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让品德学习真实发生

2018-08-30林祥炳

新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品德写字素养

林祥炳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德育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追求的重要目标。但不可否认的是,灌输式的课程落实方式仍是当前日常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品德知识,学习没有真实发生,更别谈将品德知识付诸于生活实践之中,以致学生参与社会、干预生活、学会做人的品德行为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笔者尝试开展活动体验式教学实践,让品德学习实践真实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以《尝尝苦滋味》一课教学为例,与同仁切磋探讨。

一、调查活动:基于教材的前置性学习

《尝尝苦滋味》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3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学会用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超越逆境。从教材教学资源内容来看,既有身边父母的案例、名人的故事,也有对品德知识的思辨引领,若就教材进行“条分缕析地教”,在有限的课时中,也有着较强的学习密度。但文本中简洁的案例故事,引导式的思辨能否唤醒学生的品德意识,引发心灵共鸣,促进品德行为的矫正与提升,真的值得我们教师去思考。品德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获取品德知识的浅表层面,更重要的是构建价值观,用价值的形成去促进行为素养的提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因此,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策划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事件,感知生活,体验成长,是品德课堂教学的前奏,更是课程目标得以落实的保障。根据学生个体情况的不同,笔者策划了这样的调查任务。

1. 与身边熟悉的人交谈,了解他(她)曾经历了什么样的困苦与挫折,是如何面对的,这些困难和挫折对他(她)的生活、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2. 阅读名人成长故事,了解名人成长中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是如何克服的。

不论是“交谈”,还是“阅读”,这两种任务式的学习,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品德修养的强化过程。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前置性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目标的明确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为课堂的学习交流做好知识的储备与情感的铺垫。

二、思辨活动:基于课堂的体验性学习

一堂好的品德課,理应呈现“教师导学导思,学生情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经历“真实学习”的过程,即以“兴趣”为起点,以“方法”为原点,以“思维”为力点,以“元认知”为远点。适宜品德课程的教学活动是多元的,如何选取符合教材、适合学生、有助于课程目标落实的活动方式,需要进行思考。品德课程是一门思想学科,也是一门行为学科,不管哪种“活动”,最终都要回归于学生思维提升的这一着力点上来。

《尝尝苦的滋味》着眼于“自我”情感与体验的“两种心境”,是解决学生对待积极与消极两种心理状态的教学凭借。课时内容中的四大版块呈现的是学习能力的四个层面,即感受、理解、发现、体验。品德教学即是编者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更是搭建学生与生活实践对话桥梁的过程。任何的学习过程都是学习、思维、行动的统一体。因此,策划思辨活动,使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让课堂有情趣,有思考,让学生的生命有成长,学生的行动才有方向,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

教学中笔者策划了一次“趾笔挥舞”的奇特写字体验,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困难与挫折,在体验中思辨态度与结果的关系,真正品味“健康的幸福”“毅力的价值”。“趾笔挥舞”即是用脚趾夹着笔在纸上写字。活动前,笔者请学生思考:“如果哪一天,我们意外地失去了双手,将如何写字?”紧接着,让学生用脚趾夹笔写字,并畅谈体会,思考是放弃写字还是练习写字,最后展示媒体报道的各种书写奇人,引导学生要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

当然,课堂中的活动只是一个载体,一种教学的形式,是学生亲历成长的一个过程;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辨,对自我的思辨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有深度,才能促进价值观形成。

三、展示活动:基于发展的交互性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个性不同,认识不同,成长历程不同,品德行为素养自然不同。品德课程的“开放性”决定着教育渠道的多元化,综观当前品德教育,课堂“说时会”生活“行则变”的现象层出不穷,教师“屡教屡败,屡败屡教”。究其原因,缺少的是课后的教育成果展示。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品德素养的形成,尤其重要的是从课堂学习向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扩展,然后再回归课堂的“学习—实践—再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达成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实践砥砺。因此,创设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建立“交互性”学习机制,理应成为品德课程的教学方式之一。唯有如此,学生“真实学习”的过程才不会断层。如何策划展示活动?针对《尝尝苦滋味》一课,以下三种形式可以借鉴。

1. 故事交流会。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或亲身经历的故事,在班会课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交流时注重自己的体验、见解、收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写成文字并配上图片以专栏的形式进行再交流。

2. 图文展版。借鉴微信朋友圈方式,图文结合,展示学生在生活中克服困难、抗挫经历的图片并配以学生个人感言,利用班级展板或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宣传、评比。

3.“最美”人物评选。教育的最终归宿要回到“人”身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也是“有样可学”。开展“最美”人物评选活动,是对一个阶段学生品行目标的评价,是总结,更是鼓励。

“交互性”学习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相互成长的学习方式。各种展示活动,是一种警醒,也是一种鞭策、激励,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品德素养的形成是一个螺旋上升、日积月累、不断成长的过程。多元的活动是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真实学习的有效路径,更是检验学习收获,促进行为提升的有效形式。把握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品德素养方能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摇?摇?摇黄晓夏)

猜你喜欢

品德写字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学写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