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课程视域下体育课中“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8-09-03宋娜梅程然李强李冰琼
宋娜梅 程然 李强 李冰琼
摘 要:从当前的体育课程实施现状来看,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表现在:传统体育课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学生体育锻炼未达到强身健体的练习量。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练、赛、用”体育大课程中的“学”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学得不对、不准、不全、不精、不新、不牢、不够、不进——提出破解策略,力图促进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的科学化。
关键词:体育大课程;问题与策略;体育课程;运动技术学习;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807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 regard of the pres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s is not scientific at present,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obsolete teaching concept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monotonous teaching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forms, 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and that th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currently does not reach the standard of physical fitnes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learning” in the major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of “learning, practicing, competing and using”, aim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students “learning”: incorrect, incomplete, in-concise, non-innovative, inefficient, ineffective and obsolete learning , so as to propose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words:extend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sports technology learning;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hysical exercise;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我國自1985年开始进行了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超重、肥胖、营养不良现象严重,近视率上升,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下降明显。这些现象在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其中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眼睛近视的比例,小学生为 31.67%、初中生为 58.07%、高中生为 76.02%、大学生为 82.68%[1]。为了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管理部门先后下发了多份“通知”“意见”“规定”。例如:2002 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2];2004年《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3];2005 年《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4];2006 年《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5];2008 年关于《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6];2011年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7];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8];特别是 2013 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2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9];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10]。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而体育课程是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就体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来看,本研究认为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传统体育课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学生体育锻炼未达到强身健体的练习量。基于此,本研究对“学、练、赛、用”体育大课程中的“学”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问题提出破解策略,力图促进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的科学化。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平台,以“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评价”等词为检索条件,搜索国内外大、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相关文献100余篇,系统阅读相关管理部门在体育教学方面颁布的文件、政策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此外,还查阅了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等20多本专著,对体育教学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了解目前该类研究的最新动向,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1.2 问卷调查法
编制了《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大学生调查问卷》《中、小学学生调查问卷》,采用2种方法发放问卷:1)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发放;2)为使数据可靠,向周边省市大、中、小学校进行发放。发放《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调查问卷》共800份,回收问卷712份,回收率89.0%,其中有效问卷264份,有效回收率97.4%。发放《中、小学学生调查问卷》共1 000份,回收问卷942,回收率94.2%,其中有效问卷882份,有效回收率93.6%。发放《大学生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问卷446份,回收率89.2%,其中有效问卷395份,有效回收率88.5%。大学问卷发放范围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体育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四川大学。
1.3 访谈法
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基本情况及获得运动技能方面的相关问题,设计访谈提纲,从不同方面对所调查的大、中、小学校的部分专家、学者共25人进行访谈,其中包括院长、校长、专业带头人等,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出建议与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辅助支撑。
2 体育大课程及相关概念界定
“学、练、赛、用”体育大课程是针对课堂教学单一環节无法满足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内化成运动技能)形成的完整知识链条的不完整课程现象,将运动技能的形成拓展到课内外等教、训、赛、用完整环节中,有机活化成“学”“练”“赛”“用”4部分的体育大课程(如图1所示),是一种对体育课程结构的新的概念与认知。
