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度的调查与分析

2018-09-03郭小平黄太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时政陕北大学生

郭小平,黄太萱

(榆林学院 文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之中,人的价值需要在社会中得以实现。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深入社会,关注时政新闻。关注时政新闻有益于大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理性判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不仅能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因此,分析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现状,拓展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有效渠道,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使命感和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一、调查过程与方法

问卷内容结构:本研究主要基于自编调查问卷“关于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度的问卷调查”展开,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设13个问题。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共4题),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和政治面貌等;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大学生获取时政新闻的渠道(共1题)、关注时政新闻的频率(共2题)、关注时政新闻的广度与深度(共3题)、关注/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共2题)、如何加强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共1题)等五个维度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2017年10~11月

调查范围:榆林学院、延安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采样方式: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形式:书面问卷发放

调查样本数量:本次调查在榆林学院和延安大学的图书馆、教室、宿舍、餐厅、操场等场所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32份,有效问卷918份,回收率为93.20%,有效率为98.50%.本次调查研究采用Excel 2010输入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对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主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型以及政治面貌等,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N=91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频率

关于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频率,主要通过关注国内外时政新闻的强度和间隔多长时间关注一次时政新闻两个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图1、图2.

图1 关注国内外时政新闻的强度

由图1可知,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关注国内外时政新闻的强度较低,只有19.93%的学生“经常关注”时政新闻,60.46%的学生会“有时关注”时政新闻,17.76%的学生“很少关注”时政新闻,1.85%的学生“从不关注”时政新闻。可以看出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时政新闻未成为当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2 间隔多长时间关注一次时政新闻

由图2可知,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关注国内外时政新闻的时间间隔上,只有18.30%的学生会“每天”都关注一次时政新闻,38.35%的学生“两到三天”关注一次时政新闻,30.39%的学生“四到七天”关注一次时政新闻,12.96%的学生“一周以上”才关注一次时政新闻。调查结果说明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时政新闻的关注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大学生获取时政新闻的渠道

关于大学生获取时政新闻的渠道,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获取时政新闻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特点,72.44%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时政新闻,51.42%的学生通过电视获取时政新闻,38.45%的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时政新闻,23.09%的学生通过广播获取时政新闻,只有14.81%的学生通过报纸杂志获取时政新闻。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电视、移动终端和广播成为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获取时政新闻的主要渠道。这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在高校的普及,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被调查地两所高校学生餐厅都安装了电视机,在学生就餐期间固定播放新闻频道;被调查地两所高校校园内无线广播实现全覆盖,在中午和下午固定时间播放国内外时政新闻。

表2 获取时政新闻的渠道(多选)(N=918)

(三)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广度与深度

关于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广度,主要通过了解时政新闻的范围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关注时政新闻的深度,主要通过了解时政新闻的程度和主动与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两个指标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图3、图4.

表3 了解时政新闻的范围(多选)(N=918)

由表3可知,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了解范围的选择,关注国内时政新闻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73.20%,关注国际时政新闻占总人数的比例也达到了60.35%,关注地区时政新闻占总人数的比例只有27.56%.调查结果说明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更高,缺乏对本地区时事政治的关注热情。

由图3可知,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了解时政新闻的程度,仅有10.78%的学生会深度了解时政新闻背后的事实和真相,40.63%的学生会根据时政新闻的重要性而定是否深入了解,37.15%的学生会大致了解时政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11.44%的学生会只看新闻的标题即可。调查结果充分说明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了解缺乏深度,缺乏对深入了解掌握时事政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图3 了解时政新闻的程度

图4 主动与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

由图4可知,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中仅有5.12%的学生“经常会”主动与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52.51%的学生“有时会”主动与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38.56%的学生“很少会”主动与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3.81%的学生“从不”主动与身边的同学朋友探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调查结果说明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参与度并不高,时事政治未成为当地大学生讨论的主要话题。

(四)大学生关注/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

大学生关注/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调查结果见表4、表5.

由表4可知,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源于自己兴趣与爱好”,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69.17%,而“无聊时候什么新闻都看”的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也到达35.40%,“聊天时有话题”(24.51%)、“对自己专业学习有帮助”(23.53%)和“作为公民的责任”(20.92%)也成为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

由表5可知,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也呈现多元化特征,“没有兴趣与爱好”为最主要的原因,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8.37%,30.50%的学生认为“时政新闻枯燥乏味”,20.70%的学生认为“没有合适和方便的获取途径”,18.85%的学生认为“即使关注也改变不了现状、浪费时间”,18.63%的学生认为“与自己学习与生活无关”。

表4 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多选)(N=918)

表5 大学生不关注时政新闻的原因(多选)(N=918)

综上,“兴趣与爱好”对大学生关注/不关注时政新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首先应提高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主观兴趣,加强大学生关注时政新闻的主观意愿,使其能够轻松自然地接受和关注时政新闻。

(五)如何加强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

关于如何加强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调查结果见表6.

