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帮学生走好作文之路

2018-08-30廖银银

新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好作文课外阅读习作

廖银银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写自己想说的话”;“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动笔”,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的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乐写”源于喜欢,源于爱。因此,习作教学应以“爱”为主旋律,用好“爱”这根拐杖,让学生对习作由畏生爱,喜欢学,愿意学,喜欢写,愿意写,让每次的习作练习都成为一次享受,让“爱”帮我们走好作文的路。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爱生活

古人言:“求木之长者,必周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文从何下手?稍作考证,就不难发现,相当多的作者所受的教育并不多,他们愣是在错字连篇的字条中、文理不通的简报中,踏进了文学殿堂。高玉宝走出了“长工房”,才有了之后一鸣惊人的《半夜鸡叫》;莫言走出了山东高密大栏乡,《红高粱》《蛙》等才能享誉世界……由此可见,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生活的长河中采集浪花。

首先,让我们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充足的时间里,尽情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走进大自然,跟鸟儿打打招呼;走进田园,给小菜苗浇浇水;走进操场,跟篮球亲密接触……学生毕竟是孩子,我们又何忍将他们的天性只埋于书海里呢?其次,便是送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并非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拿农家村舍来说,“风来花自舞,春入鸟争鸣”,何处不洋溢着美呢?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鼓励,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受。一旦学生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便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便是生活的有心人,这样生活之美就会震撼学生的心灵,这些美也就易于洋溢在学生的笔端。我们又何愁他们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呢?

二、“春雨润物细无声”——爱阅读

伟大诗人杜甫诗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也曾提到,多诵文篇,有俾于作文,然目的不仅在于练习作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笔者以为是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爱读善读,最终达到不用教师的指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课外阅读选本,用意亦复如是。学生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古人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这一切无不向我们昭示着阅读对写作的莫大作用。

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却发现了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情况: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大,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尤其是在家中,多数家长在工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没有为学生课外阅读树立榜样,再加上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也较少督促子女去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心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看法:孩子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很好了,至于阅读课外书籍权做附加作业可有可无。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另一方面,很多学校虽然设有图书馆、书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但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位;而语文课堂上也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所脱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比较盲目,多数纯粹地为读而读,看似热热闹闹,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读书随意性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长期地读书,不能把一本书读完读好。多数学生没有很好地通过阅读去丰富写作知识,更不能灵活运用阅读中所悟到的写作方法。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平淡无味、套路陈旧,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很好地把阅读和写作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单元主题及时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单,加强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切实加大阅读方法的指导检查,建立阅读的评价考核激励制度,从而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互动效应。

三、“一行白鷺上青天”——爱想象

有人说,“孩子是想象的天才”,这话一点也不过分。见到草丛上的露珠,谁能想到孩子们认为是小草的泪珠、天上的星星、小兔的眼睛……面对这些丰富的想象,教者若给予的不是鼓励、肯定,学生肯定会立即关上想象的大门的。我们固然要坚持写作符合生活实际的原则,但是我们不能教条地将其理解为处处写实。写作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许多想象较为离谱,甚至是社会垃圾文化的“结晶”。如有些学生不去背诵《唐诗三百首》,整天却乐衷于将古诗改得面目全非,写诸如“学不在勤,偷看就行”之类的句子。记得笔者班有一个叫杨南溪的孩子,有天和某同学斗嘴,那个同学故作垂涎三尺状叫着:“南瓜地里有个洋南瓜……”其实能有此“佳作”诞生的学生肯定是既聪明又调皮的,只要教师注意引导,他一定能创作出真正的佳作的。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阵心香溢出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难忘慈母心”……学生原本就是想象大师,若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一定会勇敢地随那“一行白鹭上青天”的!

四、“一枝红杏出墙来”——爱张扬

回首以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曾一度步入误区,总喜欢让学生年复一年地写什么好事,写有意义的事、新鲜事,结尾还喜欢来个“画龙点睛”,结果大多不是空喊口号,就是和政治态度挂个钩。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对生活的一些独特真实的感受,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思维局限,懒于思考,写起“我的老师”,皆是带病上课,冒雨为学生补课;写起“我敬佩的一个人”,多是捡了钱包拾金不昧,雨天让伞舍己为人……老掉牙的事写了又写,教师改起作文总有“似曾相识”之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真诚便是美,教者再也不能被那些条条框框所禁锢了,要还学生自由,还学生以选材立意的广阔空间。首先,应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敞开自己心灵的窗户,抒写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畅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只要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就行。其次,在文章表达形式上、文章体裁上、命题上,也要大胆放手,鼓励他们运用语文课堂或课外阅读中的所学所知,不拘一格。当你俯下身来,去洞视学生眼里的世界时,你一定会为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张扬个性而喝彩!

如此,把“爱”的拐杖交给学生,相信它一定能帮学生走好作文之路!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八小学?摇?摇?摇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猜你喜欢

好作文课外阅读习作
好作文从“欣赏”中来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作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