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产学研用合作 打造一流高职示范校

2018-09-03王子璇赵一佳张峻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王子璇 赵一佳 张峻

摘要: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对象,从教学与社会服务捆绑,凸显专业辐射能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建立“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院如何立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向首都区域经济,围绕北京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将学院建设成为北京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真正成为国内一流前列的高职示范校,首都的窗口校。

关键词:高职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用合作

Abstract:To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training college Academy of Art Design As the object,From the teaching and social servicee combination,Highlight professional radiation ability;Further build the training bases,Deepen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production-university-institute-application”;Establish talent producing mode with fus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Realization of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Cultivate the high-quality tal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skills four aspects,Discusses our how to based on Beijing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Fac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of the capital region,To meet the needs of Hi-Tech industries development of Beijing,Explore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production-university-institute-application”,To build a skilled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base with modern manufacturing institute of Beijing、High-new technology industry、Modern service industry,Build and become a real world-class model school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window of the capital.

Key words:Model School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lent cultivating model,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production-university-institute-application”.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经历了半个世纪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之后,现已发展成为首都北京办学规模最大的高职学院,也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一所高职学院。立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向首都区域经济,围绕北京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十八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自主创新道路、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以创新体系为制度的理论指导下,在示范校这个高的平台上,秉承“求实”、“创新”、“厚德”、“重艺”的校训,踏实提升学院内涵和办学质量,根据经济发展变革的需要,与时俱进,本院以产学研用合作为平台、以示范校重点专业为支柱、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体系,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将学院建设成为北京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走出一条特色优质高职示范院校的发展之路,真正成为国内一流前列的高职院校,首都的窗口校。

一、教学与社会服务捆绑,凸显专业辐射能力

教学与社会服务捆绑,凸显专业辐射能力。通过引厂入校,创建校企合作的项目工厂,让学生以员工的角色进入项目工厂进行生产性实训,接受企业的管理,完成真实项目,提高学生技能。在学生实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企业专家进行技术讲座、案例剖析的方式,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实践证明,经过生产性实训锻炼的学生专业水平、职业素质都有很大提高、保证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精选合作企业,符合当今主流业态

我们选择合作企业的要素有:一是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项目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并符合当今主流业态;二是企业有足够的项目提供给学生实践;三是企业的环境要与学生就业环境相类似。经过多方走访、调研、会谈,从多家企业中选择了“北京汇智创新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联众必达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第一批合作企业,并与他们签订了包括学生安全、企业项目保密协议在内的一系列合作协议。

(二)实施生产性实训过程,完善岗前培训项目

生产性实训需首先由企业对学生进行面试(测试),然后根据学生水平由企业专家进行1-2个月岗前培训,之后通过“一个作品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进行真实的生产性实训。他们与企业员工一起组成项目组完成真实项目。未通过企业考核的學生,一边观摩其他学生的工作一边“补课”,他们普遍先从事一些“边缘性”的工作,待该学生通过一定测试(案例考核或有项目组愿意吸收该学生)后,项目经理才为这样的学生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所有学生在实习期间都参与过真实的生产项目。并在企业派出的项目经理的安排下进行轮岗,经过为期6个月的生产实训,每位学生都能够圆满完成培训项目。

(三)引入企业化管理,凸显专业辐射能力

通过生产性实训,学生熟练掌握了B/S系统开发的各种规范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系列开发工具,熟练掌握了.NET Framework 2.0和ASP.NET 2.0、AJAX、最新语言集成查询(LINQ)技术、Agile方法论以及CMMI规范,除了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之外,由于贯彻了企业的质量标准,引入了企业化管理,学生的项目开发流程更加严谨,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校企“互设共建”实训基地,深化产学研用合作

根据职业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学院积极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采用校中厂、驻校公司、校厂合一、产教并行等方式建设育人与生产双重功能的实训基地。在示范校建设期间,新建、改建了34个实训室,建成20个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使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了82%。

(一)生物技术及应用——“生产车”实训基地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采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建成了以“校内生产车间”、“分析测试中心”、“专业基础实训室”、“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互相集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综合性实践基地,满足了教学和技术开发的需求。与北京清大守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奥德华乳品(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迪富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富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二)数控技术——“教学工厂”实训基地

