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艺校本课程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初步探索
2018-09-01苏玉华
苏玉华
(莆田市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福建 涵江 351111)
“多彩的瓦艺”校本课程在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的实施已有数年。几年来,学校在探究闽南红砖厝传统建筑、传统工艺、民俗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性教学与探索。以下谈谈瓦艺校本课程引入美术课堂初步探索取得的经验和反思。
一、依托乡土,发掘资源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应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1]因此,要开发一套适切当地学生美术素养发展的校本教材,务必依托乡土,从中发掘美术教学资源。
莆田当地最突出的传统文化,非红砖建筑莫属。莆田红砖建筑是闽系红砖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建筑风格有:悬山顶、燕尾脊、红瓦房。此外,在砖雕、绘画、木刻艺术风格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2]随着风雨的侵蚀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保存良好、有价值的“红砖厝”大部分都坐落在石庭周边,体现出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保护与传承“红砖厝”历史文化遗产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融入课程,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和感受,才能更好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3]因此学校巧借资源,依托砖厝建筑,将瓦绘艺术融合美术校本课程研究。2013年起,美术组教师整合地域瓦绘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个性化开发多彩的瓦艺校本课程。
二、融入课程,绽放异彩
瓦艺校本课程的主体内容是瓦绘,瓦绘元素取自莆田红砖厝。所谓瓦艺,即以瓦片为素材,以莆田当地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为艺术原型,结合美术、文学、综合实践及品德教育等,以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为手段的瓦片艺术创作。而要将“多彩的瓦艺”引进课程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务必引入相应学科课堂,加以整合实施,再整理提升。那么,结合“瓦艺”特点,首选学科自然是美术。
学校多渠道展开探索,努力在美术课中有机融入“瓦艺”教学内容。承担实验任务的教师借助“彩”“饰”瓦片的手法,引导学生玩中学、玩中练、玩中创造,发现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异常浓厚,而且这种把地方非遗元素融入国家课程的艺术教育活动,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诚然,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4]于是,实验组教师得出一个结论:瓦艺校本课程在美术课中的实践深受学生喜爱。随之,学校边实践边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与实践,设置了建筑元素、民俗传承、材质创新三大类,以“识瓦片”“彩瓦片”“饰瓦片”“绘瓦片”等为课程内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下表)。
课程分类课程设计 识瓦片 彩瓦片 饰瓦片 绘瓦片建筑元素类 《宝贵的“红砖厝”建筑》《我们的瓦绘墙》《逝去的红砖厝》《精美的屋檐》 《家乡的古塔》民俗传承类 《瓦当上的美》 《青花瓷纹样》 《瓦上的斋菜花》《妙手生花》《莆仙脸谱》《精美的砖雕会说话》材质创新类 《瓦片的制作工具》 《了不起的汉字》《有趣的彩泥》《特别的礼物》《变幻无穷的沙》《奇妙的朋友》《阳光校园》《清风莲影》
“多彩的瓦艺”校本课程吸收地域特色,在美术创作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中,融合剪、粘、印等多种艺术手段,对瓦片进行再加工、创作,展现其独有的艺术风采。学校将实践成果融合入美术课程的大纲设置,教师以“多彩的瓦艺”校本教材为蓝本,将生活中的美术应用到教学中来,并将构图、色彩、技法、情感等进行融合,大力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个性发展。
三、互动生成,综合应用
个性化的课程设置生成,有助于学生在课堂里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情感,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唤醒创作潜能,激活美术创作的灵感,形成独立的美术素养。但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是动态发展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课题组将瓦绘校本课程的生成与实施与学生培养的目标、具体的学情、教师的教法相互融合,试图让校本课程在教师、学生、教材与校本四大主体的统整应用中,加以选择、整合、改编、拓展,进行行动式的调整与再创造。首先,在校本课程综合应用的实施初期,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科任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并采集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修改与调整,不断完善教材。其次,校本课程进行实施期间,利用学校第二课堂“多彩瓦绘”兴趣小组、剪纸活动小组、手工制作等活动,积极落实校本课程。从生活选材、学科整合、绘画技法、传统工艺融入(如图1~3所示)等版块着手观察、检测、辨析,深入审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人本性,对存在的注意事项进行细致指导,及时纠错调整。再次,在校本课程应用期间,组织学生去当地参观与校本教材相关的寺庙、古迹、艺术馆、文化墙,引导在建筑艺术、彩绘形式、石头雕刻、民间木刻、民间剪纸、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欣赏与感悟。这样接地气的课程应用,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美术素材累积,进一步触动学生感受家乡绘画技艺与传统工艺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传承和发扬当地绘画、雕刻、剪纸传统工艺的情感。
图2 《红瓦如画》校本教材
图1 校园周边红砖厝建筑群
图3 校园里的瓦绘墙
“多彩的瓦艺”课程历经五年的动态持续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内涵,删繁就简,反思总结,累积经验,课程内容逐步完善,课程实施逐渐精致,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日益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种功效的累积,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充满地域特色的办学风格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