“学”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模仿、体验、感受、吸纳过程,经过“学”形成粗略动作技术。“练”是对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不断地动作重复与思维重复,深度感受运动技术的经济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并使大脑与肌肉达成良好的协同关系,是基本完成运动技术内化而形成自身能力的过程,是运动技术细致化的过程,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关键过程。“赛”是运动技能形成的检验、修正、提升和微调的过程。“用”是指达成运动健身习惯、能准确使用与传递所掌握的运动技能的过程,是在各种学习与工作环境中熟练、自觉、自动化地使用运动技能健身、健心、健智与塑造完善人格的过程。“学、练、赛、用”的整个过程是围绕运动技能的形成为主,各个部分之间前后并列、相互独立、相互交融,“学、练、赛、用”是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有机载体,如图2所示。
纵观当前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运动技术学习过程,“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体育课教学大多是蜻蜓点水、内容重复、教学模式陈旧、组织方法单一等,对于知识点讲解浅薄,知识点缺失现象严重。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不利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体育课堂上,学的内容设计、学的方法、学的技巧、学的完整性及学的后续递进的科学性等都存在问题。体育运动技术“学”得不科学、没兴趣、不到位依然存在。
2 当前体育课中的“学”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程中“学与教”是学习双边过程,因此,从教师“教”的问题可以反映出学生“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得不对——偏离主旨
运动技术学习错误的部分,大多数是由于教师在初期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师在教学初期教授给学生一个小的错误的概念,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被放大,即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最终也会是一个错误的动作定型。
2.2 学得不准——模糊不清
在体育课上,教师教得不准确,学生学得就不准确。例如,在一节大学网球课上,观察教师教发球时,教师提到一个关键词“要站稳”,结果发现很多学生站得笔直,发球几乎无力或者下网。而发球后动力是向前的,身体会向前走,所以教师教得不准确,没有抓住关键点,学生也无法理解该如何发球。
2.3 学得不全——知识遗漏
在体育课上,对运动技术的学习通常只涉及一部分内容,教师在教的内容选择上,经常会选择一些基本的内容,导致学生学到的运动技术不够全面。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对篮球技术的学习仅停留在运球、传球、投篮技术,对于篮球的过人技巧、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跳投技术、篮球规则等知识点几乎没有学习,学生缺乏对整个篮球运动的技术构成的学习,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不全面。
由表1可见,34.3%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运动技术教学上很全面,58.7%的教师认为自己只基本传授了运动技术,还有7.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运动技术教学上并没有很全面。说明教师只是基本上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深刻全面地传授某项运动技术。
2.4 学得不精——蜻蜓点水
体育课学习中长期存在着学生学习“蜻蜓点水”的现象,即学习不精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教得精?以如下2个案例为例。
案例1:“学习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时,告诉学生:1)上篮动作要“一大、二小、三高跳”即:第1步要尽量迈大,以快速超越防守;第2步迈小,进行缓冲,控制身体平稳为后续上跳动作做好准备;第3步则高,跳至最高点,将球送进篮筐,以求命中率。2)从运球到进行三步上篮该如何衔接。3)找准距离,根据自己的身高和速度了解运球到什么距离时进行三步上篮能够到达篮圈下方。4)行进间低手上篮,通常情况下,右手上篮,从右侧出发先迈右腿,左手上篮,从左侧出发,先迈左腿。
案例2:“学习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时,规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目标。力量好、控制性较强的学生完成底线对拉并要求回合数。相反,则缩短对拉距离,减小回合数。这样,使不同层次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努力练习能够达到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由表2可见,仅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技术教学时非常精确,43%的教师认为精确性一般,还有3.5%的教师认为不精确。
由表3可见,14%的大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非常精确,60.2%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精确度一般,25.8%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不精确。
由表4可见,18.3%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非常精确,57.9%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精确度一般,24.8%的中、小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不精确。
综上可见:在教师看来,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运动技术教学非常精确,一半的教师认为一般;而在学生看来,一半以上的大、中、小学生认为教师教授动作的精确度一般,认为不精确的人数超过了非常精确的人数。这说明在体育课上学生学习技术的情况很一般,即“学得不精”。
2.5 学得不新——知识陈旧
体育课上,缺少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
由表5可见,教师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一些关于体育的政策、文件等内容的关注度较低。
由表6可见,66.2%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推陈出新,33.8%的教师没有推陈出新。
由表7可以看出,63.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教师会推陈出新,36.3%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课教师不会推陈出新。
由表8 可以看出,70.9%的中、小学学生认为体育课堂教师会推陈出新,29.1%的认为不会推陈出新。
综上可见: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会对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但是也仍有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知识陈旧的现象依然存在,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
2.6 学得不牢——缺乏积极性
在体育课中,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式存在问题,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网球发球技术时,有的学生发球常常打不到球或将球打飞,那么学生对网球发球技术的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逐渐对网球运动的学习失去兴趣。
2.7 学得不够——缺乏深度与广度
目前,在大、中、小学体育课上,部分教师在运动技术传授的过程中明显缺乏深度和广度。教师既没有将一个项目的运动技术进行全面地分析讲授,也没有将所授内容中难的部分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导致学生既没有学广,也没有学深。例如,“1名学生在打网球时,有时一拍打得非常好,紧接着另一拍打得非常差”,这往往是因为教师在动作传授的开始,没有给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击球的随意性。纠正方式是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动作完成的明确、严格的要求,即所有的击球都要有稳定的重心,准确地到位,恰当的击球空间和拍子的运行路线,精细到拍和球的精准对位,拍向前送球的距离和向上摩擦包裹球的向上性、前进性和提拉的结合等知识点上,即要学得够深度与够广度。
2.8 学得不“进”——缺乏递进
递进,即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浅到深。无论学习什么样的运动技术,都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过程,运动技能以运动技术为先导,运动技术具备正规、完整、层次递进和系统的性质,运动技能以运动技术的学习来形成和发展,遵循运动技术学习规律的态度是一种尊重科学的态度。当前,在大、中、小学体育课上,教师教学的递进性存在不足。以大学篮球课为例,在同一水平的篮球课上,有的教师第一节课就教学习投篮,有的教师在教学习篮球运球技術。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递进性。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同一水平阶段,运动技术教学在教学目标与手段上缺乏阶段递进性;2)不同水平阶段,运动技术教学缺乏衔接递进性。
