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新思维
2018-09-03梁唯雅蔡佳圆郭妍捷
梁唯雅 蔡佳圆 郭妍捷
[摘要]舆论引导是通过对传播主体信息进行加工、筛选等处理,进而引导受众心理以及行为的过程。引导社会舆论,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来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也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政务新媒体平台特性的分析,对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新思维展开全面探究,旨在提高政务新媒体使用质量,保证媒体舆论引导效果。
[关键词]政务微博 舆论引导 政务新媒体 新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大量新型媒体开始出现,微博以及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已经逐步成为民众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民众依赖于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与意见发表,因此逐渐形成了互联网上的舆论场。而随着新媒体舆论影响力的不断增加,政府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宣传方式,并加大了对政务新媒体的关注力度,期望能够通过政务新媒体进行合理的舆论引导,对社会建设和治理形成良好的辅助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对新媒体的要求,明确开办主体责任,健全内容发布审核机制,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由此可见,实现政务公开工作和新媒体结合已成为网络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就湖北来说,目前各地区、各县市已基本实现政务微博全覆盖,政务微信和客户端同样在不断发展。在运用政务新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方面,湖北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一、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典型作法
政务新媒体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特性:第一是便捷性。政务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屏障。政府可以通过两微一端对相应信息进行即时发布,而民众也可以第一时间对信息进行反馈或二次传播,政府因此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应支持:第二则是延伸性。政务新媒体事实上是政府权威性在互联网这一载体上的延伸,各级党政机关以及政府部门开设的政务新媒体,都会设置专门的认证标示,且会按照相应职责,进行权威性的信息发布,这样能够将网络时代符号传播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以此在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威信与口碑。
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主要分为日常引导以及公共事件引导两种:在日常引导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及时更新两微一端、正面回应舆论热点和社会诉求以及科学制定发布程序等方式,完成对民众舆论情绪的引导,使公众在把握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更加理性地对各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与判断:而在对公共事件进行引导时,则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上对事件过程进行全面性呈现,在线下对民众实际反应进行观察与引导,并通过创造新的工作契机或增强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等手段,完成相应的舆论引导任务。
例如以“平安武汉”“平安武昌”等公安政务微博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不仅每天坚持进行安全科普、相关政策法规等权威信息发布。同时也通过“警情通报”这一固定话题栏目对警情进行及时的通报和辟谣,避免了舆论朝不可控的方向不断发展。在2017年2月震惊互联网的“武昌火车站恶性刑事案件”中,由于案件场面血腥,一时间人心惶惶,舆论哗然。各种担心犯罪分子逃脱危害他人安全、揣测犯罪动机、对涉案人员进行地域攻击的言论层出不穷。为了平息谣言和恐慌情绪“平安武昌”微博在案发3小时之后,就根据警方的追捕调查情况,及时发布了案件处理通报,介绍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案件基本经过,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了负面情绪的进一步发酵。
湖北政务新媒体的另一个代表“湖北发布”,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政务平台,同样通过及时解答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回应政务舆情来引导舆论。例如2018年5月3日,“湖北发布”就及时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了权威回应消息《毛坯房要取消系误读!省住建厅回应:推行一体化装修≠取消毛坯房》,对文件进行的权威释疑,解释了“全装修”并不等于“一体化装修技术”。推行“一体化装修技术”也不能简单理解为“全面取消毛坯房”,并对之前产生的误读进行了说明:5月8日。“湖北发布”还发布了辟谣信息《省卫生计生委提醒网传“奶香草莓等感染病毒致死”系谣言》,以权威声音驳斥了近期在网上广泛传播“武汉已有2万余人因吃草莓感染SB6病毒”的荒谬谣言。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政务新媒体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湖北政务机构舆论引导工作中,并且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政务新媒体在輿论引导中的新思维
通过政务新媒体特性及湖北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典型作法的分析,笔者认为,政务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应具有“预防”、“互动”以及“治理”三种新型思维。
1.“预防”思维
根据网络舆论生命周期理论,网络舆论演变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即酝酿期、爆发期和消散期。在舆论的酝酿期,随机传播形成了自组织开端,此时舆论的状态尚且是混沌的。所以在某些时候,“防范于未然”比发生了明显的问题再疏导更为重要。在进行舆论引导时,相关人员应贯彻“预防”思维,加强对前期舆情的观察和沟通,确保在舆论的萌芽阶段,就能主动参与并发现其中的问题,想办法及时化解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防止舆情升温之后出现不可控的局面。相关人员还要对新媒体舆论演绎规律以及互联网传播规律进行深度研究,并对舆论治理流程进行科学分析。一般而言,舆论治理机制主要以“监测一发现一识别一研究一指派一处理”为主,部分政府机关可能会在新闻被转发到一定数量之后,才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就可能会出现因处理不及时,而导致民怨沸腾的不利局面。所以政府部门要注重对舆情动向进行全程的参与和分析,并对民意诉求予以高度关注,改变以往以转发数量等依据对事件舆情程度进行定性的习惯,并要主动对突发公共事件真相进行及时的客观披露,避免有心之人乘机作乱,如果能够保证各项事件在发生到一定程度之前得到妥善处理,不仅能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政府部门也能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取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2.“互动”思维
所谓“互动”思维,就是提倡政府部门与民众进行互动,及时发现和分析民众诉求,并主动对其进行处理与引导,以保证各项事件以及民众诉求可以得到合理解决,主动在网络舆论引导中获得先机与主动权。政府部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精神,真正将“六个及时”渗透到新媒体舆论引导工作之中,实现政务新媒体的信息融合与资源共享,保证政府与民众信息沟通的畅通性,以及线下政务与线上政务的一致性。根据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统计,在2016年1月到11月发生的600多起舆情案例中,平均回复率达到了87%,而有70%以上的事件回应时间都在48小时以内,回复效率提升极为显著。
政府部门应该明确,在当今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民众只要拿出手机,就会成为一个可以传播信息的自媒体。政府要以这一特点为依据,利用政务新媒体进行第一时间发声,通过不断地互动、传导,及时准确地对民众进行引导,确保民众能够对事件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达到良好地舆论引导效果。
3.“治理”思维
除上述两项思维之外,政府部门还需具备“治理”式系统思维,及时对问题进行发现与处理,及时对日常事件和突发事件做出应对。目前较为常用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主要分为舆情应对以及舆论引导两种。就形式逻辑而言,引导和应对之间的区别并不大,都是对舆论做出的反应行为,但就本质而言,应对则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在紧急状态中所做出的补救措施,相对较为被动,属于善后处理行为,而引导则是对源头进行治理以及对系统进行治理的一种思维模式。政府部门不仅要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还要对新闻表述进行反复斟酌,防止受众出现理解歧义。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提高自身对批评声音的容忍度,要敢于听实话、听真话,并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带着“治理”的思维对各项工作做出针对性优化与调整,从根源上解决舆论滋生的诱因。如果网上出现了恶意造谣等情况,政府部门要及时进行干预,通过对事件原委进行披露以及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的方式,以打破谣言,警示民众,确保舆论正能量。
结语
本文通过对政务新媒体特性的分析。探究了政务新媒体舆论引导的新思维。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政务新媒体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对政务新媒体舆論引导展开深度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预防”、“治理”、“互动”等新思维,不断优化舆论引导模式与手段,确保政务新媒体的使用质量,保证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从而实现互联网舆论的理性化、健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婉:《浅析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生命周期》,《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8期
[2]魏辉:《政务新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研究》,《商》2015年第35期
[3]魏辉:《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领研究》,《渤海大学》2016年版
[4]颜家兵:《政务新媒体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7期
(湖北省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