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民族传统聚落旅游感知研究
——以“肇兴侗寨”为例*

2018-09-01张河清王蕾蕾香嘉豪

关键词:肇兴重游侗寨

张河清,王蕾蕾,香嘉豪

(1.广州大学 旅游学院 广州 510006;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1483)

一、研究样本

民族传统聚落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原生态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地日益成为旅游热点,旅游者大量运用网络空间来表达自己对旅游地的印象、感知和评价[1]。

文章选取2003—2016年国内各旅游网站不同作者发布的网络游记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跟踪研究。首先依据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的历史轨迹,以2003年贵阳世纪风华公司介入肇兴侗寨及2013年肇兴侗寨撤乡建镇为关键节点,将样本数据划分为2003—2012和2013—2016两个阶段。然后搜集两阶段的样本数据,利用谷歌、百度搜索引擎,分别在tripadvisor、马蜂窝、携程网、中国古镇网等旅游网站搜索有关肇兴侗寨旅游记录,包括旅游散文、游记且作者是不同网名的旅游者。旅游文本内容包括游踪、旅游地风貌和旅游观感三要素。[2]对样本数据进行甄别,合并系列游记,并归档处理,在确保样本感知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删除游记图片。[3]

二、数据处理

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词频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各旅游网站作为样本数据的抓取点,在tripadvisor中输入关键词“肇兴”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数据,再次更换关键词“侗寨”进行检索得到相关数据,输入“肇兴侗寨”进行检索,再次得到数据,其他网站依据同样原则逐一进行。2003—2012年10年共筛选出76 篇,2013—2016年4年共筛选出154 篇,游记数量翻倍。按照时间顺序整合并复制到word 文档,保存为 RTF格式,然后合并并存储为TXT 文档。

打开分析软件,导入2003—2012年待分析文档,软件自行进行自动分词,提取与研究无关的词语输入过滤词汇表,过滤掉无关词汇。对错误分词结果进行修正,将正确分词词语加入用户词典。重新进行分词处理,过滤掉与研究无关的词汇和单字后,生成词汇频率表,按照同样方式生成2013—2016年词汇频率表。结合研究目的,构建4个一级指标(旅游者基本特征、旅游者感知、旅游情感表达、重游意向)和16个二级指标,进行词频爆发分析、时序分析及情感倾向分析。

三、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地旅游感知对比分析

(一)旅游者基本特征

表1 2003—2012和2013—2016年旅游者基本特征分析表

续表1

资料来源:样本数据整理。

由表1对比可知,两阶段的旅游方式均以自由行为主占86%,2013年以后自驾游比例增幅4%;旅游天数由0~2天(76%)减少到52%,3~4天和5天以上比例增多,逐渐改变了原来肇兴旅游“留不住游客”的现象。随着高铁开通增强了旅游可达性和便利性。旅游花费在1 600元人民币以上比重达46%,比第一阶段增加37%,经过近年发展肇兴侗寨旅游元素逐步完善,旅游消费增加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二)旅游者感知

经过数据处理提取肇兴侗寨网络旅游感知高频特征词汇,包括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名词集中在旅游景点、旅游建筑等方面,动词主要反映旅游活动、旅游参与,形容词主要体现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心理活动。[4][5]

表2 2003—2012和2013—2016年高频特征词汇一览表

续表2

资料来源:样本数据整理,截取排名前40的高频词汇。

由表2对比可知,两阶段主要的核心词汇基本没变,侗族大歌的排名在2013—2016年这一阶段比较靠前,这与肇兴侗寨将其打造为旅游表演项目有关;相较于前一阶段明显出现的高频词汇有“客栈”“表演”“表演场”“商业”,排名靠后的高频词汇有“原始”“淳朴”“炊烟”等,从侧面反映肇兴近年开发力度比较大,旅游商业元素具备,旅游业态比较活跃,同时旅游者对肇兴原始、原生态的感觉在减弱。

1.自然和人文景点感知

表3 2003—2012和2013—2016年肇兴侗寨自然和

资料来源:样本数据整理。

由表3对比可知,侗寨、鼓楼、大歌、风雨桥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变化不大,2003—2012年这一阶段,旅游者关于肇兴侗寨的感知主要来源于侗族大歌走向法国的报道,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以及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评定其为全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2013—2016这一阶段有关肇兴侗寨旅游攻略、网络游记越来越受到旅游者关注和信赖,对肇兴侗寨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侗族大歌逐渐被侗族大歌表演而替代,从侧面反映了民族文化逐渐商业化、市场化的特点。国外旅游者的评价较高,这说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化对其具有较大吸引力,文化差异越大、旅游距离越远神秘感越强。

2.社会氛围感知

(1)对肇兴侗寨的整体感知

表4 2003—2012和2013—2016年旅游者对侗寨的整体感知

资料来源:文本内容整理。

2003—2012年,旅游者整体感知肇兴侗寨不大,游记时间越久远对寨子的整体感觉越好,相反游记时间越近对寨子的感觉越差。这一阶段关于寨子的高频词汇主要是“原始”“自然”“淳朴”“安静”“游人不多”等词汇,旅游者用 “更多”“希望”“但愿”这样的词汇来表达肇兴侗寨不要被过度开发商业化。2013—2016年阶段,随着肇兴侗寨旅游开发发现旅游者对肇兴侗寨赞美寨子“原始”“自然”等词汇减少,随之增加的是“商业化”“悠闲”“淳朴”“人多”“热闹”等高频词汇,但依旧赞美民风淳朴。

