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艺术在美国电影中的运用及发展

2018-08-30孙蕾婷

艺术评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电影舞蹈作用

孙蕾婷

摘要:舞蹈艺术是通过肢体语言构成的舞蹈语汇来表达不同背景下产生的作品的情节、关系、意趣及心理变化。汉代《毛诗序》曾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经过加工后的舞蹈,赋予音乐节奏,形成舞蹈作品,从而呈现于舞台之上。在有声舞蹈电影之前,舞蹈录像成为了除了舞台之外,观众了解舞蹈的另一种途径,也为舞蹈电影后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舞蹈 电影 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J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163-02

一、舞蹈在美国电影中的运用

(一)第一阶段:产生

1927年《爵士歌王》被视为歌舞片的起源。

20世纪30年代,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标志着歌舞片的诞生。片中在餐馆用餐、在舞台上独唱时,都有不同程度伴随音乐而灵动的舞蹈动作,虽只出现了简短的舞蹈片段,但却是舞蹈运用于电影中的开始。演唱者根据歌词中“看着他们跳曳步舞吧,带着你最好的伙伴去田埂吧。”随动性的向前跳动,意在形象的展现“即将前往田埂”,加以手臂、胯等关节摆动配合让台下观众直观的感受歌词中的美好心情。这是我们首次在电影中以丰富的舞蹈肢体语言来诠释片中心情,以直观地视觉冲击引领观众体会片中人物在台上轻松、适然的良好状态。

(二)第二阶段:发展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这一时期歌舞片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突破。巴斯比柏克莱,在百老汇编舞的经历让他对歌舞片充满想象的空间,通过在镜头上的变化,使视觉变得更丰富,打破了电影现实主义的视觉,在镜头下构建虚幻的空间,为画面带来多种可能性,让大场面的几何图形及抽象线条设计具有特殊的美感效果,增加歌舞片的空间感。《锦城春色》被视为第一步散发“现代气息”的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水兵在战舰停泊纽约后上岸游玩,三人观光时载歌载舞,故片名也叫《在城中》。这部电影之所以有现代气息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点:

1.形式上的突破。以实地取景从而代替露天摄影棚拍摄。

2.故事与舞蹈相结合,整个影片给人感觉不冲突。

3.舞蹈设计。注重于拍摄场地实景實物相互配合。片中女主角在博物馆研究原始人,碰巧遇到酷似原始人的水兵盖比,在以博物馆为实物的背景下,五位演员在表演过程里,运用原始人场景中的船桨、头饰以及手鼓等工具模仿原始人。期间,水兵盖比身着草裙连续摆动左右胯,牵动原始人模型左手,带动“原始人”一起跳动,将舞蹈元素充分的融入实景中,却不显的突兀,相结合的恰到好处。

(三)第三阶段:革新

20世纪60年代,大制作出现后的没落。由于歌舞片制作成本较大,以致于60年代很多老式制片厂的全面崩溃。在当时歌舞片泛滥的市场中,大多数舞蹈型影片主要是由百老汇改编而来,所针对的人群也仅为年龄较大的观众群,而忽略年轻人这一部分市场。与此同时,电视的普及,使大众对原本缺乏新意,情节薄弱的歌舞片更失去吸引力,从而导致没落。

21世纪,革新后的美国舞蹈电影,冲破了原来舞蹈在传统电影中的运用,其创新点在于:

1.以舞蹈为主线阐述剧情

改革后的舞蹈题材电影,多以追求学习舞蹈为主要内容,注重Jazz、hip—pop、popping等西方流行元素与传统舞蹈芭蕾的相结合。片中主人公享受舞蹈所带给他们的激情、活力向上的状态。在追求舞蹈过程中所遇到的坎坷,均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使舞蹈取代语言文字,成为表达故事的主要形式。

2.融合新媒体创新舞蹈形式

在《舞出我人生》系列中,在原有舞蹈基础上,添加了新媒体科技,使舞蹈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官更充满戏剧性、创新性。其中一段男主角突然无预料的向下倾倒,引得在场观众惊呼,却出乎意料的又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觉中。利用蹦床将舞蹈中奔跑的动作进行创新,呈现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更有将荧光棒运用于表演服装中,使光与舞的完美结合。绚丽的视觉冲击,加上街舞的动感、机械舞俄行云流水以及锁舞的干净利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灵动,时而荧光舞动,时而人舞交融,给观众一种新潮且现代的感受。

