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儿童家庭教育浅析
2018-09-03李灵敏
李灵敏
摘要:残障儿童因为智力、听力、视力或者肢体的残疾而经受外界甚至家人的歧视。在家庭中,对待残障儿童会有这样几种情况:嫌弃鄙视,放任不管和溺爱,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本文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以一颗“真心”走进孩子,以一颗“爱心”感染孩子,以一颗“童心”愉悦孩子,以一颗“善心”看待孩子,以一颗“耐心”培养孩子,以一颗“信心”期待孩子。
关键词:残障儿童 存在现状 家庭教育 方式方法
残障儿童犹如被折断翅膀的天使,他们因为智力、听力、视力或者肢体的残疾而经受外界甚至家人的歧视。我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以来,接触越来越多这样的孩子与家庭,深深感受到这些孩子的不幸和家庭的无奈,尤其是家长的心态没有摆正,使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残障儿童在家庭中的现状
根据我的调查了解,残障孩子在家庭中有以下几种状况:
(一)嫌弃鄙视,各种体罚
多数残障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都相当尴尬,被认为是一个累赘。这样的家庭往往把外界的排斥与讥讽归结于孩子的缺陷,错误地认为一个残障孩子让整个家庭沦为别人的笑柄,所以便迁怒于孩子,动辄打骂。
(二)放手不管,任其发展
部分家庭对残障孩子熟视无睹,不愿教养。只想尽快送到学校,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没有自己的事了,从此不再过问,放弃了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都不为孩子提供。
(三)百般呵护,过于溺爱
极少数家庭对残障孩子充满同情或者怜悯,百般呵护。孩子有求必应,付出比普通孩子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关爱,甚至像对待婴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
这几种倾向几乎是普遍存在的,但却是极端的、不可取的。残障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都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终将会长大,要面对现实生活。所以家长对他们的教育要比普通孩子更直接、更具体、更生活化,使他们尽早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二、残障儿童家长应有的心态
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世有难料之事,当我们真的有了一个在某一方面存在残缺的孩子时,家长首先要调整心理,端正态度,坦然面对。尽管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是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任何回避和溺爱都是无尽的伤害。对孩子来说,残障已经是最大的不幸,家长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指导孩子,以最大的耐心帮助孩子,使孩子通过不断的学习、练习、实践,逐渐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每一点进步都是辛勤与努力的硕果,每一项技能都是将来独立生活的财富与资本。
三、残障儿童家庭教育的要点
(一)以一颗“真心”走近孩子
残障孩子的世界没有含蓄、迂回,没有暗示影射,他们是简单而率真的。这就要求在和他们进行交流时,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一颗无比真诚的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只有深入他们的世界,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心灵去感应,才能够完全融入到残障儿童的氛围中;只有根据他们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教育与训练,才能行之有效;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适宜其发展的能力训练和实践方式,不断深入、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以一颗“爱心”感染孩子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施以爱心是世界上高尚的行为。而有些残障儿童几乎感受不到爱的阳光,他们成了被忽视的存在,所以我们的爱更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也不想看到鄙夷的目光,更不喜欢被唾弃的感觉,我们的每一个微笑都可能让他们欣喜若狂,每一个鼓励都会让他们跃跃欲试。家庭的爱可以化为阳光温暖孩子的心,血脉亲情的爱可以化为小伞,遮挡规避外面的鄙夷与排斥。残障孩子大都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在他们的眼里,家长就是偶像,家长就是力量,所以家庭的关爱换来的必将是一份信任、一份温暖、一份爱戴,是正常孩子无法给予的、执着的信赖。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你用满满的爱心去面对,看到的也是充满了爱心的孩子,培养出来的也必将是满怀爱心、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
(三)以一颗“童心”愉悦孩子
保持一颗童心是自己快乐的资本,也是让别人快乐的源泉。残障儿童的最大特点就是本性纯真,他们的生活因快乐而快乐,因悲伤而悲伤。作为残障孩子的家长,只有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和孩子玩到一起、乐到一起,才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做到心灵相通。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玩耍中学的东西更容易被他们接受,所以带着童心,放下家长的身价,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在重拾儿时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够快乐而平等地走近孩子,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接近你、相信你。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跟着家长的步伐走。可以说,种下童心的种子,收获属于你的不一样的快乐。
(四)以一颗“善心”看待孩子
对残障孩子的教育与培养,要根据孩子的特殊性而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残障孩子对于吃向来是直接而霸道的,尤其是智障孩子,经常是看到吃的必须吃进自己嘴里,根本不会理会是谁的,能不能吃。而大部分障孩子都有惰性,逃避劳动,所谓好吃懒做,就是对他们最直接的描述,此外还有爱拿别人东西、撒谎等很多的毛病。作为家长,要深知他们的这些特点,同时要做的只是改善,而不能指望彻底改变。我们必须以一颗善良的心来看待他们,理解他们,他们是被折断羽翼的天使,他们本应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生活。放缓责罚的目光,他们也会有犯错后的羞愧;收回责备的语言,他们同样能感受到你严厉的表情。体罚与变相体罚只会让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在惧怕的基础上逐渐疏远我们,以至于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感与信任,甚至影响孩子学习练习各种生活技能的耐心和热情。
(五)以一颗“耐心”培养孩子
由于受到自身缺陷的影响,残障孩子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都远远落后于普通孩子。对于他们的教育培养,无论是文化知识或是技术技能都需要不断重复,需要更长的时间。他们的记忆力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和普通孩子相比较,残障孩子需要的是重复的训练、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习惯性技能。这就需要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根据孩子的记忆程度,有的需要一周,有的需要一个月,有的甚至需要一年、两年或者更久。所以,家长的耐心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他们的教育真的是任重而道远的,而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永远是最恒久的老师。
(六)以一颗“信心”期待孩子
残障孩子的家长很难体会孩子品学兼优的成就感,有的只是周而复始的练习和督促,很难看到孩子做得完美无缺,有的只是进步和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注重的是他的生活技能的培養和生存能力的提高。所以面对简单、枯燥、压抑的反复练习,我们要对自己、对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相信,孩子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天比一天有所提高。他能与人交流了,能独立生活了,我们的努力与心血就得到回报了。
残障孩子的生活特点及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其教育的与众不同,他们的教育是终生的,是没有界限的,施教者则是陪伴其时间最长的家长。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残障孩子的家长来说,父母是最真诚、最长久、最细心的老师。所以残障孩子的家庭教育较之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家长要时时刻刻培养孩子的品德、促进习惯养成,尽自己的全力去培养一个会生活、能生存的残障孩子。
(责任编辑:晓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