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写实观及其对中国画的误读
2018-08-31阚勇
阚勇
摘要:写实主义是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创作发展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流派,在切实且充分认识和分析西方绘画艺术写实观基本内涵基础上,运用写实主义思想针对中国画艺术展开系统合理解读分析,对于支持和确保我国现代绘画艺术的良好有序实践发展具备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西方绘画写实观及其对中国画的误读,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西方绘画 写实观 中国画 误读 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31-02
从词源角度展开分析,“写实”一词来源于英文词汇“realism”,其通常的翻译方法为“写实主义”或者是“现实主义”。从“写实”发展到“写实主义”,在基础性的内涵和外延层面,发生了表现程度鲜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化,因此在中国艺术界和西方艺术界,均遭致较严重的实践争议。遵循我国现代美术艺术理论研究家吴甲丰阐释的观点,“写实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一种美术艺术创作技法形态,是一种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之下的文艺创作潮流,是一种在特定化的时代发展演进背景之下存在的文艺创作活动实践流派,是一种在特定艺术门类创作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的基本技法。对照而言,“写实”的基本内涵明显简化于“写实主义”,其基本指涉在绘画艺术创作实践领域单纯指向绘画艺术表达技巧层面,具备着极其显著且扎实的简单些和单纯性。
一、西方绘画写实观中的视觉主义
在现有的历史发展演进背景之下,绘画艺术理论研究工作人员探讨分析的写实性西方绘画艺术作品,主要指的是继承古希腊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传统而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形成,以追求和呈现客观事物对象实际情况为基础的绘画艺术创作发展实践体系。
在过去若干年间,研究人员通常倾向于在自身从事的艺术工作实践过程中,将西方绘画艺术的写实主义视作一种非事实判断形态,其认为这种理论性观念判断结果,本身是无可争辩的。
而在针对西方世界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展开严格且规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过程中,通常不难发现和感知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作品均具备两大基本特征,其一是视觉主义,其二是理性主义。而现代绘画艺术理论研究人员所关注和讨论的写实主义,本身与上述两个基本方面之间具备不容忽视的相互关联特征。
所谓视觉主义,其实质性内涵,就是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人员,在针对视觉艺术表现要素进行极度化的强调和控制工作过程中,将自身的绘画艺术创作认知理念和绘画艺术创作行为严格限制在视觉经验范围之内的实践倾向。这一艺术创作实践活动思想理念和行为实践方式,在当代绘画艺术创作实践领域是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的,但是遥远的文艺复兴历史时期,這种看似平常的绘画艺术创作指导思想和绘画艺术创作行为倾向,却存在着一定表现程度的争议性历史特点。
在伟大的文艺复兴历史实践发展阶段之前,艺术要素或者说是技艺要素通常被具体分为两大彼此存在显著相互差异特点的表现类别,即机械艺术形态和自由艺术形态。
从艺术创作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参与人员构成和来源渠道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机械艺术形态本身是借由生存在现实社会环境结构之中最底层的劳工群体所参与和从事的,以挣取劳动工资作为主要实践预期目标的体力活动表现形式。从这一角度展开阐释分析,绘画艺术创作的类别就归属于机械艺术类别,其在与能够被归属于自由艺术形态的诗歌艺术和音乐艺术相对照条件下,长期处于相对低下的社会历史地位之上。因此处在文艺复兴历史发展时期的绘画艺术创作活动的参与实践人员,需要长期为寻求和提升绘画艺术的历史存在地位而辩护。
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演化的感官等级制度的思想体系最早萌芽于柏拉图,且在柏拉图创建和划定的感官等级制度思想体系之中。眼睛长期被视作具备最高存在等级的人体感官类型,且这一思想认知结论,到古希腊罗马时代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具备普遍性认知接纳基础的思想,遵循生活在古罗马后期历史阶段的艺术家狄奥曾经阐释的相关观点:“眼睛比耳朵更值得依赖这种流行的见解是正确的。”从公元72年至中世纪历史阶段,这一思想观念认知结论,获取了稳定扎实且充分的发展传承,获取了广泛其扎实的群众接纳基础,遵照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阐释的相关观点:“最接近于心灵的感觉,即视觉和听觉”。从总体性角度展开阐释分析,视觉中心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之前极其重要的文化传统,具备极其扎实且深刻的历史性和实践性的艺术实践影响价值。
