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018-09-03林利
林利
摘要:现阶段,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德育的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养成好的生活与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德育精神的渗透,塑造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阐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德育的方案。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时效性
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刻,因此,小学阶段应着重注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科学的渗透,从而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德育工作的意义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德育的精神,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因此,教师应结合道德教育规则与社会要求,对班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应促进学生思想意识与优秀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这几种教育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的平衡发展,使学生产生健全的人格。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德育的氛围,培养学生德育的精神
教师要想提升小学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注重营造德育的氛围,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把教育重点放到提升学生的德育精神上来,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从小事上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塑造优秀人格,全面提高学会说那个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生的德育精神的提高,良好的德育工作的氛围,对于德育工作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良好德育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都具有良好的熏陶作用。若是将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共同发展,将会对学生人格培养具有提升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的精神,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培养问题。学生作为一个班级的主体,学生的德育精神对于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来说,起着重要的带领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德育精神更是他们应该深度探讨的。学生作为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实际年龄较小,无论是身体上或是心理上都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易受身边环境影响,无法正确判断是与非,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教师在德育的工作中,应切实的培养德育的氛围,从而为提升德育的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
教师要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以及鼓励,从而更好的开展德育的工作。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应密切的观察小学生的行为,适当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促使学生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在一周中选出两位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颁发两朵小红花,促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为得到表扬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时刻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从小事上观察点滴,细心培养,时刻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及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心理年龄不够成熟,对待事情的看法及做法是不够理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了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变化,在心理及行动上做好一个引领者的工作,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后,应该进行恰当的说服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行动上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德育教育问题。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的鼓励引导学生,从而更好的开展德育的工作,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
(三)创新的德育的方式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年纪小,喜欢听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好奇,并进行模仿。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教師可在小学班级进行德育教育管理中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使学生以孔融为榜样,学会谦让有礼。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孙敬修的故事,使学生学会尊老爱幼。为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讲学生身边正能量的小故事,让学生以此为榜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日常的德育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特殊形式提高学生的德育精神,使学生们对学习、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学生们的自我认同感以及自我肯定感。在另一方面,也能为以往单调、缺乏乐趣的德育教育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也使得班级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更加促进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于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工作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开展多种特色形式的文明活动对于班级这样一个集体来说,能够更好地促进班风、学风的建设工作。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其中,享乐其中,在德育活动中更加热爱班级,团结班级。因此,教师要想确保德育工作的实行性,可以通过丰富德育的方式,提升德育的效果[3]。
总结: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对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深远影响,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小学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应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索,提升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J].教育论坛,2013,(12).
[2]张少彦.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20).
[3]王元.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