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重构,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
2018-08-30赖诗曲
赖诗曲
当前,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多数教师缺乏整体意识,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如何走出枯燥乏味的诗词教学困局?笔者以为,要深入解读古诗词中的“真味”,有效串联相关诗词文本,依据古诗词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进行巧妙整合,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以走出古诗词教学单一、零碎、乏味的困境,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实效性。
一、以主题为线,重构文本体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都是根据主题进行编排的,有的是思乡抒情,有的是爱国抱负,有的是送别感怀,有的是咏物言志,有的是自然风光等,基本上是将两首或三首诗词放在同一组教材里,教材编者整合意图明显。我们教学时,就要根据相同的主题,找到切入点,整合相关信息,串联起来教学,丰盈学生知识体系,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都是写自然风光主题的诗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看到的不同景物不同特点,以及诗人当时不同的心境重点体会,进行组合对比教学:1. 整体感知,了解主题。通过借助工具书与注释,自主学习三首诗词,明确是描写大自然风光题材的诗词。2. 交流分享,理解词句。(1)质疑问难,将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共同解决;(2)思考作者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美在哪里;(3)想象画面,对比朗读。①想象一下,通过这三首诗词你看到什么画面?②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要怎样朗读?3. 紧扣主题,拓展延伸。由《独坐敬亭山》联想到《望庐山瀑布》,由《望洞庭》联想到雍陶的诗《题君山》,由《忆江南》(其一),引申出《忆江南》(其二、其三)。再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别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可以这样整体教学:1. 解题点拨,点明主题。找出诗题的字眼“送”“别”,让学生说一说谁送谁,用什么样的方式送别。明白这些诗都是千古传颂的送别诗。2. 了解背景,把握基调。感受古代诗人依依惜别的美好情感。3. 温故知新,引发联想。回顾《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与亲人、朋友、同学分别时会想起哪些诗句。4. 学思并重,熟读成诵。(1)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山中送别》;(2)自主发现送别方式的不同,推荐课外学到的送别诗。5. 总结延伸,巧妙运用。这样,以诗词的主题连线,对古诗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密度高, 资源多,有系统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还可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以学法为链,延伸作品内涵
长时间以来,古诗词教学常常偏重于对如何教的研究,而对学生如何学的研究较少。中国有句古语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古诗词的方法与自觉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许多古诗词,特别是主题或类型相同的诗词,内容上或格式上有內在的联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教学时,可以整合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共同点,或者重点教一首,使之掌握学习此类诗词的方法,自学其他内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是描写古代儿童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和孩子天真无邪的画面。内容上比较接近学生自己的生活,不必过多地去解释词句和进行单纯的诵读指导,而应该根据从整体入手的原则,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可以这样设计教学:1. “趣”字串联,整体感知。(1)你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吗?走进古代诗词中去找一找。(2)诗词中的孩子分别在干什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3)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小孩子呢?为什么?2. 重点学习,指导方法。(1)重点指导学习《牧童》,交流分享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感受作者笔下情景交融、物人合一的画面;(2)小结学法:自读自悟—交流内容—想象画面—感情诵读—升华内涵。3. 自主学习,举一反三。(1)尝试用学习《牧童》的学法,自学其他两首;(2)交流点拨,相互补充。4. 改写诗词,拓展内涵。(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改写成小短文;(2)同学相互欣赏、修改、交流。横联纵伸,链接学法,引导自主学习,诗词中的情感深意就能清晰、生动地印入学生心中,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古诗词的精神内涵。
三、以赏用为梁,拓展意境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诗词有了一定积累,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也不能只注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而是要融合整组诗词内容,以“赏用”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品析、欣赏、运用、创作能力。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为例,本组安排了10首古诗词,分别是《七步诗》《鸟鸣涧》《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石灰吟》《竹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浣溪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在教学时,我们要重组这些内容,分类指导,自主学习,拓展作品内涵,引导赏用结合。可以这样设计组合教学:1. 自主学习,熟读成诵。(1)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大体了解10首古诗词的内容;(2)熟练背诵10首古诗词。2. 成果汇报,交流展示。(1)以小组或男女比赛的方式,也可以诗词小会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根据诗句意思读诗句、出上下句对诗句、关键字提示猜诗词等)开展竞赛;(2)交流诗词的大意,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3. 补充资料,品悟诵读。(1)小组为单位,每人搜索至少一个关于诗词或作者的相关资料,比如曹丕迫害曹植的故事,王维被贬为济州同仓参军历史,“诗圣”杜甫叹国忧民的情怀等;(2)组织交流,感情诵读。4. 主题分类,拓展应用。(1)把本组诗词按送别、爱国、咏物、言志、写景等分类;(2)根据各类别诗或作者,拓展相关类别的或作者相关主题的诗词赏读;(3)联系生活,根据语境,巧填诗句,学以致用。此以赏用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诗词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学习的宽度,助推教学的深度,使学生体会诗词深远的意境之美。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时,要多元整合,加强联系,注重学法指导,为学生架构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