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鸟画为例浅析陶瓷绘画创作方法
2018-08-31范慧婷
范慧婷
摘 要:中国花鸟画自唐代独立成科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不断发展,留下大量精美绝伦的绘画作品。陶瓷艺术与人们日常活动紧密结合,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从实用器物发展到艺术品,绘画创作也受到花鸟画的影响不断成长。
关键词:花鸟画;陶瓷绘画;影响
引言
花鸟画不同时代的演变发展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变化。从中国画中走出的陶瓷绘画中的花鸟题材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现如今陶瓷绘画的发展应如何适应当代语境?模仿前人画作早已经不能准确的表达作者内心想表现的艺术思想与感受。花鳥画的形成与发展对于陶瓷绘画有着及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当代陶瓷花鸟画艺术不可停滞于传统花鸟画的模仿,应当跟随时代的发展深入研究与探索形成新的形式,不断改善并发展陶瓷绘画艺术的形式美。
1传统国画花鸟的发展及特点
中国画历史悠久、题材多样,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就有出现鱼、鸟、鹿等图案纹样,在岩画中也出现了动物蛙人等祭祀图案;六朝时期花鸟画在顾恺之等著名画家笔下从山水、人物画中独立出来;一直到了唐代,花鸟画的技法已逐渐成熟,花鸟画发展独立成科,出现一大批擅画花鸟画的画家如薛稷、边鸾、肖悦等;到了五代时期政治动荡纷争,花鸟画由于贵族的喜好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设立画院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黄荃所以重彩描绘奇珍异兽,风格艳丽丰满、富丽华贵,而徐熙以墨色为主在画法上另创新的表现方法,以宋徽宗赵佶、黄居采、崔白为代表的两宋花鸟华丽鲜艳的色彩和精细的画工表现宫中珍禽异兽的“黄家“画派,也有画风形象自然笔墨简拔,尤其善画败荷秃雁、寒塘秋水“体制清瞻”的画风;到了明清时期笔意奔放、富有水墨意蕴的写意花鸟画开始发展,明代“青藤白阳”将大写花鸟画发展到一个高峰,不求形似而重神韵赋予画面强烈的情感和笔墨意蕴。清代“四僧”中石涛和朱耷的写意花鸟画神态鲜明、笔墨精妙,中期著名的“扬州八怪”继承了明代的豪放不羁的绘画特点,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突出当属诗书画并称“三绝”的郑板桥,其笔法娴熟自如、书法诗词造诣较高,晚期有赵之谦、任伯年等著名画家为代表发展的大写意花鸟笔墨气韵生动、画面色泽灵气通透;到了近代花鸟画发展伴随很强的地域性,有以吴昌硕和齐白石为代表的“海派”和“京派”作品浑厚苍劲笔墨自如,汲取文人画之所长,还有结合水彩画法的“岭南派”代表人物为高剑父,这一派在传统画法上加以融合水彩画法显出独特的创新意味,“浙派”代表画家潘天寿的作品充分发挥中国画表现特点,画面极有魄力章法又极其严谨;到了现代花鸟画中徐悲鸿、林风眠、刘海栗、陈之佛都有杰出的表现,风格各异却为现代花鸟画开启新风。
2陶瓷花鸟画的发展特点及成就
国画花鸟的繁荣发展为陶瓷花鸟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国画与陶瓷绘画异流而同源,国画的发展使得花鸟画作为装饰陶瓷的方法得到充分发展。陶瓷最初装饰发展到宋代开始繁荣:磁州窑上白地黑花的写意花卉简洁生动,将国画技巧运用在其中用笔简练线条明快,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中以写意画法的缠枝花卉为主题纹饰,用笔简练概括图案结构自由,线条运用流畅生动画面饱满却主次分明的布满器形腹部,上下都有莲瓣纹与朵花纹饰以肩部和腹下部,整体风格粗狂豪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元明清三朝以来景德镇青花瓷开始发展,元青花装饰主题纹饰丰富,有植物、动物和人物等,其中植物类品种繁多并受到佛教文化影响,莲花、莲瓣、杂宝等几乎成为元青花中必有的装饰内容。明代绘画发展上受到文人画的影响出现一批在文学、书法艺术上造诣颇深的文人画家,文人画不求形似而重神韵画面豪放生动,为陶瓷绘画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养料,清代以画花卉为主的扬州画派中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题材从国画中演变到民间瓷画,画法上再现了文人画豪放挥洒的笔意。这一大时期釉下装饰发展逐渐成熟,也得益于中国画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近代陶瓷釉上装饰从浅绛彩、古彩发展至粉彩、新彩,装饰技法不断演变,珠山八友的绘画开辟了近现代陶瓷绘画语言的新的时期。之后出现大批效仿的艺术家。
3陶瓷绘画继承与创新
陶瓷艺术自彩陶开始就散发出无限魅力,陶瓷艺术创作者们作为创作主体应遵循着时代的艺术语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得到发展与进步,艺术作品是作者与欣赏者心灵相通的一种方式,对于欣赏者来说艺术内容则是有心人得之。在艺术绘画领域复杂混乱的今日,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与意识成为人们探讨与深思的中心。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后,过去的一些传统的陶瓷绘画与现代的陶瓷艺术创作相互碰撞,在新的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火花。
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与观念也相应收到影响。大量的艺术家和艺术经济相关人员为了生存问题不断迎合市场失去审美意识的独立。不同时代都有着大量创新的优秀人才,以学院为例施于人将剪纸装饰艺术与陶瓷相结合,杨冰、陆军在青花技法上发展出独特的绘画风格。
作为个人艺术创作而言,形成风格和独创性是一个艺术家的象征,在陶瓷绘画市场中充斥着模仿中国画技法为主流的作品,程序化的创作笔墨的效仿使得陶瓷绘画作品看上去只能评判艺术创作者的功底而不是作品本身给我们的一个共鸣,我个人认为今时今日的陶瓷绘画还是应从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一味的模仿和抄袭会使人迷失创作方向,也不能像是创建没有根基的房屋,对于传统绘画工艺技法的学习就像是房屋的根基,有了好的根底才能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重新认识传统国画花鸟的意义与价值,探索更为宽阔的绘画境界,是艺术创作中首要的创作前提,吸收当代的艺术技法与题材创作出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与思想陶瓷绘画艺术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传承下去。
4结语
绘画中艺术创作集中体现艺术家与作为审美客体的相互关系,好的艺术作品往往不是盲目模仿前人,不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诱惑。它往往是作者在抒发自己感情的同时,与审美客体产生意识上的共鸣。创作者的审美观念与意识可以使得艺术成为艺术。
参考文献:
[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
[2]余峰.论陶瓷诗书画.远方出版社.2005.8
[3]李茂昌.中国美术简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10
[4]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