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现状与策略

2018-08-30钟华

新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活动课课外活动活动

钟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而新开设的课程,经过一些学校的实验性授课后,近年来在全国中小学得到普及。本文从笔者所在校的课程实施现状入手,提出一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希望能给小学教师以教学上的启发与帮助,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现状

1. 分不清课外活动与综合实践。课外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程都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的特点,但二者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课外活动更注重实践,主体不是学生,通常是校方、教师组织或校外机构组织的主题活动;而综合实践课程则多是由学生自己制订主题、进行组织,全程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此起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指导,要互动而不是组织,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但由于课程实施时间不久,现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常与课外活动画上等号,导致课程效果大打折扣。

2. 教师教学专业素养不高。主要表现为:①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笔者所在学校所处环境比较闭塞,信息不通,教师缺乏自主学习,对新的课改潮流不够了解,还多采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注重传统教学的上课模式。②教师知识面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知识较多,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很强;部分教师只读课本、教参,孤陋寡闻,力不从心。③教师表达能力偏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很多中老年任课教师,他们普通话不标准,讲话声音很大,速度很快,常进行指令式提问。④实施过程过于盲目和随意。当前部分教师过于放手,实施过程较为随意,课程目的不够清晰,课后总结也不到位,导致学生上完课后不能很好地消化、总结知识,使这一课程变得鸡肋。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施的策略

1. 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内容。教育改革实施后,素质教育给了学生解放天性的可能,但教育模式的停滞不前仍无法达到课改的要求。这时,综合实践课应运而生。这门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几乎涵盖所有科目的知识,将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艺术门类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内容相融合,让学生形成手、脑、口的和谐统一,考试题也是各科目相交织。近几年有的学校将课外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相结合,将主体变为学生,让学生在玩乐中自我学习;同时加大课外教学的比重,提高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的施教者,而主要是一位组织者和引导者,甚至很多时候受到学生的启发。这种课堂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自由度,能保证课程的持续开展。

2. 展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成果。综合实践课堂不应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应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为此,每次课堂结束后,教师都应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成果展现。如以手工为主的课程,最后可以办一个作品展;以自然科学为主的课程,最后可以进行一场实验展或关于自然界的音乐会;以社区活动为主的课程,最后可以办一场联欢会……以四年级上册“服装大观园”主题为例,上完之后,可以举办学生自己的服装秀。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服装,装点舞台,装扮自己,选择音乐,灵感和智慧不断闪现,审美得以进一步提高。这时候的学生是生动的,课堂是灵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是美好的。

3. 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平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人文课程实施的前提;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又是建构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关键。在执教六年级上册《怎样让电饭锅更节电》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分组实验,计算正常的煮饭时间需要多久,结果每组的实验数据都不一样。这时学生纷纷表示疑惑。看着他们期盼的目光,笔者也诚实地告诉学生,自己也没找到更好的办法,那就一起来讨论解决吧。事实上,很多教师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也和笔者一样没有完美解决的能力,这就需要和学生一起商讨。当教师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和学生如朋友般相处,学生也会卸下心防。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更愿意听教师说话,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师生关系。

4.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引导。小学生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容易以“玩”为主,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加强引导,同时提高自身把控全局的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要不断提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执教三年级《玻璃球探秘》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以游戏比赛的方式比比谁夹的珠子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他们体验到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造、实践的能力,也使之养成多思考、善观察、勤动手的良好习惯。

同时,还要将课堂细化,进行具体分组。每一组负责不同的部分,每一次活动都换一个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教师要检验每个组的安排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对不符合的部分及时进行调整。学校也要对教师团队进行定期培训与检查,及时发现教师问题并纠正,避免课程实施结果的不尽如人意。

5. 调整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评价方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掌握学习的主動权。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应该创设人人参与的氛围,允许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评价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能对自己、伙伴的学习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合适的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发现哪些学生更适合“领导”,哪些更适合实干,哪些更适合主动出击与人交际,哪些则更适合与人配合,并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一个学生应从各方面来综合评价,最终的分数不是重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成长才是重点。

6. 注重各学科知识灵活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课程安排、课程内容选择、遴选主题,到人员分配、具体实施等,都是以学生自己为主体,教师只做引导,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帮助。这期间,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能力、解题能力、应变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现实生活要求我们能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让自己不同方面的知识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但以往将各科目分门别类单独教学,缺少联系的讨论,学生经常会出现读死书的情况,遇到现实问题不懂变通。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将学生放到现实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高了知识的使用效率。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课程,希望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能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把时间慢下来,在体会生活的同时运用知识,给书本涂上生活的五颜六色,让未来社会更和谐、更绚烂、更美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摇?摇?摇黄晓夏)

猜你喜欢

活动课课外活动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