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借势短视频冲出重围

2018-08-30余晶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短视频融媒体

余晶

摘 要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作为曾经的收视率王牌新闻节目类型,在媒介生态发展中经历了全线鼎盛到陷入泥淖的过程。互联网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大量原生内容,在传播渠道和市场份额方面也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姿态。短视频作为新生代传播样态,满足了用户的多种消费需求,也对民生新闻栏目带来巨大影响。电视人如何突破传统媒体的认知疆界,创新内容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媒介融合,携手新媒体共享短视频发展红利,是摆在电视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关键词 民生新闻;短视频;融媒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2-0103-02

短视频作为新生代传播样态,今年迅速集结大量资金,紧随“直播”卷入风口期,带给用户特殊体验、满足全民多种消费需求、服务社会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中短视频最大的生产“车间”——民生新闻服务栏目带来了巨大影响。

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电视民生新闻”——这个中国传媒业独有的名词以成熟的节目形态和规范的运作模式,成为各省级地面频道和城市台的“顶梁柱”。其播出体量几乎占其自制节目体量的七至八成。《南京零距离》《民生直通车》《第一时间》《今日关注》《新闻夜航》等栏目成为享誉全国的电视栏目。然而在新媒体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特别是短视频的兴起,原本以资讯集群、事件性、故事性、趣味性以及个性人物为主要表达内容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前所未有冲击。互联网内容生产不断与传统媒体争夺资源、分流受众,使原本收视、地域影响力处在第一位的各类民生新闻栏目深陷收视率下降、广告运营下降的困境。民生栏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初露锋芒到全线鼎盛、从借助互联网提升内容生产质量到受其影响收视下降的过程。电视人如何突破“视频”的认知疆界、创新内容IP、改革视频生产模式、与新媒体携手共享短视频风口红利,真正融入新媒体、甚至成为新媒体。是众多电视人亟待解决的

问题。

1 短视频生产促进电视视频生产思维转型

1)碎片化的“小屏”思维。在电视为王的时代,电视是最核心的视频传播渠道,电视民生新闻服务栏目是电视短视频最大的生产“车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视频的逐渐普及,人们的关注度越来越多地转向提供更舒适用户体验的“新屏”,怀抱着“客厅中心论”的电视人正面临着观众流失与平台影响力下降的局面。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本土化优势被新媒体分崩瓦解,进军新媒体的各项举措也不甚理想。而网络上形态内容丰富的短视频,则携带着大量粉丝自由游走于各个平台,在各个行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在嘈杂的视听世界异军突起,就是利用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和移动的消费场景,带来的是沉浸式体验,采用的是人工智能、机器算法。中国移动互联网碎片化时间一人一天大概5个小时,互联网最基本的生意就是流量生意,谁能在这5小时中占有更多时间体量,谁就能赢得更多投资变现的机会。短视频能以较低成本获取流量,流量变现的成本低、价

值高。

相较于短视频对受众消费习惯的认真揣摩,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时长过长、线性编排需要观众投入过多的注意力、内容丰富但个性化不足、双向互动不能实时,种种劣势让传统受众投向了

“小屏”。

2)参与性强的UGC模式。短视频具备新媒体内容的一切优势,包括互动性强、参与性强,更重要的是短视频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易于分发和传播、制作周期短、趣味性强,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这种UGC内容生成模式引发了受众极大的兴趣,进行全民创作,人人争当“网红”。短视频制作没有主题先行,也不需要固定的表达形式和制作团队配置要求,“一条”的短纪录片、papi酱等拥有庞大粉丝基数和用户黏性的网红IP、情景短剧、技能分享、创意剪辑,都可以成为短视频家族的一员。在今日头条上,短视频认证泛科普自媒體的套路专家在4个月内就可获得6亿次点播;洋葱视频16期“办公室小野”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5亿次,单条视频播放量超过3 000万次……这些数字是传统媒体无法想象的。这是原创短视频最美好的时代,媒体的未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将属于视频。