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校企深度、多向的合作,以“教学工厂”为建设目标,建设具备“实训、培训、生产、科研、鉴定”功能完善的实训基地。购置了柔性加工生产线、3D精密激光加工中心、Delcam、CAXA-ME等多轴软件,建设了数控加工网络化车间、数控机床综合维修实训车间、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数控机床维修实训中心,构成数控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工厂”实训基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校企结合项目开发中心”、“网络互联技术”等9个实训室,通过“引企入校”机制创建“驻校公司”,创造70余个校内工作岗位,与企业联合建立了ALTERA联合实验室、H3C网络学院、Red Hat学院、Sun学院技术教育中心(SATC)和Sun技术测评中心(SSAC)、思科网络学院、工信部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点、公安部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基地。

(四)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实训基地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工作室建设为主,新建6个工作室,仅装备的“苹果机”就达200余台套。“引企入校”企业有北京雷蒙服装有限公司、北京水木清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珍珠贝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

(五)金融保险——“营业厅”实训基地

金融保险专业新建银行实训室、证券实训室、保险实训室,与原有的金融保险综合实训室共同构成了高度仿真金融机构实体“营业厅”的格局和环境,形成校内能力模拟训练“营业厅”平台。校内“营业厅”平台配备全真专用设备和仿真金融软件,总面积600多平方米。拥有台式计算机200余台、LED屏4块、金融行业专用设备100余台,可满足金融保险专业200名学生的“生产性”实训。

三、创建“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一)与奔驰校企合作 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

2003年以来,我院以奔驰校企合作班为契机,吸收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创建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层“深”、教法“活”、效果“实”等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创建了“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贯彻全面素质教育,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和社会需求接轨。

(二)与大唐移动成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10月,学校副校长李丽萍和大唐移动副总裁王新民代表双方正式签署了我校与大唐移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唐移动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国际标准的提出者、核心知识产权的拥有者,一直致力于TD-SCDMA/TD-LTE产业化及技术标准演进,系统的创新和产业化推动,是中国移动3G网络解决方案的主要提供商之一。基于自身的核心技术,大唐移动拥有物联网应用层、网络层以及感知层的产品和成熟的解决方案,是国内最早开展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单位之一。为了响应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号召,大唐移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了战略联盟,将多年移动通信标准化、产业化的经验推向院校的人才培养当中,其效果受到了各院校的一致好评。按照“发挥优势、相互促进、长期合作、互利共羸”的原则,依托大唐移动在TD-SCDMA、TD-LTE及物联网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学校几十年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淀,校企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TD-SCDMA、TD-LTE及物联网等的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最终达到推动我国TD-SCDMA/TD-LTE应用快速发展、提升双方在TD-SCDMA/TD-LTE及物联网方面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与北京地铁通号公司合作 定向班人才培养方案

2012年11月,我院电信工程学院与地铁通号公司召开了地铁定向班专业培养方案研讨会,我院在会上教师介绍了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地铁方向)、通信技术(地铁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情况,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根据专家意见,基础专业课程仍然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电路设计能力、通信网络知识和设备维护技能,由电信学院教师负责完成;二是专业课主要学习地铁通号公司系统常用设备的基礎知识及维检修技能,授课由电信学院教师与通号公司工程师共同负责完成。三是根据专家建议,建议多开些专业拓展课程,最好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同时建议在专业课的课程开发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此次会议促进了我院教学系部与地铁通号公司的工作交流和沟通,为今后双方共同完成定向班学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与北京金融街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签署合作协议

2012年11月,我校与北京金融街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校企成功签约合作协议。北京金融街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4年5月,是唯一伴随着北京金融街的开发建设,应运而生,发展起来的一家承接各类型单体项目、住宅小区及相关配套设施物业管理服务的专业公司。公司以“服务精英,福泽大众”为宗旨,历经十余年的锐意革新与开拓进取,以良好的管理业绩和社会声誉崛起于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至今已成长为金融街区域物业管理规模最大、管理项目类型齐全、颇具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李丽萍校长充分肯定了双方已经开展的合作工作,并对今后双方更深入的合作提出了展望,本着我校“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融入京津冀,走出环渤海,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双方共同合作、共同育人、共谋发展。