(四)第四阶段:再发展

1.舞蹈融入生活

再次发展的舞蹈电影,不同于前期的作品仅以片段或者高科技出现,而是把舞蹈元素串联整个故事线。《爱乐之城》凭借幽默诙谐、轻松愉快的舞蹈形式成功俘获了大众的心。看似题材“陈旧老套”,实则将舞蹈融入生活,使人物具有代入感,从而达到高口碑的评价。各自追求不同梦想的两个人,是舞蹈让他们变得亲密无间,在舞蹈中解放天性从而缓解内心的压抑与生活中的不如意。这些舞蹈动作并非刻意而为之,而是自然流露的。在夜晚山顶的舞蹈中,通过换鞋、齐舞,交错位置,变换高低,卡农的舞蹈形式,两人互相闪躲,营造了有趣的氛围。

2.舞蹈多样化呈现

不同于往日的单一,今日的舞蹈电影事业更加的多元化。《爱乐之城》开头一镜到底的公路舞蹈,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嘈杂的喇叭声、收音机声、音乐声引出主题音乐,由一人舞蹈转变为两人舞、三人舞、群舞,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队伍中,jazz、hip—pop、道具舞、西班牙舞、踢踏舞等交错出现在镜头中,将生活中的堵车场景重现,一扫平日的阴霾情。,透过齐舞更强烈的表现了人们并未因堵车而影响心情,反而是通过舞蹈传递着一种向上的正能量,在堵车的闲暇之余仍可以用舞蹈填补“空白”,起到了反差的作用。多舞种的出现仿佛隐喻着不同职业人都用不同形式的舞蹈表达乐观的心态,如同一个“全民舞蹈”的世界。

二、舞蹈艺术在电影中的作用

舞蹈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给电影带来了新的发展与创新。两者相融合,丰富了电影的表达方式,突出了电影的中心思想。根据的剧情的需要更大程度上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利用舞蹈外在的律动性为观众营造了不同视觉感官的剧情氛围。

(一)阐明人物关系

在长达近两个小时的电影中,仅阐述了一段或两段人物关系,而舞蹈可以更好地帮助电影,在短时间说明复杂的人物关系弥补。通过舞蹈的形式内容(单人舞、双人舞、三人物、群舞)来一一阐述电影中人物之间的纠葛,将原本复杂的人物关系,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将电影中台上、台下、现实中、幻想中的人物关系也一一明确。《中央舞台》中,将“三角”状态的人物关系,在片中最后部分运用舞蹈形式,简洁明了的展现出来。最后舞蹈片段中,阐述了女主角与两名男主角的爱情纠葛,利用单人舞、双人舞将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過程清晰明了的表达清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相爱的女主角与男一号,在舞蹈内容上进行多次反复动作,直观的反应纠结的人物性格。在缠绵后,反复重复离开却又一次投入怀抱中。经过群舞的多样变化和剧情发展顺序,女主角运用单脚立加手推、向旁Pas chasse躲闪男主角的追求,给人直观的拒绝感。两名男主角运用大跳接跪地向前,争相向女主角献殷勤,却得到了女主角残忍拒绝。通过群舞分隔距离,形成独立的两个空间,前方女主角轻松自如享受被追赶的幸福,后方则是两名男主角一方面相互较劲。另一方面,为争夺女主角欢心而努力追赶,在三人齐奏的过程中,运用Grand jete、Emboite等动作展现了三人之间紧张的追赶关系。推开男主角运用Sissnne、fermee等跳跃动作展现女性靠自己取得成绩的信心与毅力。

(二)反转剧情

舞蹈元素运用在电影中,更多的作用是反转剧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表达悲伤难过的心情,以惊心动魄的动作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去阐述最后的虚惊一场,以灵动俏皮的舞蹈形式来反衬当时所处环境的艰辛。总而言之更多的是用相对应的情绪去阐述对立的现实,从而引发观众的深思。电影中的氛围是弥漫在空间中的能够影响行为过程的心理因素总和。通过舞蹈动作,可以直观的反应出剧中所描绘的氛围及心理感受,引起观众的共鸣,更生动、形象的场景再现。在电影《小叛逆》中,开始比尔·罗宾逊的一段简短的踢踏独舞引起观众的注意。运用灵活的脚下踢踏舞配合上身摇摆的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展现了幽默却又不失优雅的踢踏舞,带动着剧中观众的阵阵欢笑,尤其是在与秀兰·邓波儿的互动过程中,更能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欢乐氛围。在经历起伏后,秀兰·邓波儿和比尔·罗宾逊在街道的双人舞,通过手、脚的连接巧妙地将两人联系在一起。

三、结语

舞蹈作为当代电影中的重要元素,将自身所包含的图像叙事性、内在抒情性等特点带入电影中。在经历了萌芽、发展及革新后,被大众所关注、接受。新一代的歌舞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原有的规则,使内容多变,画面感更加丰富,整部影片充满戏剧性,也使得舞蹈这门艺术与电影艺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为舞蹈的发展提供更大更好的平台。

猜你喜欢

电影舞蹈作用
舞蹈课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