(2)居民态度感知

表5 2003—2012和2013—2016年居民对旅游者态度

资料来源:文本内容整理。

游记中均提到肇兴侗寨当地居民的热情、友好、善良、淳朴,对当地居民素质评价比较高。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也发现,2003—2012年这一阶段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的意识并不高,参与机会少,加上当地居民语言障碍也阻碍旅游者与其交流。2013—2016年这一阶段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居民积极修建客栈,共享旅游红利。

3.旅游元素感知

(1)餐饮评价

表6 2003—2012和2013—2016年肇兴侗寨餐饮评价

资料来源:数据整理。

通过表6对比可知,旅游者对肇兴侗寨餐饮评价呈现多元情感,由于旅游开发餐馆越来越多,提供的特色食物大多一样,旅游者对餐饮评价满意度逐渐降低;反观早期餐饮评价大多是有特色、价格合理、相对其他旅游景点来讲可以接受,正面评价较多。

(2)住宿设施评价

表7 2003—2012和2013—2016年肇兴侗寨住宿设施评价

资料来源:数据整理。

通过表7对比可知,肇兴侗寨客栈数量增加了许多,风格比较小资具有民族特色,这与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有关,逐渐改变了原吊脚楼的居住功能及居民生活模式。

(3)交通状况评价

表8 2003—2012和2013—2016年肇兴侗寨交通状况评价

资料来源:数据整理。

通过表8可知,2003—2012年肇兴侗寨名声在外,关于肇兴侗寨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交通,旅游者整体感知中关于“行”的抱怨最多,也是负面体验最集中的地方,是唯一没有得到称赞的因素。2013—2016年之后由于高速公路通车及贵广高铁的开通,交通的正面评价居多。

(4)购物感知

有关肇兴侗寨购物信息比较少,旅游者对街边民族特色商店较为感兴趣,对旅游赝品不感兴趣,大多处于好奇观看,购买率偏低。从侧面反映出旅游者到肇兴侗寨所想追求的是高层次的精神体验,更多关注的是有侗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三)旅游情感表达

表9 2003—2012和2013—2016年旅游情感形容词对比表

资料来源:引自谢颜君*谢颜君.基础旅游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2),218.,根据数据有修改。

表10 2003—2012和2013—2016年情感结果统计表

资料来源:数据整理。

通过表10可知,2003—2012年旅游者积极情绪情感较多,呈现高峰值;消极情绪很低,这说明在肇兴前期未大开发时,旅游者对其情感很真切。随着旅游大开发2013—2016年4年期间,积极情绪评价降低,中性情绪情感增加;消极情绪情感增加,但只达到中度消极阶段。这说明在今后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避免中性情绪情感转化为消极情感,对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地开发应更慎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考虑旅游承载力,尤其是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旅游心理承载力。

(四)重游意向

表11 2003—2012和2013—2016年旅游者重游意向统计表

资料来源:样本数据整理。

重游意向反映旅游者对肇兴侗寨旅游后的整体感知评价[6],从统计数据可知大多数旅游者未表明是否重游。2003—2012年这一阶段未表明是否重游意向游记中出现“过几年以后看肇兴不知道又是什么模样了”“不知道肇兴的未来”等诸如此类的句子,这说明旅游者对快速开发过程中的肇兴侗寨的感情比较复杂,既希望其发展又担心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的消失。2013—2016年这一阶段,表明重游意向的比例增加,明确表明不再重游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一时期肇兴侗寨开发权几经变更,在各方协商及统一规划下肇兴侗寨旅游开发越来越成熟,虽然原生态元素减少,但民族特色比较鲜明,颇受旅游者欢迎。

四、小结

通过跟踪研究可知,肇兴侗寨旅游发展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驴友旅游,到旅游公司介入走市场化道路,再到居民参与的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旅游发展强度的变化导致旅游者对其感知与评价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肇兴侗寨规模随着旅游开发强度的加大逐年加大;原住民居住的吊脚楼功能发生了变化;原生态民族文化舞台化趋势明显;侗寨原住民生计模式发生了改变;侗寨商业化进程逐年加深;周边交通设施逐渐完善。引起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肇兴侗寨的社会结构,如产业经济结构、传统民族文化的存在方式和社区群族关系等发生了根本改变;体现了民族传统聚落旅游地发展进程中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利益与分配等多重关系间的博弈及协调关系[7]。

猜你喜欢

肇兴重游侗寨
踏青随笔(新韵)
肇兴侗寨
肇兴旅游扶贫的“四活改革”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旅游开发下民族文化变迁与保护研究——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
侗寨里的斗牛舞
贵州最美乡村——肇兴村·构造之美
苗乡侗寨乒乓情
七绝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