二、西方绘画写实观对中国画艺术的误读
遵照前文已经论述和阐释的相关观点,西方绘画艺术写实思想实际期望和获取的是一种基于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视觉真实,其本身并不是现代绘画艺术实践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存在的,具备唯一性外在表现形式的写实方式。
但是,由于中国在近代历史发展时期,存在基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落后性。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逐步被西方帝国主义蛮横侵略,民族自信心遭遇严酷打击,我国近代文化艺术发展实践领域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种能够造成深远现实影响的衰败论思想浪潮。
从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化状态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在一定历史时期之内,国人在负面性思想文化认知结构的直接干预限制条件之下,在未能充分关注中西方之间真实存在的文化差异格局条件下,蛮横且强行地致力于要求运用西方世界的写实观艺术思想改造优化中国画艺术创作活动的思想观念认知体系。遵照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阐释的相关观点:“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遵从北大校长蔡元培阐释的相关观点:“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遵从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徐悲鸿阐释的相关观点:“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这些思想家和艺术家在分析近现代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化路径过程中,片面性倡导和崇尚从西方绘画艺术世界文艺复兴以来所发展演化形成的写实主义绘画艺术创作流派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技法,但是却未能实现对西方绘画艺术写实观的具体思想内涵的扎实充分认识,未能关注和发现西方现代绘画写实主义思想脉络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视觉主义意指和理性主义意指,给实际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的综合效果活动状态造成了极其严重不良影响。正如绘画艺术理论研究学者邓福星阐释的相关观点:“在我们还不曾特别留意的时间阶段之前,已经形成了个比较公认的划分写实派与非写实派的标准了。在通常的情况下,那些较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古典绘画的造型因素,即透视、解剖、光影等造型原理和手法的作品,属于写实派。”
从现代绘画艺术的实际发展演化路径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基于对写实主义的运用开展绘画艺术创作活动,应当充分关注和挖掘西方绘画写实主义艺术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技法要素之间的相互结合可能性。
三、结语
针对西方绘画写实观及其对中国画的误读论题,本文择取西方绘画写实观中的视觉主义,以及西方绘画写实观对中国画艺术的误读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人员,以及一线美术艺术创作从业人员,构筑和提供经验性参考借鉴支持条件。在充分认识西方绘画艺术写实观基础上,运用西方绘画艺术写实观针对中国绘画艺术展开科学合理的解读分析,对于指导和支持中国画艺术创作活动的良好有序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中国画形式语言探索的若干问题——关于“教学的”“中国画”的改革理念与它的学术基点[J].文化艺术研究,2008,1(01):200-213.
[2]于洋.民初画坛传统派的应变与延展——以陈师曾的文人画价值论与进步论为中心[J].美术观察,2008,(04):100-107.
[3]唐勇力.在世界范围内确定中国画艺术的地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及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J].美术研究,2012,(02):30-32+41.
[4]曾筱晶.从倡导“新中国画”到“新国画运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笔墨特征简论[J].新西部(理论版),2012,(09):119+134.
[5]李公明.论李可染对于新中国画改造的贡献——以山水写生和“红色山水”为中心[J].美术观察,2009,(01):102-107.
[6]孙瑜.从北大画法研究会到中国画学研究会——民初画坛致力画学进步的两种取向[J].美术研究,2005,(04):41-47.
[7]曾永松.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6,(07):93-94.
[8]张立辰.“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论潘天寿先生的创作思想及中国画的发展规律[J].中国文艺评论,2016,(09):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