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2018-08-31蔡春沉贾红卫
蔡春沉 王 肃 贾红卫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天津 300450)
2型糖尿病(T2DM)是胰岛素分泌异常诱发的内分泌疾病,随着饮食习惯和社会环境的改变,T2D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有研究发现T2DM患者的胰岛素未能有效维持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代谢水平,该过程的发生与患者体内脂质水平关系密切〔2〕。由于T2DM患者大多伴发肥胖症状,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影响尤为明显,有临床数据表明T2DM伴肥胖患者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生率较高〔3〕。目前临床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用可控制患者的血糖和体重的药物,如二甲双胍,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发生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4〕。胃束带术、胰胆转流术等手术治疗肥胖型T2DM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手术感染、患者有抗拒心理等情况。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在机体细胞表达较为广泛,是一种去乙酰化酶,对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SIRT1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5〕。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众多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在相关磷酸化酶作用下可调控细胞周期、免疫细胞的亚群分布和胰岛素信号传递等〔6〕。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阴虚燥热,可采用温肾化瘀的方剂治疗。本研究探讨活血降糖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T2DM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258例T2DM伴肥胖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共121例,男67例,女54例,平均年龄(54.7±6.8)岁;观察组采用活血降糖方结合二甲双胍治疗,共137例,男72例,女65例,平均年龄(57.3±8.3)岁。T2DM诊断依据:患者空腹血糖浓度不低于7.0 mmol/L。体重指数(BMI)>25.0 kg/m2为肥胖。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首次诊断治疗在其他医院;②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③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④患者不能按时服用药物。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案 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普及糖尿病基础知识,要求控制饮食,作息规律。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0.5 g/次,3次/d。观察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和活血降糖方〔7〕(煎成汤剂,早晚 2 次温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需医师同意。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的年龄、体重、腰臀比等基本体征。中药临床的证候积分变化作为患者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空腹静脉取血,并对血样编号,检验科对样本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总胆固醇(TC) 采用COD-PAP比色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HDL-C试剂盒检测、三酰甘油(TG)采用酶比色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直接检测法。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1.4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分离 患者空腹静脉采血3 ml,样本经肝素钠抗凝处理后,加入2倍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均匀摇晃后加入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以600 r/min离心15 min,可观察离心管溶液下层为红细胞,上层为血浆,中间有一层云雾状液面即PBMCs,采用移液器缓慢收集该层细胞,并移入含PBS离心管,以6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后PBS洗1次,4℃条件保存。
1.5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mTOR、p-mTOR和SIRT1蛋白 取0.1 ml PBMCs悬液后按照蛋白纯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蛋白,并采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调整蛋白浓度至2.5 μg/μl,蛋白样本经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经湿转法将蛋白转至聚偏氟乙烯(PVDF)膜,经含脱脂奶粉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吐温缓冲液(TBST)封闭后,按照相应说明书加入目的蛋白的一抗,4℃过夜,TBST清洗2次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二抗室温孵育1 h,经电化学发光(ECL)显影剂处理后采用Gel Pro软件分析。
1.6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分布 将PBMCs采用流式染色缓冲液清洗,然后采用固定液固定细胞,再次用染色缓冲液清洗重悬,加入CD4+T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相应的抗体标记,并设置同型对照,室温避光孵育15 min后,在1.5 h内操作流式细胞仪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水平。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7.6%,41例显效、79例有效、17例无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1.9%,24例显效、63例有效、34例无效;P<0.05)。
2.2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FINS、HOMA-I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表3同
2.3两组PBMCs中mTOR、p-mTOR和SIRT1蛋白表达 两组PBMCs中mTO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活血降糖方后p-mTOR、SIR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图1和表2。
图1 两组PBMCs中mTOR、p-mTOR和SIRT1蛋白表达
组别nmTORp-mTORSIRT1对照组1210.35±0.080.63±0.130.61±0.14观察组1370.41±0.11 0.18±0.031)0.23±0.051)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4两组T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CD4+T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显著上升;CD8+T细胞水平显著下降;CD4+/CD8+比值显著上升(均P<0.05);两组治疗后CD4+T细胞、CD8+T细胞、Treg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T细胞亚群数量变化
3 讨 论
T2DM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水平降低,进而导致糖脂紊乱,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饮食的热量摄取偏高与糖尿病有一定相关性,高脂饮食和超重的患者发生糖尿病可能性较高〔8〕。目前二甲双胍是T2DM治疗常用药物,其作用原理是二甲双胍经肠道吸收后可抑制糖异生,减少肝脏的葡萄糖合成,并可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水平的敏感度〔9〕。但西药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易发生毒副反应,如乳酸中毒、腹泻等不良反应〔10〕。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大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阴虚痰湿,精气运化失常,属于消渴病的范畴。糖尿病发病原因包括饮食不知节制,损伤脾胃的消化功能,或者情绪不宁、心智不畅可引发抑郁伤肾等,这与现代医学研究一致〔11〕。肾阳是人体阳气充足的根本,阴阳平衡状态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脾主运化,可使水精四布,营养脏器;肝主疏通,可畅达三焦,气血化瘀。脾肾阴阳失调,则痰湿运化失常,行血无力,日久则身体肥胖,气虚血瘀〔12〕。活血降糖方具有补肾健脾、疏肝化瘀的功能,生黄芪、山药、苍术为君药,可温补脾肾阳气,玄参、当归、赤芍为臣药,清除痰湿阻络,川芎、益母草、丹参、葛根为佐药,调和药物功效;生地、熟地、木香为使药,疏肝解郁行气。本研究提示活血降糖方联合二甲双胍比单独采用二甲双胍治疗T2DM伴肥胖的效果好。TC、TG、LDL-C水平较高可诱发患者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13〕。研究发现FINS、HO-MA-IR 水平降低后患者的糖尿病症状缓解,这与本研究一致〔14〕。
研究表明SIRT1表达水平可减弱mTOR磷酸化,进而稳定胰岛素信号的转到,调控患者体内的糖脂代谢,这与本研究一致〔15〕。已有研究发现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与T2DM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介导胰岛β细胞损伤,进而对机体的胰岛素水平产生影响〔16〕。CD4+T细胞可增强体内B免疫细胞和其他亚型的T细胞免疫功能,CD8+T细胞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而Treg细胞可对免疫细胞的功能进行负反馈调节,共同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发挥调控作用〔17〕。本研究表明活血降糖方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郭星荣等〔18〕研究发现T2DM患者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异常,经过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恢复,这与本研究一致。
综上,活血降糖方可有效减轻T2DM伴肥胖患者症状,可能是通过下调SIRT1水平降低mTOR的磷酸化对患者糖脂代谢产生影响,并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型分布,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