研究发现,目前大学公共体育课上,对于某个运动技术的教学仍停留在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应是中、小学需要完成的。无论学生属于哪种水平阶段,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同一种项目的运动技术教学,在内容上仍然无任何变化,导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学的内容依然未发生改变。
由表9可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基本上具有递进性。
由表10可见,54.9%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过去有区别,45.1%的大学生则认为学习内容与过去没有区别。
由表11可见,47.8%的中、小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过去一样,52.2%的中、小学生认为内容不一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由此可见,教师虽然认为自己教学具有递进性,但是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和接近一半的中、小学生认为学习内容和过去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综上所述,得出“学(教)”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见表12。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学”“练”“赛”“用”4部分的体育大课程是一种对体育课程结构的新的概念与认知。以体育大课程理论为基础,教师“教”的科学化,促进学生“学”的科学化,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
2)当前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运动技术学习过程,“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得不对、不准、不全、不精、不新、不牢、不够、不进,不利于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
3.2 建议
1)大、中、小学体育课堂应通过科学的“学”来获得运动技术。正确、合理的“学”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充分认识“学”的重要性,认识科学的“学”更加重要。教师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懂运动技术。让“学、练、赛、用”体育大课程与评价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懂、会、乐、健”相对应,将“学”真正融入到体育课堂中,让“学”和“懂”相结合,做到学懂技术。以“学”来帮助学生运动技术的获得,促进学生有效的运动参与,最终实现大、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2)大力解決“学”存在的问题,提高体育课质量和学生运动能力。要大力解决“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即大力解决教师在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上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深入调查,找出薄弱环节。努力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和热情等。教师要从根本上去解决目前大、中、小学体育课堂共同存在的种种问题,让体育课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大、中、小学体育课应注重“学”的阶段,为后期打好基础。“学”是运动技术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最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的方面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学”的方面出现问题。这样一来,前期的基础未打牢,后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时,则出现种种障碍和困难,教师教不会,学生更是学不会;所以,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采取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教对运动技术,使学生学对运动技术,更好地为后期打好基础。
4)对于同一个运动项目,学生处于不同水平阶段,应制定不同的递进性教学目标。对于同一个运动项目,要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使“学”具有递进性,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运动技术。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同一个运动项目学习时制定一个递进性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级由高到低,目标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也由高到低。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使学生在其所处学习阶段能够通过认真学习和不断努力达到的目标。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运动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锻炼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研究组.2005 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2018-04-10].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273/201001/80825.html.
[3] 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EB/OL].[2018-04-10].http://www.110.com/fagui/law_226470.html.
[4]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EB/OL].[2018-04-10].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3276/201001/80889.html.
[5]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EB/OL].[2018-04-10]. http://www.gov.cn/gzdt/2006-
12/25/content_477488.htm.
[6]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2018-04-10].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73/201006/xxgk_88635.html.
[7] 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EB/OL].[2018-04-10]. http://www.moe.edu.cn/srcsite/
A17/s7059/201107/t20110708_171747.html.
[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18-04-10]. http://www.gov.cn/zwgk/2012-10/29/content_2252887.htm .
[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8-04-10].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
[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18-04-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
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
[11]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13.
[1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9.
[13]范传芳.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23(2):16-17.
[14] 耿培新.关于体育课程性质和体育活动课程的研究[C]//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79-300.
[15] 毛振明,赵立,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5-36.
[16] 于素梅,毛振明.内外层四要素休育学法“动态结构”体系的达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531.
[17] 于素梅,毛振明.从三维观建立体育学法的分类体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79.
[19] TYLER 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1.
[20] TANNER D,TANNER L N.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into practice[M].New York:Macmillan,1980:4.
[21] CREMIN,LAWRANCE A.Curriculumn-Ma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Z].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