人口增长特征(坐标图)。2016年全国Ⅰ卷选择题10~11题(坐标图)考查了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2017年全国Ⅰ卷选择题9~11题(坐标图)考查了丰雪年和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统计图表题一般出现在地理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和综合题,不过在选择题中更多出现。从考纲要求考查的知识点来看,统计图表题涉及的范围广,几乎涵盖了考纲所要求的知识点。从地理高考统计图表题涉及的考点、呈现的方式不同、分值和比重差异等方面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统计图表在地理高考中的地位至关重要。[1]

一、地理统计图表类型

地理统计图表通常分为地理统计图和地理统计表两种类型。

(一)地理统计图

地理统计图常见的有坐标图、结构图等,这些图能很好地揭示地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比如,气温曲线图。

1.坐标图。坐标图在地理高考统计图表中出现频率最高。坐标图是由纵轴和横轴组成的,纵轴反映了数量和数值的变化;横轴反映了种类、时空等方面的变化。它们都反映了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空间、种类上的变化趋势。

数字坐标图类主要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类、平面正三角坐标系类,其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类包含有曲线图、折线图和柱状图等。

2.结构图。结构图以饼状图和扇形图为主,结构图分析首先读图名注记或文字说明;然后看图中每一内容比例值;最后,分析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如2016年海南卷21题2010年就采用饼状图形式呈现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二)地理数据统计表格

地理表格是展示地理数据分类列表的形式,对数据统计表格的考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两项。数据表格以表格中的数值特点,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绝对数据表格,表格中的数据是绝对数值,[1]有各种自然数据(气温、降水量等)、统计数据(人口数量、矿产资源产量等)。如2014年全国Ⅰ卷选择题7~9题为氮沉降对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影响,考查了考生的数据对比分析能力。

?

另一类相对数据表格,其数据是用于说明地理事物间数量对比(如气温距平值等)。

二、高考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通常采用数量分析法,通过分析地理统计图和地理统计表所反映的时空变化和数量关系的数据,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2]

(一)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

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平面直角坐标图和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用曲线、柱形等来说明数值变化情况,三维坐标图和雷达图等也时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3]以平面直角坐标图为例:

(2017年全国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第9题)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第10题)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第11题)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判读此类统计图的思路是:

1.认清图名与横纵坐标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图例的内容,再提取图中点、线、柱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数值变化的趋势。通常,点状图和柱状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绝对或相对数量,而线状图则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第9题解析: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当地寒冷时期丰雪年和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曲线,丰雪年和枯雪年膜内的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

首先,根据常识,覆膜内温度要高于膜外的实际温度,因为覆膜具有保温作用。由此判断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③④为平均气温。有积雪时的气温较低,③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④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排除③④。

其次,积雪有保温作用,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正确答案为B。

2.分析纵坐标数值随横坐标变化的幅度,判断横纵坐标所反映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纵坐标单位数值,不能一味的只看线、柱的高矮比较大小。

第10题解析:该图中的气温是日平均气温,不是当地的最低气温高于-16℃,当地的气温日变化与膜内温度日变化不同步。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是因为积雪具有保温作用,积雪覆盖下的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正确答案为C。

3.读图时要关注图中数值多少或增减,还要观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数据变化程度和增减趋势,清楚地理事物的变化状况。

第11题解析:图示中气温日变化极值出现的时刻,该地最低温大约出现在10时左右(就是当地的日出时间),最高温出现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当地最高温出现的时间为14时左右,。该地的地方时比北京大约晚2个小时。所以为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地理数据统计表格的判读

数据统计表格的数字,都蕴含着许多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和规律。当判读数据统计表格时,要学会充分应用表格数字,从中找出表格所隐含的有用信息。

例:(2018年福建高三毕业班质检)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表1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据此完成6-8题。

表1

(第6题)表1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A.草地 农田 水域 B.农田 水域 草地