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

根据我院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教师接受国外先进职教理念与方法的培训;第二步,引进国外职教课程和教材;第三步,与国外院校共同培养学生。

(一)与英国南诺丁汉学院进行合作办学研讨

2012年10月,英国南诺丁汉学院校长一行五人到汽车工程学院进行了合作洽谈,参加本次洽谈的英方来宾有南诺丁汉学院校长及行政总裁马尔科姆·考格尔(Mlcom Cowgill)先生等,参加本次洽谈的中方人员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长王海平、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王纪东等相关领导与教师。洽谈重点是汽车工程学院与南诺丁汉学院旗下的艾蒙特克公司合作建立英国汽车工业协会(IMI)认证中心商谈合作意向事宜,期间也。夏弗·侯赛因先生介绍了介绍了南诺丁汉学院的概况、中英师生交换访学情况、学院开展的国际业务及相关项目情况。王海平校长讲话指出,学校十分重视与南诺丁汉学院的合作,合作建立IMI认证中心符合双方的发展需要,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广好该项工作。马尔科姆·考格尔校长对于双方合作的进展情况表示满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本次合作洽谈,双方沟通了情况、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促进了合作,对于建立汽车工程学院IMI认证中心的工作将产生推动作用。

(二)与英国巴克学院进行了国际化合作办学研讨

2012年12月,汽车工程学院与英国巴克学院进行了国际化合作办学研讨,商讨五年制汽修专业学生国际化合作办学学生取证NHD(英国汽车维修专业国际化高等证书)和教学新体制模式。会议议题内容是确定五年制汽修专业合作办学学生取得英国NHD证书的级别、确定中英合作办学汽修专业模块的选取、商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在此次活动中,中英双方商定:五年制汽修专业学生考取英国NHD二级、三级、五级三个不同等级证书,同时汽车技术服务系教师团队选定了英国NHD二级水平必修的8个专业模块共360个学时内容。此次研讨具有积极意义,富有成效,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以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方面又迈出可喜的一步。

(三)电信工程学院与德国柏林IMT信息技术学院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2012年6月,德国柏林信息技术学院与德国柏林职教集团专家一行三人来到我校电信工程学院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和交流。完成了网络专业学生的培训和摸底考试,并予以认证,参加多位教师的公开课并交换意见,启动了思科网络学院合作班项目并达成共识。期间,德国柏林信息技术学院专家汉兹先生将德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入课堂,学生反响强烈,认为德国的教学方法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课后,中德双方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互换意见,取长补短。培训结束,汉兹先生组织摸底考试,获得了满意的学习效果,并为每位同学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为进一步开展合作班项目打下了基础。在这次合作交流期间,德方专家对我院思科网络学院的教学场地和设施进行了细致、认真地考察,肯定了硬件资源的先进与完善,具备了思科认证培训的教学条件,在此基础上,我院与德国柏林信息技术学院就如何开展平行教学班,思科认证等事项达成共识,起草了详细的计划和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深入交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我院学生走向国际化企业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结束语

本着立正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向首都区域经济,围绕北京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十八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学院在《学院发展战略规划(2008—2020年)》中制定的“三步走”发展为目标,即到2010年完成示范校项目建设任务,使办学水平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到2015年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良,国内一流前列的高职院校;到2020年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办学功底扎实、具有一定国际认可度的高职院校。我院在重点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深度合作、扩大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把我院办成北京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真正成为国内一流前列的高职院校,为首都的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恩伶.我国高校校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D].山东:山东大学.2010.5,787-788.

[2]朱路甲,刘迪,王宝军.新时期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河北: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8-32.

[3]吴梦军.加强高职学院建设 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J].黑龙江:经济研究导刊.2011.1,286-288.

[4]刘波.刍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J].北京:民主.2011.1,22-24.

[5]朱庚申,吕建伟.环境类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用合作机构研究[J].河北: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0,73-76.

基金项目:本文为“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类—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王子璇,女,北京人,高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赵一佳,女,北京人,高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张峻,女,湖北人,硕士,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专业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平面设计的教学与高职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