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为本分享提升
2018-09-01刘峰
刘峰
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有醒目的教学定位提示,分“教读”和“自读”两类,篇名前标有“*”为“自读”课文。教学时必须根据两类阅读课文的不同定位,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方法与教材编写意图一致,同时,让学生在差异化教学中感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动物笑谈》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该文,为了体现“自读”课文教学要求,我是按以下步骤组织学生“自读”的。
一、初读文本,了解基本内容
根据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观点,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初中,处于“基本依赖教师阶段”(小学高年级)向“基本独立学习阶段”(初中)的过渡期,心智发展不成熟,自我调控能力不健全,组织学生“自读”必须有序引导、有序推进,既要晓之以法让学生会“自读”,又要明确任务,提高“自读”效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自读”前,我在幻灯片上呈现了“方法”和“任务”。
方法: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一般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学做摘录(注:提供示例,包含出处、作者、内容、感想几个要素)。
任务:边看课文,边看“旁批”“阅读提示”,了解基本内容;文章写了哪些可笑的事?可笑在何处?
通过独立完整地初读文本,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完成了文后“阅读提示”“读读写写”等主要练习。教者重在设计初读要求,组织学生初读,观察初读情况,随时纠偏,提高自读效率。
二、细读文本,发现深层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自读课文教学必须逐步落实这一要求。
在初读《动物笑谈》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开始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着重由表及里,前后勾连,思考、发现、探讨疑难问题。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我设计了3个问题,由浅入深,不断将学生思维推向深入。
问题一:动物有哪些可笑的事?
问题二:作者专注动物研究,文章记叙了哪些可笑的事?
问题三:这些可笑的事,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思维活跃,在问题的引领下,细读课文,在阅读中不断捕捉有效信息,寻找问题答案。这是引领学生进入高阶思维的重要环节,学生在不断筛选、分析、辨别、综合中,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实现对自读课文真正的教学目的。
三、深读文本,交流分享感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提出“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是对学生提出应学会深度学习、学会分享学习感悟的要求,自读课文教学同样必须落实好。
在学生深读思考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学生重点围绕细读文本时3个问题展开交流。学生主动积极,大胆展示阅读感悟,不少学生不仅圆满回答了预设的问题,而且大胆提出阅读中的疑问困惑,引发全班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统编教材设计“自读”课文,旨在“教读”和学生“自能阅读”之间架设桥梁。“自读”课文教学必须契合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规律,体现教材编写初衷,彰显课程标准要求,唯有如此,“自读”课文才能发挥应有的桥梁作用。
回顾《动物笑谈》教学,我认为“自读”课文教学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一是自读的完整性。要给足学生“自读”时间,学生没有独立、完整的阅读感悟,阅读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目前语文教学对学生“自读”时间安排异常吝啬,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主体性、积极性发挥,违背了“自读”课文教学宗旨。保障学生“自读”的完整性,教师要换位思考,要以学生立场预测、安排“自读”时间、要求。
二是任务的简明性。“自读”课文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文本,根据单元阅读重点和语文训练要素,充分利用好“阅读提示”“旁批”等辅助阅读要素,强“主干”,少“枝蔓”,设计简洁明了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一望而知,一看就明。带着简明任务“自读”,轻装上阵,目标明确,“自读”的本义方可凸显。
三是氛围的适切性。“自读”课文教学更多的是安排学生个体独立、深入研读文本,因而课堂气氛是安静的、安全的,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可能静心思考、深度思考,如果课堂充满了杂乱、浮躁,“自读”只能是形式而已。当然,“自读”后的交流分享,学生应该主动积极,相互倾听,这时的课堂气氛是热烈的、活跃的。
四是环节的简约性。从“自读”的主体看,学生是主體,要留足学生“自读”的时空;从“自读”的文本看,编者已经给“自读”铺设了道路,“阅读提示”“旁批”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拐棍。据此,教师不设计烦琐的教学环节,这是“自读”课文教学的特点,也是与“教读”课文的差异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2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