C.农田 草地 水域 D.水域 草地 农田

(第7题)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C.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第8题)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A.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试题剖析]:

1.仔细阅读表格,明晰表名的中心内容:表1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

2.抓住主线要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可供养人口数量等多项地理要素,观察表格的首行或首列所反映的内容,明确主次要素之分。主线要素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考查的意图。题6主线要素是: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合计可供养人口数量;次线要素:热量(1012千卡)、蛋白质(万吨)、脂肪(万吨)。

思维过程:“甲”“乙”“丙”分别指代了草地、农田、水域三类系统。那这三类系统产出的食物是什么→哪类食物的产量最大→各类食物的营养集中在哪一部分?联系生活常识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在农耕区,依靠农田提供基本食物。农田主要生产水稻、小麦、玉米及大豆、花生等作物,产量应该是最大的;草地供牲畜食用,产出肉制品和奶制品,乳肉制品脂肪含量高;水域主要生产鱼虾等水产品,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所以甲应为农田,乙应为草场,丙应为水域。

3.对表中数据每一行和每一列内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大多数表格题能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规律变化,如大小、多少、强弱等,即进行定性分析。

如果题目7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需要完成对数据的整理并计算数据,定量认识信息的数量、级别的,进而完成定性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进口的食物中蛋白质与脂肪的含量最多,而我国的饮食习惯应以粮食类作物为主,故A错;绿色食物的需求量增大,但对营养成分的配比来说无关,故C错;根据各营养成分可供养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来看,热量与蛋白质提供的总量已超出了我国现有人口总数,只有脂肪的可供养人口数量大于人口总数,但净进口食物脂肪的含量较少,所以不是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导致,故D错。营养平衡的需求,食物需求多样化,故B对。

4.在阅读表格时,必须要弄清表格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并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事物的变化过程。

第8小题中,蛋白质的供给多,脂肪供给减少,不能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并容易造成湿地资源的破坏,A不符合;农产品加工业不能增加营养种类及数量,B不符合;“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以增加粮食类作物的产量及营养供给,但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各食物营养成分中脂肪的供给有不足,现代人们的生活中要求营养均衡化,“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则可以充分的补充营养成分中的脂肪含量,减少营养失衡的可能性,所以C不符合D符合。

三、对高中地理统计图表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对地理统计图表进行阅读技巧培养

学生在统计图表的学习过程中,应在平时有意识的进行图文转换的读图训练,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平时训练图表判读时,应加强阅读图表、表达图表、复述图表的能力,以提高统计图表的解题能力。

(二)注重学习过程,扎实学生图表技能

教材、练习中有许多地理统计图表,比如,人教版必修2中的“芬兰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主要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等地理数据统计表格,必修3中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矿物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国的比例”“山西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等地理统计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统计图表进行教学,教学要经常创设一些相关的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的读图、提取图表中信息、复述图表、图表转换文字的表达等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通过对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图表转换文字的表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构建完整的读图步骤和思维导图,使正确使用地理统计图表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同时,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地理统计图表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地理统计图表信息获取方法训练

注重对学生图表分析过程的训练,尤其是地理统计图表信息获取方法的训练。对于统计图表中信息的提取,应选择一些典型的统计图表题来进行专项练习,增强对图表中明显信息和隐藏信息正确获取的能力。[4]

地理统计图表是一项很重要的表达信息的工具,学生在掌握了地理统计图表的学习方法后,可以使学生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更深刻。因此,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地理图表知识,就必须努力提升判读统计图表的技能,这对学科素养的培养将有很大的帮助。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取地理信息,分析数据和地理计算能力,以体现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猜你喜欢

统计图表人口数量读图
艺术跨学科之美——基于第五届中国中小学生统计图表设计活动的思考
2019年1-5月全国商用车市场销售统计图表
2019年1-4月全国商用车市场销售统计图表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超15岁以下人口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2020年前俄人口数量将增至1.475亿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老龄人口数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