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方法,指导小学生走出习作困境

2018-08-30苏桂芳

新教师 2018年5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生活

苏桂芳

为了解本校小学生的写作现状,笔者针对五年级294名学生展开调查和分析。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境是:1. 不懂“写什么”;2. 不懂“怎么写”:3. 不懂“怎么改”。这三大困境,源于学生不能够将习作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何走出这重重困境,让学生爱上习作,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激活学生生活,解决“写什么”

1. 会实践——积“生活素材”。要写出诚实的、真实的话,应该去寻找源头——丰富的生活。教师学期初的备课,要先备整册教材,要整体把握一学期习作的要求,要熟知哪些单元的习作需要先为学生创设活动。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描写一个场景”,教师可以在习作前组织年段的拔河比赛,让学生人人体验比赛的激烈。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借助学校开展的各种月份活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敏锐观察、捕捉、记录有意义现象,从而获取感性的材料。

2. 巧整合——从“生活”选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写记叙文改成了写“记实作文”,进一步强调内容和情感的真实。记实作文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获得真实的体验,能够说真话、说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去挖掘日常的交际活动中的小事,产生一种不吐不快之感,从而去写真实,抒真情。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给西部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说说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从以往的习作中笔者发现,对学生而言,给一个陌生的对象写信,无非就是介绍自己及家乡、学校的情况,想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等,习作千篇一律,无真情实感可言。怎么把这次的习作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一起呢?结合学校外来员工随迁子女流动性大的这一特点,笔者把习作写信的对象锁定在“刚转学回贵州”的孩子身上。因为是熟悉的对象,学生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信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具有捕捉生活点滴瞬间的慧眼,能巧妙地把习作要求与生活进行巧妙整合,方能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学生只有不断积累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才能真正突破“写什么”的困境。

二、搭建多样“脚手架”,教会“怎么写”

1. 习得习作方法,巧练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引导学生知道“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怎么写”:既要引导学生如蜜蜂采蜜似的积累语言,习得写作方法;也要能创造各种习作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语言、“实践”写作方法。例如:《穷人》第9~11自然段中,连续运用省略号表现桑娜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非常经典。教师可以这样设计:①品读、揣摩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时想到些什么,为什么。②这段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③有感情地朗读。④创设情境,练笔。运用连续省略号,描写以下一种心情:课堂上你开小差了,老师盯着你看,你不安的心情;手握着没考好的试卷迈进家门,你忐忑不安的心情;爸爸妈妈出门了,你偷偷打开电脑玩游戏时紧张的心情……

2. 借助“思维导图”,会布局。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简明扼要的框架图。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分层结构,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框架搭建起来,避免条理不清的毛病。例如,在交流“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时,笔者引导学生分别用两种颜色画出两个分支:一是表达思念之情,二是对“手拉手”活动的建议。在每一个分支之下再用不同的颜色分出不同的枝干,将每一方面要述说的内容进行细化。如在“表达思念之情”下画出三个枝干:询问同学近况、讲述学校的情况、讲述班级的近况;在“手拉手”活动建议之下画出两条枝干:联系的方式、开展活动的内容。这样,整个框架就搭建起来了。习作时,学生看着思维导图来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一目了然,思路清晰,有条有理,也易于避免习作上主次不分或面面俱到的毛病。

3. 给予“词语宝典”,写具体。每次习作,教师总再三强调“重点部分要写详细”,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经常是“头重脚轻腹中空”。如,学生在写一场校园足球赛的习作中,单“踢”字就反复用了十几次,这是名副其实写踢球,可读起来却味同嚼蜡。此时教师就要发挥“导”的作用,适时地给予“词语宝典”帮助——带球过人过程会有拨、拉、扣、挑、捅、推等动作;抢截球的时候就会用到堵击、逼堵、断抢、争顶、铲踢、大脚解危、破坏过人等动作;射门环节会有踢、顶等动作;当身体失去平衡时有倒地卧射、凌空射、跃起头顶、倒钩、跨步捅球、铲射等动作。守门员的身体姿势有原地站、跳起、倒地接扑球;接球动作有双手接、单手击、头顶、脚踢挡球。这样的训练,不仅练语言,更是练观察、练习惯。这是解决“写不好”的关键和根本。

三、多层次修改,努力“写得好”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何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进行。

1. 引导——自主修改。要从第一次习作开始引导。第一步,给足时间多遍朗读草稿(至少5遍)。读的过程中,发现错别字、漏字、语句不通的立即修改。在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时,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倾听个别学生(特别是中下水平的学生)朗读。发现问题,当面指出。当学生自主修改完后,认真誊写,要再读一遍自己的作品。

2. 实践——合作互改。 首先教师利用展示台,面向全体学生批改两篇学生作品,要求学生认真看,思考教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批改的,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接着分小组进行批改,每组6人,每人必須把小组所有成员的作品读完,读的过程中要在不理解之处提出希望作者补充讲述清楚的问题,然后签名。

3. 取经——集体赏评。 讲评课上,教师先从“拟题、精彩句段”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展示学生的精彩作品,并引导学生赏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到习作成功的自豪感。接着,呈现习作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不足,并进行“修改”。最后,再次修改习得方法,提升自己的习作。

4. 展示——激发习作热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比如,可以按每次习作的不同内容编印出不同主题的班报。班报里展示的既要有精彩的、完整的文章,也要有句段,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班报上寻得自己的名字,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更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QQ空间、博客、班级的家长QQ群上,与他人交流、分享,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信心投入到习作中。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东孚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生活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