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2018-08-31张时文吴建欣
张时文 黄 琳 卢 伟 吴 鹏 刘 瑜 吴建欣
(江西省赣州市中医院肾病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简称慢性肾衰,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它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CRF发展到终末期 (即尿毒症期),透析和肾移植是维持患者生存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和医疗条件所限等原因,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尿毒症患者尽管进行长期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年死亡率仍然高达5%~20%[2]。CRF起病缓慢,病情冗长,全身多系统损害,应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虚劳”等范畴。CRF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笔者根据赣南地区的地理气候及饮食习惯等,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脾肾亏虚、湿浊瘀阻,于是自拟肾炎4号方内服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CRF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患者,均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门诊或住院的病例,符合《肾脏病学》[3]中关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和分期标准,血肌酐 (SCr) 在150~707 μmol/L。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及肾功能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选取符合CRF辨证分型属于“脾肾气虚、湿浊瘀阻”的患者,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面色晦暗,腰痛。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脘腹胀满,口中黏腻,舌苔厚腻,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痹点换斑、脉涩或细涩。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
1.3 排除标准 (1) 已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患者;(2)存在心脑血管(高血压肾病除外)、内分泌(糖尿病肾病除外)、肝脏、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3)精神病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4)对本疗法所用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损害肾脏的各种因素,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常规使用药物来控制高血压,控制血糖,纠正贫血、酸碱失衡、水与电解质紊乱及相应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口服自制肾炎4号方(制大黄10 g,积雪草20 g,黄芪30 g,党参15 g,黄连6 g,苏叶2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茯苓20 g,枳壳10 g,竹茹10 g,补骨脂15 g),每日1剂,共300 mL,分2次内服。同时配合给予我院肾病科灌肠协定方保留灌肠(生大黄30 g,生牡蛎30 g,蒲公英30 g,茜草20 g),每日1剂,取中药药液200 mL,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保持药液温度37~38℃,患者取侧卧位,用一次性输液管插入肛门20~30 cm,将药液缓慢滴入,保留灌肠1~2 h,1次/日。治疗时间为2周。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命体征、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中医症状评分,以中医症状评分和肾功能为观察对照的重点。
1.6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a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b Ccr增高≥30%;c Scr降低≥30%。有效:a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b Ccr增高≥20%; c Scr降低≥20%;以上a项必备,b、c具备一项即可判定;稳定:观察症状改善及Scr没有恶化;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BUN、Scr无明显改善或较治疗前反而升高。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比较用χ2检验;治疗后主要生化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2~4。
表2 2组总疗效比较 [例(%)]
表3 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分)
表3 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45.80±16.36 17.53±7.15△※对照组 30 46.03±16.55 25.77±11.44△
表4 2组血肌酐值比较 (,μmol/L)
表4 2组血肌酐值比较 (,μ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356.79±218.45 155.98±63.37△※对照组 30 419.26±268.83 214.41±75.4△
3 讨论
CRF是多种肾脏疾病慢性迁延的结果,其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比较困难,预后较差。对于CRF的治疗,早、中期阶段均予以对症处理,有效保护残存肾功能,积极延缓疾病的慢性进展。晚期阶段国内外均采用透析和肾移植等作为替代疗法,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故对于众多的CRF患者来说难以承受。我们查阅诸多历史文献及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归纳:CRF应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虚劳”等范畴。CRF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笔者根据赣南地区的地理气候及饮食习惯等,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肾亏虚、湿浊瘀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大量临床医案,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紧扣“脾肾气虚、湿浊瘀阻”的病机之本,我们采取辨证施治,重于本而施于标,我们选用具有健脾益肾、活血泄浊的有效时方——自制肾炎4号方,方中制大黄、积雪草通腑泄浊,凉血解毒,此两药中积雪草甙和大黄素是国家名老中医、肾病专家王永钧教授用以延缓CRF的经验方“复方积雪草”[5]的主要成分。研究证实从免疫抑制机理提示积雪草甙合大黄素通过抑制TNF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C3的过度产生,减轻肾脏局部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的进展[6]。党参、茯苓益气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黄芪补气助阳,更能助气机之开阖,且利于物质代谢的升降出入,具有正本清源之效,且黄芪具有抗过氧化、调节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平衡、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改善血小板功能、抗蛋白非酶糖化等作用,并能改善水钠代谢、蛋白质及脂代谢,还能调节免疫系统,影响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纤维生成等作用[7]。黄连、苏叶清热化湿,和胃止呕,此两药见于《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的苏叶黄连汤,为治疗肠胃湿热的经典方剂。枳壳、竹茹开郁清热理气散满,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利水消肿,诸药以辛热散之,以苦泻之,以淡渗利之,疏利脾胃之枢机,分消湿热,使升降和调,则浊毒之物自可蠲除。补骨脂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能,起到扶正固本之作用。因此该方具有健脾益肾、活血泄浊的功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因直肠周围血管丰富,直肠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而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肠具有半透膜的功能,可以通过弥散和超滤作用清除血液中的中分子物质,从而改善肾功能。中药灌肠方以大黄为主药,药液中大黄结合状态的蒽甙在肠内细菌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蒽酮(或蒽酚)刺激肠黏膜,使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氮质等分泌到肠腔内,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大肠内水分增加,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从而发挥泻下排毒作用,降低了血肌酐、尿素氮,并改善了各项实验指标[8]。牡蛎,其有效成分80%~90%是碳酸钙、硫酸钙,可中和胃酸,吸附毒素,含大量的Ca2+,肠黏膜吸收后,可升高血钙水平,调节钙磷代谢,且其能增加肠道的渗透压,有利于周围组织向肠道内分泌毒素[9]。蒲公英清热解毒,加强排毒之功,近年为来研究发现蒲公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阿魏酸有肾脏保护作用[10-11]。茜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与诸药共奏清热泄浊、活血化瘀之功,加强排毒作用。
总之,通过临床观察,应用内服肾炎4号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CRF效果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推迟透析和肾移植时间。该治疗方法简单实用,费用低廉,为CRF患者提供了一种可参考并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