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因素对航空维修安全的创新价值探析
2018-08-31韩旭刘怡彪
韩旭 刘怡彪
摘 要:在航空维修过程中,航空维修安全是航空维修人员能力的一种象征,而人为因素对航空维修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标题也可以理解成为航空维修的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笔者以航空维修安全和人为因素的概念为出发点,对人为因素对航空维修安全的创新价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
关键词:人为因素;航空维修安全;价值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新兴科技在航空事业中的逐步应用,航空维修中也逐步渗透了高科技手段。高科技设备维修手段和运用高科技对航空装备进行监护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先进航空公司现代飞机维修中的必备手段和方式。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航空企业和航空装备维修部门在运用手工作业对飞机和其零部件进行维修和养护。正因为如此,人为因素仍旧是航空部门和飞机维修中影响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1人为差错的定义
现如今,人为差错成了国内外的航空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为差错对于航空业的影响再也不能够被公众所忽视。由人为差错造成的航空事故以及潜在危险的概率逐年增长,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形式不容乐观,人为差错成了航空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普遍意义上将人为差错定义为是航空工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在面对外来因素的影响下或是自身不稳定因素影响,不能够正常对航空工作的危险性和安全性进行判断,导致了一系列失误及错误的行为,导致航空活动以及航空作业出现了不可逆的影响,严重影响了预期的目标,人为差错常伴有对航空装备的影响,以及对设备的损坏和造成一定程度上人员伤亡等不良影响。人为差错具有潜伏性和不稳定性,人为差错造成后一般不会被立即发现和识别,一般都是在差错造成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会凸显出来,更有甚者可能永远无法排查出人为差错。只要人为差错造成就一定会发生,墨菲定律已经明确的指出这一点。事故与事故,差错与差错之间有联系性,一般一个差错就会造成另一个连锁差错,差错前后具有不稳定性,每个差错的潜伏周期不同,从差错造成到差错发生的这一段时期很可能会有差错的质变,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避免人为差错刻不容缓。
2人为差错成因分析
(1)维修人员。维修人员本身的生理与心理情况容易发生改变,如精神疲劳、健康状况等等,这些影响工作过程中的判断力以及决策力,不能确保维修工作的安全实施。(2)维修计划。民航运输量逐年递增,不仅是机队数量的增加,还有飞机排班紧凑计划。在维修人员数量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维修任务就大幅度增加,由此产生了安全隐患。因此,正确发布维修计划,给维修人员足够的工作时间进行维修。(3)安全监督管理。对于安全水平要求极高的民航业,维修工作完成以后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4)组织管理。公司不仅需要对维修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行培训,还需要加强工作态度、责任心以及相关安全制度、政策的教育与解读。(5)器材和工具。维修手册与维修工具等随着飞机更新换代也时有更新,选择不正确的工具和手册进行维修,会降低飞机的安全性。(6)环境和设施。环境就是维修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包括诸多因素,如天气、照明、噪音等,设施如空调、灯光等。工作环境良好如温度适宜、无噪声、照明良好,这就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发生率。
3人为因素对航空维修安全的创新价值探讨
3.1关于工作环境的改善
首先,应该给航空机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气氛对航空维修安全来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坚决避免航空机务人员在缺少良好的工作设备下进行维修操作,同时也应该给机务人员发放充足的劳保用品,杜绝不带劳保用品就对飞机进行维修的现象。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避免航空機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不良带来的安全风险。其次,为了避免航空机务人员情绪上消极,还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长效性的内部激励机制,比如,待遇制度、晋升制度、还有技术职称制度,将它们的作用嵌入到绩效考核中,不但会有效调动机务人员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避免机务人员消极情绪带来的安全风险。
3.2强化技能与职业素养培训
针对新进员工的技能培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技能实作指导为辅。针对这种培训方式,理论基础确实十分必要,但脱离实际工作的培训,并不能实现技能培训的目标,也无法满足飞机检修计划与机务维修工作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对传统的培训方式作出一定调整,如现阶段大部分公司当中都会采用OJT带教形式,相比于单纯的理论教学,能够让员工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记忆相关维修内容。但目前OJT带教模式下,带教时间所占比例普遍较低,还需要作进一步调整。除此之外,针对飞机检修计划与机务维修中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导致维修人员出错的主要原因。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规范维修人员的行为准则,极具实际意义,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在相关维修设备、维修场地中,张贴醒目的提示标语,使其从日常维修工作当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3强化现场监控及检查力度
强化现场监控和检查力度,不仅是保证航空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且可以通过审查和鉴定,看出航空机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所在,工作情绪是否良好,然后按照审查结果分配到适合的工作环境中,保证其能在良好的心情下进行航空维修,降低航空维修风险。监控现场的人员本身自己得懂得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修理飞机的实践经验,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准确的判断力,对细节要更加在意,防患于未然,现场监控通过后,还需要对其修理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这才可以称得上是空军部队的“力度”。同时也是挑选好维修人才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落实交接任务的属实性和是否完整,配备各种任务完成的交接单,上面必须标有明确的交接时间和交接任务以及交接人。切实提高机务人员的维修质量。
4结语
航空维修安全是航空机务人员能力的一种象征,而人为因素对航空维修安全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解决个人因素带给航空维修安全隐患的角度,解析了怎样能避免或者减少航空维修时出现的差错或者失误。
参考文献:
[1]张海生.飞机维修生产计划的制定及优化建议之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4):68.
[2]王鑫.基于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6).
[3]童瑶,陈卫华.航空维修中人为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3,(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