2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生产策略

短视频风口下,电视短视频能否借着短视频的发展春风趁势追击,首先要熟谙短视频的发展轨迹和受众心理。短视频,不是传统电视节目的压缩版,它有自己的语言逻辑和传播逻辑,是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继图文、音频之外的第三种语言,它满足了移动互联时代用户阅听碎片化、视觉化的消费需求。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传统媒体改变了文化传播方式,传统的观众成为信息用户,不再是单方面的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成为了信息发布者和信息分享者,传统的电视视频生产必须面对这样的变化,改变思维、创新理念、改变制作手段,为自我发展找寻空间。而民生新闻服务是中国人所能体验到的最早的短视频荧屏形态,内容上拥有目前众多平台短视频的雏形,同时它在题材内容上的民生化、报道视角上的平民化、价值理念上的民本观念、报道风格上的世俗化,将使“民生新闻”这种传播范例能有效地融合短视频风口,利用其累积的强大社会公信,再一次成为电视制作传播思维方式转型的排头兵。

1)坚守本土化优势,拓展流量入口。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作为本土化的品牌节目,拥有忠实的拥趸和耕耘长久的内容IP,要以拥有本土化优势的内容IP为依托,进入IPTV、OTT以及其它互联网流量入口,做好内容的垂直细分,实现流量价值和广告价值。2017年6月,央视和华数通过与TCL等多家家电厂商合作,覆盖了6 000万OTT用户,湖南、上海两家广电机构,利用牌照控制权均发布了自己的OTT,半年时间两家OTT用户分别达到2 953万和1 600万,家庭终端的快速OTT化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这样的速度,原有电视观众的“客厅”将会被迅速的IPTV化、OTT化、互联网化,视频以及以视频形态呈现的优质个性化内容将会迅速进入用户家中。

对传统电视来讲,以拥有本地化优势的内容IP为依托,进入IPTV、OTT以及其它互联网流量入口,做好内容的垂直细分,实现流量价值和广告价值,既是传统媒体实现自我突破的契机,更是广电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2)保证内容原创。内容是短视频的生存之本,原创是短视频生态圈保持活力和生机的唯一途径。在新闻产品生产的成本不断提升的今天,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成本似乎与新媒体的新闻产品背道而驰,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节目开始盲目抄袭,不分青红皂白的从网络信息的海洋信手拈来新闻讯息,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时效性都值得怀疑。这也是当下电视民生新闻的面临的一个通病——同质化。不仅是新闻内容的同质化,栏目的名字和编排也大同小异。电视民生新闻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新闻生产要领,潜心内容制作,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只有开拓原创内容、保持创新能力、长期吸引和沉淀用户,才有可能快速崛起或将在未来保持优势。

3)深耕垂直领域。电视的大众传播思维基础是满足大多数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引领导向,而互联网的分众传播思维基础是垂直服务于个体的多样化需求。以短视频平台为例,2016年搞笑、明星等娱乐化内容占据了大块流量,而2017年,游戏、穿搭、购物分享等相对小众的垂直细分内容获取了不少流量。面对垂直化的发展趋势,电视的短视频生产只有在某个行业垂直深入,才能拥有相对忠实的粉丝,而垂直细分领域,最考验媒体人对内容和资源的沉淀以及运营能力。互联网的分众传播思维影响了众多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规划,同样,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内容创作不能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可以根据专长,专攻一点。以《南京零距离》为例,改版后对栏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去除了大量细枝末节,只保留枝干内容,并且精做深度,这是国内众多电视民生新闻值得学习的。

最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要做好粉丝维护。电视民生节目最大的优势是追随的粉丝忠诚度高,因此,电视应利用好原有的节目粉丝群和受众组织管理经验,用全新的内容携带新的粉丝体量,建设一个能够变现的视频生态。如果电视短視频生产也能像短视频平台那样去打造达人,那么也可以培训地域特征强烈的短视频达人,将有机会带来细分的本地化内容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闫伟.新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3):17-18.

[2]周勇.浅析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应对新媒体短视频的冲击[J].新闻研究导刊,2018(4):200.

[3]徐滔.新媒体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应对措施[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5):99-103.

[4]张妍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品牌化策略研究——以江西电视台《都市现场》为研究对象[J].新媒体研究,2017(8):175-176.

[5]王晓红,任垚媞.我国短视频生产的新特征与新问题[J].新闻战线,2016(17):72-75.

[6]仙托·艾英戈,唐纳德·金德.至关重要的新闻电视与美国民意[M].刘海龙,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50.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短视频融媒体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