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的道理

2018-09-03李学江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琴瑟比兴孝悌

诗经之诗,作于周朝。周朝以礼乐教化天下。礼即理也,礼从于理,乐亦从于礼,服务于理。内在为理,外显于礼。一切,必从礼乐出发,从而合其理。

天人的道理。诗经之手法多比兴,所谓比兴,其形式上看,即以物兴诗,以物喻人,寓情。然而,如果只是把比兴看作是如今之艺术描写之比兴,未免过于肤浅,必然是注重了现象而丢了本来。所以能够以自然之景,自然之物寓情寓境,其根本在于,自然与人是相通的,感觉相通,情境相通,人在自然之中,即天人合一,这是诗经最基本的大背景,也是彼时的人们观察天地自然与人的大视野。以如此方法统领对诗经的解读,自然是境界大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只不知名的鸟儿,栖落在两根芦苇上,随着它们一声一声的啼鸣,那细小的芦苇便悠悠的颤动,在天地间恍恍惚惚。在这深秋的意象里,在这苍茫的天地间,人和鸟儿又有什么不同呢?可是,那鸟儿毕竟成双成对地栖息着,它们是那么地怡然自得,我思念的人呢?你在哪里啊!我不禁向远方望去,啊啊,我思念的人啊,就在水的那边。我愿意逆流而上,去追寻他(她),道路艰难而漫长,我愿意顺流而下,去寻找他(她),他(她)似乎就在那水的中央。《蒹葭》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诗的最绝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我是谁?伊人是谁,是男是女?河的那边在哪里?或许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一种想象或幻觉而已。而这种飘忽的境界正是诗的大美所在。也便是天人合一处。再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亦是如此。

修身的道理。如何是真正确的修身,两千多年前,这首《相鼠》给出了入木三分的答案。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诗经里,很多句子,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算是一个好人,也就是说,一个君子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要想达到那个状态,那么从修身这个角度讲,便有了要求。再比如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夫妻的道理。诗经中关于夫妻之间的道理,离不开好合,琴瑟,偕老,集中体现的是一个和字。如《女曰鸡鸣》,写得颇有生活情趣,让人感受到夫妻生活的和谐美好,从而渗透着深深的生活道理。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妻子说,鸡叫了起床吧,丈夫说,天还没有亮呢,你看窗外,星星还很明这灿烂。妻子说,起床吧,河里的大雁也要起飞了,正是射大雁的好时候。男人说,好吧,听你的,起床就起床吧,射了大雁回来,与你共饮,我们白头偕老,多好啊。女子说,是啊,琴瑟好合,岁月静好啊。如诗如画的生活场景背后,是一种和谐的氛围。你恩我爱,投桃报李。这是夫妻生活的基本道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中关于夫妻之间的道理,只此一句便可成为千古箴言,便说出了对人间夫妻所期盼的所有道理。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而这一切又是多么地不容易,这不是在婚礼的时候主持人随口说说而已,今人应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对婚姻要倍加珍惜!

女人的道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淑字。这是《诗经·关雎》里的句子。《关雎》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第一篇,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这诗写男恋女之情。这里面提出了一个对女人的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淑,贤淑,淑字的解释是善和美,自然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以善为美。这是做女人的基本之理。比如子之于归,宜其家室。一个“宜”字,可以说,是作者此诗的真正落脚点。不管桃树怎么美丽,怎么变化,都归结一个点,那就是这个女子嫁到那个家庭里面,将“宜其家室,宜其室家,宜其家人”,这才是真正的美。这里提出了婚姻家庭的根本问题,迎娶一个女子过门,重要的是要使这个家庭兴旺,使这个家庭和谐,这样的女子才是最美的。比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的题目就是《静女》,可见对此一静字的重视,静,可也解释为贞静娴雅,而姝,则是美好的意思。那么合起来就是娴静的女人是美好的。这里也提出了一个好女人标准――静。一个静字,足以体现女人的风韵,气质,修养。静若处子,静能生慧,宁静致远,等等。直到今天,我们给女人取名字还常常用一个静字,足见这一标准几千年来已经深入人心。

孝悌的道理。孝悌是人生的大道理,而从诗经当中,我们可以深知孝悌的道理。永言孝思,孝思则维。永远说孝啊,孝是准则。孔子说,君子入则孝,出则悌。正是传承了孝悌的精神。“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报”。这是一首悼亡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其追悔之情痛彻肺腑,感人至深。《诗·小雅》有《常棣》一诗,“常棣”,亦作“棠棣”。毛《传》:“常棣,周公燕兄弟也”燕,通宴后因以常棣或棠棣指兄弟情谊: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这首诗不厌其烦地列举兄弟间的种种事情,认为如今世上之人,没有人相亲如兄弟这般,死丧的到来最为可怕,只有兄弟最为关心;兄弟在家可能发生争吵,但遇上外侮却能够共同抵抗。妻子儿女和睦相处,就像琴瑟一样声音和谐,兄弟亲人团聚在一起,欢快和睦长相守,这是人间最美好的事情。

朋友的道理。诗经中,对朋友如何相约,相处,相敬,相助,都说出了深刻的道理,这些已经成了我们今天与朋友相交的准则。求友。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那些一起飞翔的鸟儿,都在寻找朋友,何况人呢?怎能不寻求朋友?这是人之常理,对朋友的渴望,更应成为人类的必须,如此,便是――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敬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读这首诗,我们会有一个深切的感受,从古至今,人们无时不有对友情的渴望,人们无处不有对珍惜美好友情,共度美好人生的向往。无论是呦呦鸣叫的糜鹿,还是鼓瑟吹笙的人类,天地之间,此种感觉都是息息相通的啊!也是至纯至真的。和友。友情是需要呵护的,友情也是需要经营的,这并不是世俗,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在通常的人情世故中,非常重要。下面这首诗,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珍宝终究是身外之物,朋友才是心里最重要的人。投桃未必是为了得到报李,但报李也许才是人之常情。助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我要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我与你同穿一身战袍,携手并肩,与敌作战,同生共死。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这才是古人对朋友的起碼也是至高要求。

作者简介:李学江,男,1965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清明》、《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等文学作品七部。现在内蒙古赤峰市委党校工作。

猜你喜欢

琴瑟比兴孝悌
游遗爱湖琴岛望月
无题
病榻侍母
琴瑟(新韵)
冷热
小学德育教育从孝悌入手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孔雀东南飞》开篇二句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