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传统水上交通研究
2018-08-31段银霄
摘 要:交通,被定义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交通的发展史与社会历史的前进步伐是相一致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被彼此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进一步了解湖南交通发展的历程,从而得出传统交通水路造就了湘潭传统商业的繁荣。
关键词:湖南;水上交通;湘江流域
交通,被定义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交通的发展史与社会历史的前进步伐是相一致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被彼此影响。以某个特定的区域研究其某个特定的时间段的交通发展状况,一定是该地方当时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表象。因此本文通过对湖南交通发展变迁的研究,从而得出交通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本文试图对通过湖南传统水上交通的研究,从中得出水上交通的发展对整个湖南地区所造成的影响,希望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发。
1湖南传统交通概述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这句话点明了“路”是人类活动留下的产物,具有社会性。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1998)教授就曾经形象地把道路比喻作一张巨大的人工网络,将大地紧紧捆绑起来,将自然生态系统分割开来,以提供人类主宰世界的空间便利度。单说湖南传统交通,通常是指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关于湖南传统陆路交通的起源是非常早的,有一些考古资料以及文献资料可以为其证。在澧县城头山的遗址中发掘出约5300年前用红烧土铺成的道路遗址,宽2米,厚10-15厘米,长约300米。就目前的研究可以得出该道路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道路。而就湖南的地势普遍来说是东北低、西南高,其行政管辖区内的山脉主要为东北——西南走向,因此形成比较多的峡谷、平原等地带,其面积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十分之一。除北面的洞庭湖以外三面环山。湖南境内的河流总共有5300多条,其中较大的河流主要为四水——湘、资、沅、澧,这四水之源头均在西南,流向西南向东北流,并且这四水最后都汇于洞庭湖。湖南省的另一大水资源洞庭湖,也就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其位于长江的中游。
2湘江流域的水上交通
湖南“陆路运输只是为水运集散,故短途较多,在铁路、公路未修建前,长途陆运不甚发达”,通过上文的描述不难得出湖南的确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在湖南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现代以前的湖南交通,以水运为主”。
有大量的考古及文献资料为湖南的水运做例证。在1991年,洪江安江镇岩里村的高庙中所发掘出土的陶画上绘有帆船及画舫图像,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帆船记录。1999年,南县徐家台发掘出距今7000年前的船型墓,不可否认这个重大发现已经反映出当时湖南的先民们已经把船当作一种出行的交通工具。另外据《中国古代府州县舆图集成·湖南》(第一辑)岳州府国中记载:“(临湘县)邑名志:因地演三湘之流故名”。另外一条记载:“(安乡县)邑名志:以洞庭蘭澧诸木环绕渚蓄而名安其流故名”。这些资料说明湖南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水上交通。
湘江主要是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边的海洋山,因此另有名称为海洋江。其支流为两条,一条被称为漓水,另一条流入湖南,称为湘江。关于统治者对湖南河道的开发利用最早伴随着军事行动而来的。众所周知的灵渠,位于现在的广西兴安县境,它的贡献主要是将湘水上游与漓江上游贯通。秦始皇伐五岭和入越作战的军粮运输和供给,包括之后的秦军进攻百越都靠的是这条水上战线。它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经过唐宋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商业水运交通已经几为完备,而湖南的水运在全国形成三大水运系统中总体上属于长江水系。而又通过洞庭湖、湘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由于水运的转口贸易,明代的长沙与清前中期的湘潭,成为江南中一个繁荣的商埠。米市、茶市以及手工艺市场交易繁盛。湘江之上,舟揖络绎不绝,自“扬洲至小东门岸,帆权集连二十里,厘市日增,薛为都会”。 “(湘潭)城总市铺相连几十里,其最稠者则在十总以上。甲乙之货云屯雾集,为湖南一大码头”。
我国古代水上运输主要有“官运”和“民运”(即“商运”)之分,因而有“官船”和“民船”之别,官船主要有戰船、水驿船、漕船三类。 而湘江内通行的船只,古代大致有小划、民船、帆船三种,近代有小火轮。航行速度,据民国时期调查,逆水时民船、帆船平均每小时约行4公里,小轮约6公里;顺水时民船每小时约行6公里,小火轮约17公里。而湘潭传统商业的繁荣却并不长久,晚清政府的懦弱让港口开放以及近代商业交通在中国的发展,湘江河道开始衰败。货物或是通过海上运输或是通过株萍铁路,再加上到20世纪20年代,长衡汽车路通车,该路不经湘江之西,而直达到衡阳。湘江水路走向衰败,而原有湘潭的商业也向长沙转移。
小结
湖南有着充沛的水资源,天然的水上交通就是其主要的交通通道。水运加强了湖南各地之间的联系。使湖南各个区域的联系十分密切。再如史前时期的聚落,由于交通方式的欠缺,几乎处于封闭状态。一般中心有宗教建筑或大型广场,周围有深的壕沟来阻隔与外界的联系,对外的交流就只有一条通道。史前聚落是自给自足的独立单元,再加上非常原始的,史前聚落与外界的联系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入传统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聚落对外联系的基础以运河、驰道为主干的交通网络或以人力、畜力为基础的交通工具,比如湖南有着充沛的水资源,从古至今天然的水上交通就在其交通通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总而言之,湖南传统水路交通造就了湘潭传统商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周宏凯主编:《湖南公路运输史 第1册 近代公路运输》,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
[2]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
[3]中国古代府州县舆图集成编委会:《中国古代府州县舆图集成·湖南》第1辑.共14册,北京:线装书局,2012年,第565页?
[4][清]陈嘉榆,[清]王闿运修纂:《(光绪)湘潭县志(卷十一)货值》,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
作者简介:段银霄(1992—),女,汉族,籍贯:山西长治,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历史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