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与学生沟通的问题

2018-09-03袁红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共鸣认同鼓励

袁红

摘要:对教师来说,其工作思路和谋略就应该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健康发展,科学发展,成为有用之才。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适时放权,获得认同;二是以身试教,引起共鸣;三是鼓励为主,加强沟通。

关键词:沟通 认同 共鸣 鼓励

我从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起,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班主任工作,把教好学生作为我永恒的追求。从教20多年,我的体会是,表面看来班主任工作复杂又琐碎、劳神又费力,很多时候还劳而无功。但若是你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赢得学生的信赖,则往往事半功倍,效果显著。在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沟通就像是一把金钥匙,它能够帮助你打开学生的心门,让你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觉得一个班级在很多时候就像一把琴,学生是弦,班主任是弹奏人。弹奏入花在琴弦上的功夫越多越深,弹奏出的音符才会越准越美。一个学期的工作计划,也很像一首曲子,弹奏人心明眼亮,胸有成竹,奏出的曲子才会和谐、优美、动听。我们该弹奏怎样的曲调呢?如果说,曲子是给人听的,那么,奏曲就是调琴弄弦——就是塑造人。人们常说,最美的曲子就是弦的本身,只有用心弹奏,才能觅得知音。对我们教师来说,其工作思路和谋略就应该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健康发展,科学发展,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对于如何与学生顺畅沟通,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我有如下体会。

一、适时放权,获得认同

我曾经接手一个新班,经过几天接触,通过正面、侧面的了解,掌握了班级的基本情况,正式上课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学生中一些不好的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渐渐显现。最突出的是,有几名学生总是违反纪律,其中晚自习纪律最差。班干部经常找我诉苦:“老师,某某同学没扫地就跑了,而且不交作业;晚自习很吵,上一些科任课更是变本加厉。”开始时,我总是自己出面解决,纪律有了一些改观。但是过了不久,班级里又出现同类的问题。这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最难管理的晚自习纪律,天天管天天说,怎么还是静不下来?怎样彻底地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呢?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学生的自觉性形成不是靠学生自身,靠的是班主任的方法策略,靠的是管理。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班主任做事情想问题必须抢在学生的前面,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防微杜渐,学生自然就会自觉。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天天强调晚自习的认真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学生出成绩,争荣誉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决定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让学生管理学生。很快,我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课余时间里,我将几个班干部叫到办公室,说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班干部对这种管理方法表示认可和支持。几天后的班会课上,学生对制定班规反应热烈,大家积极参与班规的制定,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成功。并且,一些我没想到的建议也被提出来了:让守纪律的人受到表扬;对不守纪律的人要提醒;让不守纪律的小部分人相互制约;对不守纪律的小群体要坚决惩罚;试想,如果各个小组只有个别同学违反纪律,小小的插曲是不会影响主旋律的。果然,整个学期下来,晚自习的纪律不像原来那么让人操心了,基本上能保持安静,没有了屡教不改的现象发生。全体学生基本都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学生违反纪律现象减少了,即使有,也不用每次都来找我,班干部会按照条例进行处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也从日常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可以说一举两得。

二、以身试教,引起共鸣

有一天,一个学生哭着跑来找我,说同学在操场上打了他。我很生气的去了操场,打人的学生看见我很生气,乖乖的跟我去了办公室。开始无论我怎么教育,他都无动于衷,虽然后来他口头承认了错误,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于是我放弃从正面说教,暂时不谈他这次犯的错误,而是从他家里的情况谈起,找到共鸣点。

据我了解,打人的孩子其父母都在北京打工,他平时跟爷爷住在一起,共同生活。由于爷爷年龄稍大,身体也不是很好,对孩子教育缺乏耐心,时常对他责骂甚至还打他。平时老说他是没人管的野孩子,是没用的孩子。所以他跟爷爷之间的关系很僵。我小时候的经历和他差不多,于是我就告诉他:“老师以前也不是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也知道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很辛苦,有了委屈只能独自忍受,伤心难过时也没人管,一切都要靠自己。老师以前会经常偷偷地哭,觉得爸爸妈妈都不关心自己。”说到这,这个在老师眼中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竟然哭了。我接着说“但是老师很幸运,有一大群的朋友,我伤心难过的时候都会跟他们说。因此,像我们这样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更应该和同学好好相处,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嘛。爷爷觉得你没用,你就更应该争口气,让他明白,你是坚强能干的,学习很棒的孩子。这既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你爸爸妈妈,我们都应该为在乎自己的人争气,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是相信你的,希望你不要让老师失望哦。老师是女孩子都能做到,你是男孩子一定也能做到,是不是?”。他终于抬起了头,真诚的和我说:“老师,我错了,希望你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可以吗?”“那你准备怎么解决这次的事情呢”。“老师,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让他原谅我的”。果然,后来这个同学跟被打的学生成为了好朋友,跟班级里的其他学生也相处比较好,同学们也愿意接近他了。

三、鼓励为主,加强沟通

中学生的心理还是天真可爱的,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希望获得同学和老师的关注。老师的适时表扬,往往能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所以我经常以表扬的形式来鼓励孩子的进步。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单纯说教更加管用,更有成效。

我曾经教过一个男生,人很聪明,但是比较懒惰,尤其是做作业很不认真,马马虎虎。我经常为了作业的事情把他叫进办公室,和他讲道理,但我的努力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他依然我行我素。后来我开始严厉地责备,但依然没有明显效果。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他在上课时表现很积极,而且这两天的作业也完成得很好。所以第二天我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一个礼拜后,有任课老师跟我反映,这个孩子最近表现不错。于是,我把他叫进办公室,告诉他,老师准备让他当组长,但是组长是需要起带头作用的,不知道他有没有信心做好。起初他有点犹豫,支支吾吾不出声。我说,“老师觉得你很聪明,但是有点贪玩,如果让你改掉这个毛病,老师相信你在各方面都会进步。相信小组长的工作你一定可以胜任,而且老師还会帮助你的,你有信心吗?”这时候他坚定地告诉我,“老师,我一定会努力的。”后来我与各科老师说明了该生的情况,并且他们在上课时多一些关注,多一些鼓励。通过相互沟通,他变化很大,现在他经常成为各科老师表扬的对象。

每个人都需要被关心和爱护,师生间积极的沟通是班主任教育的有效手段。真正的教育就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接触,情感的交融,学校就是人们心灵互相接触的世界。没有人天生愿意当坏人,也没有哪个学生愿意被老师放弃。沟通是一座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只要我们老师多和学生沟通,多一些爱心和耐心,相信他们,鼓励他们,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好孩子,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晓角)

猜你喜欢

共鸣认同鼓励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