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实践研究

2023-05-24刘大林

天津教育·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残障儿童背景远程

刘大林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的实践研究是目前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农村中,有一部分儿童因出生自带疾病,或患病后未及时救治而肢体残疾,或是智力存在障碍,或单一发病或多重疾病缠身,如果这部分儿童还存在一定的学习能力,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策略进行实践研究。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的现实意义及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质量将得到更大保障,不仅将传统意义上的送教上门服务进一步优化创新,同时也将有效丰富送教内容,使残障儿童获得更多教学帮助。依托于互联网开展的远程送教活动,将会打破时间与空间束缚,便于突显残障儿童的学习主体地位,使残障儿童家庭教育负担减轻,同时也将最大化保障农村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使其在正确时间内接受合理教育,对其身心、思想、认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有极大帮助,促进其健康成长。此外,“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的开展,将会确保每一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便于教师与残障儿童进行零距离、面对面沟通,使残障儿童感受到来自家人以外的温暖与爱心,进而帮助其情绪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策略

(一)提升信心,确保农村残障儿童家庭积极配合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要确保残障儿童家庭积极配合,提升教育信心。农村教育本身因师资力量不足,需要集中教学,多个乡村学生需每日离家到学校上课学习,而残障儿童因身患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离家到校上课,导致其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自然而然地模仿父母的一切行为和语言。此时,残障儿童父母应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模仿学习对象,更是其接受教育的力量支持,只有父母对孩子接受远程送教有足够信心,且积极配合,才能确保远程送教作用充分发挥,为残障儿童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其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进而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在生活中更加坚强、勇敢,坦然面对挫折。有教育学家曾说过:“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对的。”若父母积极赞成孩子接受远程送教,且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那么远程送教质量将有更高保障。

(二)完善机制,提高残障儿童远程送教质量保障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质量若想有更高保障,还应重视完善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在幼儿教育中强调家园共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强调家校共育,学校与家庭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将教育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健康的教育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教育助力。同理,残障儿童远程送教质量若想有更高保障,需要残障儿童家庭与远程送教学校建立完善的沟通联系机制。首先,远程送教学校应将送教工作内容进一步细化,并列举出系列问题,便于残障儿童父母针对问题进行回答,而学校依据回答内容,提出更多针对性问题,进而对残障儿童目前的情况有更系统、更细致、更深入的了解,便于对残障儿童当前表现进行多元评价,从而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在开展远程送教活动时,可更快速地与残障儿童建立和谐友好关系,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三)制定计划,积极建立农村残障儿童送教档案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开展前,应重视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对本地区负责区域内需要远程送教的残障儿童家庭进行统计,建立农村残障儿童送教档案,档案内应包括残障儿童出生时间、性别、疾病史、发育情况、疾病治疗情况及当前治疗状态,家庭人员组成情况以及是否接受过教育情况等,针对以上档案内容,应派遣专员实地采访落实,确保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在与残障儿童家长沟通时,要语态诚恳,面带微笑,征得家长同意后,建立残障儿童送教档案。与此同时,还应教会残障儿童家长如何使用手机、网络,登录远程送教平台,教其掌握各种沟通软件的使用方法,添加联系人,确保后续有不明问题时可随时沟通解答。此外,对一些有抗拒心理的残障儿童家长,要耐心做好教育沟通工作,第一次上门沟通效果不理想时,要积极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村干部或其他亲友了解殘障儿童家庭信息,掌握更多信息后,再一次登门拜访,争取获得残障儿童家长的信任与认可,使其意识到残障儿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其接受教育后不仅对其个人身心健康成长有助力,而且可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四)精选教师,明确远程送教的基础保障是教师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得以顺利开展且有充分的教育保障,必须明确精选教师的重要性。因教育的对象是特殊人群,送教教师必须具备更专业的教育素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更要有足够的教育耐心,同时掌握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并有心理健康沟通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残障儿童建立友好沟通关系。精选教师应对残障儿童的疾病类别、智力程度、反应与沟通能力、肢体协调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程度等进行有效摸底,并依据摸底资料做出科学的教育诊断,同时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与此同时,远程送教教师还应掌握远程送教能力,可灵活应用送教设备,能冷静面对并解决网络突发情况,可将现实中的教育经验灵活应用到远程教育中,为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五)精研内容,建立系统完善的远程送教资源库

因农村残障儿童所患疾病不同,残障程度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对知识的学习需求也存在较大不同,所以要依据残障儿童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其获得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教学内容应涉及多个方面,如基础语文要偏重于认字,阅读能力培养;实用数学偏重于简单计算;生活科学偏重于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体育运动偏重于简单的运动技巧。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残障儿童的实际需求确定,且内容的确定要坚持实用、适度、有效、简便的原则。负责残障儿童远程送教的教师应重视将每一次的教学内容、教学心得以及教学成果形成教学课件,上传到教学资源库中,一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时进行参考总结;二来便于其他送教教师进行参考学习,更有效完善教学方法;三来便于将“互联网+”远程送教更系统化、完善化,保障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评估远程送教效果不断提高质量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完成后,还应重视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从而确保远程送教质量不断提高。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属于一个新的教育领域,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成果,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为此,学校应针对农村残障儿童远程送教建立专业研究小组,定期对远程送教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送教软件以及送教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与此同时,还应定期派遣专员到残障儿童家庭中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与残障儿童父母面对面沟通,了解残障儿童这一阶段的受教育效果,并将采访资料记录到残障儿童远程送教档案中,持续跟踪记录,对比教育效果,可针对远程送教中存在的教育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完善,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对比不同教学方法下取得的教育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每一个残障儿童负责,使其接受最好、最适合、最优质的教育。

综上分析可知,在“互联网+”背景下,远程送教出现新的教育模式,可有效改善传统送教模式的不足,将送教内容与送教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在落实“互联网+”远程送教策略时,还应注意确保农村残障儿童家庭能积极配合,并完善送教机制,提高残障儿童远程送教质量;制定送教计划,积极建立农村残障儿童送教档案;精选送教教师,精研送教内容,并进行教学评估,一切为远程送教质量提高助力,希望在远程送教的帮助下,农村残障儿童有更多机会学习更多知识,开阔视野,着眼于未来,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注: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对农村重度残障适龄儿童远程送教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6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  辉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残障儿童背景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法律保护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对残障儿童性教育问题的实务研究
——以张掖市儿童福利院为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远程诈骗
浅谈优势视角理论下开展残障儿童心灵关怀
全民阅读背景下残障儿童阅读权利保障研究*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