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转曲折寻味《诗经》

2018-09-01张薇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绿草关雎伊人

张薇

《卫风·硕人》有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肤如凝脂”是形容女子的皮肤的洁白光滑,如果翻译成了皮肤像冻过的猪油时,学生立马觉得这个女子满是邋遢油腻。《诗经》该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并让学生深入品味意境呢?这成了困扰我教学《关雎》《蒹葭》教学的难点。经过思考,我将以如下几个步骤,带领学生走进《诗经》,品味意境。

一、读知大意

学生第一遍齐声朗读,没有读错字,没有明显的节奏错误,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读得不好,结合文句和注释分析原因,原来这是个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故事,而且是单相思。所以重读《关雎》,在理解了文意和情感后,提醒学生要把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这一遍读得明显好于第一次的高声朗读。

二、想展画面

我追问同学,你觉得这个忧伤的爱情故事会发生在何时何地?男女主人公是什么样子的?初遇时,女子是在做什么?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从书本的黑纸白字跳到了多彩的想象中。学生说,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一个薄雾蒙蒙的清晨,女子会划一叶扁舟前来,她俯下身,捋起袖子摘取荇菜,她的头发会不经意间滑落,然后用沾着水的手轻轻撩起,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落入了男子的眼里……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完全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画面啊,这和《关雎》里呈现的情韵是多么一致。看来想这一步,同学们是做到了。

三、听蓄情感

这个时候我播放了哈辉的《关雎》,以古诗新唱的方式来辩证强化同学对《关雎》的理解,哈辉的古诗新唱,旋律回环曲折,铿锵有力,随着歌曲的演唱,有的同学忍不住地笑了,露出異样的眼神,而同学们的这个变化正是我预期要达到的。

四、评论画面

我问学生,这首《关雎》的诗歌意境和你想象的画面一样么?学生说不一样!有的说虽然词一点也没有改,但是灵魂已变得面目全非;有的说这首歌唱得情感太过热烈,歌曲里展现的女子是个主动妖艳的女子;有的说这个曲子的旋律过于抑扬顿挫了,像蒙古歌,和想象中的水乡、江南不一样。

五、解析主旨

在对《关雎》的内容和主旨有了加深了解后,我们解读《蒹葭》就容易多了。同学自由朗读《蒹葭》,我呈现出了历来对《蒹葭》主题的理解,余冠英认为是“爱情说”,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讽刺说”:《毛诗序》中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我从第2展示到第5,同学都摇头,我呈现出第1个主题,同学露出会心的一笑说这个才是他们心中的主题。看来同学对爱情还是情有独钟啊。

六、比找共同

我问《蒹葭》和《关雎》,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主题同,音韵都很和谐,诗中都有忧伤之感,都用了景物渲染。在分析景物描写时重点分析了“蒹葭、白露、秋水、伊人”这几个意象,全诗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蒹葭、白露与秋水结合,营造出凄凉萧瑟、迷离朦胧的意境,而这种凄凉迷离的秋景与诗人追求伊人时不获的失望惆怅是统一的。

七、听做铺垫

这时我放了邓丽君的《在水一方》,有的同学还小声跟唱了起来。同学说《在水一方》符合大家对蒹葭的想象,我故意问,邓丽君的歌词都换了啊,没有了蒹葭只有绿草啊,怎么还会符合呢?同学说虽然歌词没有完全照搬,可唱出了《蒹葭》的情韵,也是一唱三叹,从“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唱到了“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最后以“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结尾,看来同学对《诗经》里的一唱三叹,景物渲染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了,这为后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八、赏赏诗意

无数次地寻觅之后,是否会有无数个遗憾?遗憾,总是在你离去时浮出水面,而相思,却永久地沉在了水底。赤足的女子,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你娇嫩的肌肤?踏过河岸,你看到了什么?村庄、炊烟,还是阡陌。蒹葭的背后还是蒹葭。在水的一方,不是缘,是梦……

我请学生小声朗读,并且告诉他们,如果直白翻译,就辱没这些美丽的文字,只有静下心来静静品读,才能走进《诗经》所传诵出的千年文字与爱情。

九、绘描意境

有位同学写到:“蒹葭,是离爱情最近的草,在那薄暮冥冥中,我似乎又见到了这位伊人”;有的同学这样描绘女子“深秋的江南带有萧瑟,裹挟着秋的气息的风迎面而来,抚起双鬓的发丝,好似两只如鸦羽般浓黑的蝴蝶,依依不舍留念在颊旁不肯远飞,温柔而缱绻。”

通过这样九步的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同学对文意,情感的理解,而这种情景创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它能引导同学感受美的氛围,将同学带到优美的诗境中,读出韵味,品味意境。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中学实验学校(610200)

猜你喜欢

绿草关雎伊人
绿草衣
伊人时尚
伊人时尚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游园
与绿草相遇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三面伊人
有时,别相信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