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艺术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教学探究

2018-08-31郑清元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美声

摘要: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艺术变得更为多元化。传统的美声艺术在新形势下受到冲击,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唯有将美声艺术本土化与时代性相结合才能使美声艺术不断发展。笔者在教学研究中进行尝试,将美声艺术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更能满足时代需要、贴近观众。本文以歌曲《海恋》为例,阐述流行音乐元素在美声艺术中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歌曲《海恋》的演唱进行解读,具体的说明问题。

关键词:美声 流行音乐元素 《海恋》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89-02

西洋唱法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传统声乐教学中,意大利美声唱法一直以来都是美声教学的典范。但是,时代在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歌唱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声乐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美声唱法已经出现衰败的现象,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已经很难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美声艺术只是仅仅局限于圈内范围,很难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早已出现了曲高和寡的窘迫境地。另一方面,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几乎替代了传统的声乐艺术形式,占据着整个声乐艺术舞台,因为流行音乐具有时代性的时尚、通俗、亲民、流行的特点,深受广大民众的大力追捧。因此,美声艺术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打破固有的传统观念,结合时代的特点,融入流行音乐的时尚元素,让美声艺术更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通过各种形式的融合,使美声艺术重新焕发青春魅力,这也是每个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在美声教学中如何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呢?下面我们就以美声作品《海恋》为例,进行教学探索。

一、歌曲《海恋》创作背景

关于歌曲《海恋》被人周知大概是2002年第十届青年歌赛决赛现场,陈勇用自己作词、作曲的《海恋》凭借饱含深情的抒情唱腔斩获第十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金奖。陈勇在美声艺术的发展方向上极具前瞻性,认为美声艺术不是简单对过去音乐风格重复再现,而是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借鉴。歌曲《海恋》由于优美的曲调,深受声乐艺术工作者与学习者的喜爱,但是关于《海恋》的解读与深刻内涵的挖掘却很少有人能够吃透,很多学生在演唱中仅仅停留在好听、喜欢的认知上。其实《海恋》的创作跟陈勇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地道的陕西人,在山东艺考招生时住在海边,透过下榻酒店的落地窗看见大海潮起潮落阳光映照在大海上的波纹给陈勇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想表现美声细腻柔情的一面。同时歌曲中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作者海外求学的经历,将海外求学时对祖国赤诚的爱与对祖国的思念的浓烈深情寄托于歌曲。

二、歌曲《海恋》的词曲特征

歌曲《海恋》歌词是当代创作的抒情诗,句式长短随性,歌词充满诗意,饱含深情,作者将对祖国思念的深情寄托在大海的身上,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浓浓深情。该歌曲是一个由四段组成的多段并列曲式,歌曲从e小调开始,伴奏一开始富有流动性的分解和弦与八度和弦填充式相结合极富深情,而后伴奏变成简单的和先分解,渲染出大海的温馨与宁静。A段在前奏的铺垫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内心的期待与无奈。B段音乐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调式转为同名大调E大调。和声织体也变为富有节奏感的注释和弦,表达作者内心的波动突出作者内心的思恋。C段调式转为G大调,情绪到达最高点,是全曲的高潮,表达作者对祖国思念的浓烈情感。D段前部分重复C段部分,巩固音乐的情感宣泄。后面“我的梦,我的爱,我的情”几句旋律与伴奏对话式的手法将情感拉入内心深处,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爱。

三、歌曲《海恋》教学分析

音乐一开始,激昂澎湃的钢琴前奏,呈现出一幅感人的画面,马上让人感受到大海的波涛汹涌(潮起)。波澜壮阔后又是一番平静(潮落),此时伴奏声音变弱,把人声带进,开始抒发对某种事物的热切向往,表达的是一种挚爱和割舍不下的情怀。

海恋前四句为歌曲的音乐动机发展阶段,笔者觉得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时,此时一定是最自然,也是最真切的东西,他不会去想什么样的声音或是怎样去添加某种声音的修饰去带动倾听者,此时当从你心里发出最自然的声音时,这一瞬间你的情感就会给倾听者产生一种最大的共鸣。也就是说,采用流行音乐元素,像说话、述说的语气,同时略带点气息出去,因借用蓝色的大海去对一种事物表达情感,所以会略带忧郁、沧桑,因此需要点气声,这才会让人感到情绪感蔓延,如扑面而来,而不是刻意地去撑大喉咙去装去做一个声音,去找所谓的高位置、共鸣腔等,应该尽量做到亲切自然、娓娓道来。这样的声音既有流行唱法的自然松弛、情真意切,又不丢失美声唱法的音色和基本状态,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需要注意的是,气息必须要控制好,要顺着吸得很深的气息叹着唱;喉头要稳定,不能提着嗓子唱;需要保持高的声音位置和富有磁性的音色;语气要自然,声音不撑大不做作。

