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以色列战略价值评判的演变(1952年—1961年)

2018-09-03宋晨阳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

宋晨阳

【摘 要】二战后美以关系一直是动态发展、相互制约的。艾森豪威尔任期内美国对以色列的战略价值评判经历由漠视到重视的演变,美国根据自身利益不断调整其中东策略,以色列也审时度势地抓住机遇以积极改善与美关系,并在中东事务中为美国效力。文章主要梳理艾森豪威尔时期以色列在美国战略规划中地位的演变,以更好地理解美以特殊关系。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以色列战略价值;约旦危机

艾森豪威尔继任后不再信奉“大中东”政策,而是采取“一分为二”的策略,既拉拢阿拉伯国家对抗苏联,又注重与以色列的战略关系。在其第一任期内把以色列视为威慑力量;到了其第二任期,因埃及和叙利亚明显的亲苏倾向,以色列的战略价值凸显。

一、美国对以色列的负面印象时期(1953-1956)

艾森豪威尔最初视以色列为横亘在美国和阿拉伯国家中间的障碍。在他当政初期,一直不放弃争取拉拢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以防止阿以冲突的扩大化,约束以色列的行为。他处理中东事务的战略考虑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双边或多边防御性联盟,使阿拉伯国家充分发挥抵御苏联的作用。因此,在寻找解决阿以冲突的方案中,美国最初对以色列就采取半真半假的试探,艾森豪威尔一直在争取阿拉伯国家为战略盟友。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对以色列持审慎冷淡以及不信任的态度,原因如下:首先,长期执政的以色列工党社会主义思想浓重,以色列建国也得到苏联的支持,国内亲苏势力强大;其次,美国当时政策重点发生转变。美国意图拉拢阿拉伯国家以争取英法留下的权力真空地带,并试图组建《巴格达条约》组织,以对苏联南部疆界进行围堵,但鉴于各种原因,美国并未加入该组织,而主要依靠阿拉伯国家联合的防御力量。“因为冷战中对抗苏联的需要,美国下决心强烈争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的前两年,是让以色列颇不愉快的两年。” [1]美国对以色列五次提出的购买武器要求置之不理。

二、美国改变对以色列负面印象时期(1956-1961)

西奈戰争(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爆发使以色列受制于美国。因以色列率先出兵西奈半岛及英法的介入使中东危机复杂化,美国不得不充当化解危机的角色,不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途径向以色列传递希望其撤军的信息,但“以色列坚持只有在纳赛尔同意签署一份包括停止对以的敌对行动的和平条约的情况下才撤出其军队。”[2]美国遂决定对以实行制裁措施,与此同时,苏联加大对以的压力。以色列在美国的严重警告下于1956年11月9日宣布停火并撤军。以色列在在西奈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以及作战能力使美国看到它的潜力,这为以色列以后进一步与美国建立正规化关系增加了筹码。战后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涌起,尤其是纳赛尔影响下阿拉伯反西方势力不断壮大,美国试图“联阿抗苏”的计划破灭,不得不调整中东政策,以寻找新的战略支撑点来团结反苏、反纳赛尔的力量,以色列成为美国最好的选择。

1957年1月5日,美国政府正式出台了“艾森豪威尔主义”,即“中东政策特别咨文”相关议案,强调对于美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中东正面临着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为抵御此威胁,美国应与中东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合作,对之进行经济,军事援助,必要时甚至不惜动用美国军队。这个议案的目的就是拉拢部分阿拉伯国家参与美国的全球遏制战略并抵御苏联对中东的渗透。以色列第一次被吸纳到美国的地区性安全安排。”[3]总之,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以及“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出台,是美以关系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契机,以色列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美国对以色列的战略地位有了重新评估。

三、约旦危机以及以色列战略地位的凸显

1955年11月,由于约旦国王侯赛因逐渐屈于英国的压力,巴勒斯坦人在埃及的支持下发起对约旦的反抗风暴。在巨大压力面前,1956年1月,侯赛因决定暂时中止《巴格达条约》,但这并未减轻埃及对侯赛因王权的威胁。在埃及的挑唆下,整个约旦河西岸都被卷入到反对侯赛因的示威游行中。当示威游行波及安曼时,游行示威者和忠于国王的贝都因军队间爆发流血冲突,这促使侯赛因国王完成从向纳赛尔妥协到依靠西方制衡纳赛尔的立场转变。此时约旦陷入内外交困的僵局。

1958年伊拉克在军事政变建立共和国,政变也对约旦构成威胁。受伊拉克革命的影响,约旦浮现出阿拉伯民族主义革命问题。侯赛因遂向英美发出求救信号,美国立即做出回应。但美国政府并不确信约旦王权是否值得自己大动干戈去保护,此时美国政府产生了将以色列作为美国的代理人去保卫约旦的计划,美国向其寻求越境权并得到满足。此后美国政府越来越多地依赖以色列防止中东亲西方政权的倒台。约旦危机为一直寻求美国正式安全承诺的以色列提供了契机。

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也是促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因素。本·古里安曾在其日记中清楚地阐明了利用约旦危机提升以美关系的意图。在具体的行动中,以色列一直坚持向美国购买武器并试图寻求美国的安全保证,并不断的通过行动向美国正视自身的军事实力。以色列战略价值凸显,是美以双方相互协调以及不断取得彼此信任的结果。

四、结语

美以关系一直是二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段特殊案例。艾森豪威尔最初对以色列态度并不友好。但随着纳赛尔领导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美国不得不考虑寻求新的支撑点维护自身的中东利益。以色列也出于自身利益断应和美国的国家战略。约旦危机后开启了美以双边关系的帷幕。美国对以色列战略价值评判的演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Abraham Ben-Zvi.The Origin of the American-Israel Alliance:The Jordanian Factor[M].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13-14.

[2]希尔.中东内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357.

[3]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323.

猜你喜欢

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甸军事援助政策探析(1953—1960)
当句号的总统
连续洗了三次手
连续洗了三次手
艾森豪威尔下棋
艾森豪威尔为何不进军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