表6 如何加强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多选)(N=918)

由表6可知,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通过网络途径和新媒体(如微博、微信)途径加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更为有效,这两种途径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达73.75%和49.67%,27.89%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同学之间多交流,23.53%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18.85%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课堂教学,12.75%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宣讲团巡讲,7.63%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班团会政治学习加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

三、提高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度的对策思考

(一)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增强政治参与意识

经调查,我们发现,缺乏对时政新闻的兴趣与爱好是导致大学生对时政新闻关注度低的主要原因。鉴于此,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方向,与献身社会、报效祖国、牺牲小我的理想和信念。[2]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越强,参与政治的需求也就越强,就会自觉地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政治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也应该转变对时政新闻的态度,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素养是一个人最根本的权益和诉求。

目前,大学生政治意识的培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主战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校思政课是影响和感染青年学子的重要思想平台,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渠道,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思想阵地,更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今社会思潮争论的基础。[3]第二战场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浏览、阅读时政新闻,大学生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关注时政新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养成阅读时政新闻的习惯,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正能量不足、价值观不正、审美情趣不高的社会、娱乐类新闻上。

(二)利用全媒体深度融合报道,创新时政新闻传播形态

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时政新闻题材比较严肃庄重,报道讲究程序,用词严谨,让人感觉时政新闻可视性差,报道受到的条条框框限制多。[4]时政新闻报道在解读国家大政方针、重要议题时,如何实现通俗、易懂、接地气是主流媒体一直难以突破的难题。近年来,时政新闻传播形态创新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治层面的支持和推动;另一方面得益于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时政新闻传播形态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路径。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要不断创新转型,主动向网络舆论阵地拓展,利用不同的传播平台和传播形式进行差异化报道,构成多平台、多落点和多形态的时政新闻传播体系,扩大受众覆盖面,形成宣传合力。[5]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央广网等主流媒体和腾讯、网易等商业媒体在利用全媒体深度融合报道,在创新时政新闻传播形态方面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尝试。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和五年一次的党代会等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都综合利用信息图表、VR全景技术、手机H5交互、网页交互界面、动画视频、系列专题策划微视频、漫画作品、小游戏和AR增强现实产品等新技术制作完成多种可视化报道产品,创新报道形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采用了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的全媒体直播报道、全景视频和3D动画等虚拟现实技术带给受众沉浸式新闻体验、基于HTML5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报道、游戏化和趣味性的新闻产品更贴合移动端和年轻受众的阅读需求,全面提升了时政新闻传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6]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华网通过对长征历史背景和整个历程的梳理,对往年长征相关报道进行研究分析,以全景交互地图的融媒体形态进行差异化表达,创新推出《“征程”——红军长征全景交互地图》,使网民身临其境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艰难,弘扬长征精神。该作品页面设计感强、融媒形态丰富,模块设计清晰、极具互动参与感,技术创新突出、增强沉浸体验感,多终端适配、多终端优化,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2016年杭州G20峰会浙江广电新媒体主平台的新蓝网集合全媒体火力,既对G20杭州峰会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报道,又极大体现新媒体的创新,策划推出了一批形式多样、兼具视觉与可玩性的原创产品,如动漫、微视频、H5、沙画、全景视频等,实现线上线下全面互动,让G20宣传报道变得更加趣味性、亲民化。因此,全面实现全媒体融合联动,互相借力,相互推广,更好地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是网络媒体对重大时政主题报道的一次全新创新。

(三)培养大学生多渠道获取时政新闻的习惯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电子信息产品成长的一代人,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特别是近年来移动终端的普及,智能手机成为大学生形影不离的媒介产品,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对手机的依赖心理,且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虽然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使人产生思维惰性、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缺乏等弊端,难以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7]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阅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碎片化阅读的初级层面,他们应该在碎片化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到深度阅读,对具有大量背景资料、有深度、有见地的时政类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和长篇评论,进行反复阅读、琢磨、分析与比较,以达到理解、掌握、思考、交流、感悟、内化和升华的目标层面。因此,一方面,作为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引领作用,将促进和保障阅读上升为国家意志,提升至法律层面,以法律的形式界定和规范政府推动读书的行为,倡导阅读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行为,逐步构建全体公民深度阅读良好习惯的社会大环境。[8]作为生产时政新闻的媒体也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时政新闻报道应该厚实且有深度,做到深入思考,深入采访,让时政新闻报道“活起来”,重点报道、系列报道要“立体、多维、有厚度、有质感”,让网民在浏览时政新闻信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政治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培养深度阅读时政新闻的自觉性,培养深度阅读时政新闻的欲望力和思维习惯,更好地促进政治意识的培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

四、结 语

大学生是当代中国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将影响当代中国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陕北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不高,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时政新闻的了解缺乏深度应该受到当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校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低是属于陕北地方高校的特殊现象,还是全国高校的普遍现象,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调查与分析。

猜你喜欢

时政陕北大学生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时政要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党建地图·陕北
时政资讯
时政
时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