第六句的画面感逐渐拉近,情感也推进了一步,情绪有所波动,声音状态有所变化,跟前面一句要有层次对比,此时声音逐渐变得深邃、结实、宽广一些。从歌词最后的两个字“依赖”来看,表明一个人对一种事物不可分割的情怀,因此这两个字唱得更饱满厚实,坚定不移。

歌曲中“我把思念变成潮水,再把泪水融入大海。哦,海市蜃楼的梦幻,无法替代潮起潮落的无奈!”这两句话唱得相对紧凑一点,把什么变成什么,可以感受到演唱者的急促的心理情绪,恨不得能与“它”的心紧紧的相连。这时声音要出来一点,实在一点,但声音还是保持松弛、自然的状态,不必有过多的做作。“无法替代潮起潮落的无奈”歌唱情绪逐渐递进,声音也逐步加强,歌词最后的两个字“无奈”演唱时情绪要饱满,应把声音拉开,共鸣腔打开,进入到美声的发声状态;这样才能充分表达演唱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在歌曲中“不要离开,我为你而来,拥有梦,就会拥有未来,不要离开,我为你存在,你是否明白我情深似海”。这几句歌曲进入高潮部分。演唱“不要离开,我为你而来”“不要离开,我为你存在”时,需要检验美声唱法的基本功,整个身体都張开。此时的情绪激动,精神饱满,共鸣腔充分打开,声音结实有力,有较强的感染力。演唱“拥有梦,就会拥有未来”“你是否明白我情深似海”声音的把控相对前一句有所回收,因为梦是情感的寄托,是内心的灵魂。“你是否明白我情深似海”这时感情要真挚,语气要肯定、深远。“情深似海”声音有所回落,有一种深邃的感觉,这样才能表现出演唱者难割舍的情与爱。

在上句激情后歌曲的再现开头部分,激动的情绪过后回归平静,就像汹涌澎湃的海浪过后呈现出的风平浪静。和第一句相比,流行元素更多,声音变得更加安静,但那种思绪、寄托和依依不舍更加强烈,感觉声音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虽然轻细但却能牵动着听众的每一根神经。

歌曲经过一段转调间奏之后,再次进入整部作品的最高潮部分,“不要离开,我为你而来”“不要离开,我为你存在”演唱者使整个身心、腔体都张开最大化,能量如火山喷发一样。此时的情绪最饱满,声音结实有力,充分体现出美声艺术的魅力。“拥有梦,就会拥有未来”声音的把控相对上半句而言也比较小,感觉往心里面唱。“你是否明白我情深似海”这半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叹,声音里充满依恋、不舍和炽热的爱!

最后一句“我的梦,我的爱,我的情”像呢喃,像梦呓,如同掉进了梦境里。采用流行唱法的语气,用半声演唱效果会比较好,声音静得有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的感觉,唱完后仿佛空气已被凝固,时间已经停滞。“归来我的爱”如火山爆发般炽烈,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呐喊,是对亲人深深的爱恋。“爱”字由通俗过渡到美声,是由弱变强的处理方式,也就是从近到远的呼喊;对一个人,或是一种事物的呼喊,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呼喊——引用一本《当你老了》书中的一句最经典的句子:“对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对于我而言,你就是整个世界”。

四、结语

王羲之曾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而笔者认为“群籁无参差”。美声艺术并非就是高雅艺术,流行音乐并非就是下里巴人,在当今流行音乐的音乐市场的繁荣与受众的广泛程度足以说明流行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近些年一大批艺术家均对美声艺术引进流行音乐元素进行探索,国外歌唱家莎拉·布莱曼、波切利等人在各大晚会进行跨界演唱;国内廖昌永、戴玉强、莫华伦等歌唱家对经典流行音乐进行翻唱;青年歌唱家石倚洁发表跨界单曲《雪花白》、张大伟演唱《爱你就像风剪云》等美声跨界流行音乐的探索。这种探索使得美声艺术更加親民更加的为观众所接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与艺术实践效果。美声艺术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探究在声乐界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一种成熟的音乐导向,但是其中亟待发掘整理的成果需要各位同侪共同探索。关于歌曲《海恋》的解读难免见闻僻陋,舛讹不可避免,如有不足,烦请指正。

参考文献:

[1]郑清元.美声艺术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探析[J].大舞台,2013,(07).

[2]曹锡,严昕.试论“古典跨界”现象[J].人民音乐,2010,(10).

猜你喜欢

美声
试论美声歌唱艺术
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
浅析美声演唱及教学中需重点注意的几个环节
男高音歌唱家杨阳的歌唱理念之探析
浅谈男高音歌唱家丁毅的歌唱之路
浅析如何建立科学的声音概念观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
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