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钢琴伴奏综合能力提升的三个层面

2018-08-30李梅

艺术评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综合能力能力提升

李梅

摘要:伴随着人们对声乐文化艺术的需求逐步提高,教育部门對声乐文化艺术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的高校相继开设钢琴音乐课程,随着钢琴伴奏教学的发展深入,随之而来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就针对学生的钢琴伴奏综合能力提升,从思维观念层面与理论实践层面以及演奏技巧层面的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钢琴伴奏 综合能力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046-02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高校对于钢琴伴奏艺术的关注逐步增多,但是在实际钢琴伴奏教学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钢琴伴奏者伴奏能力弱,理论实践不强,弹奏技巧不熟练,这些都是钢琴伴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一、钢琴伴奏综合能力提升的思维层面分析

我们从科学的眼光来分析钢琴伴奏,钢琴伴奏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项音乐艺术,而是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因素在当中[1]。因此就要提升钢琴伴奏者的综合能力,就要求钢琴伴奏者具有丰富的独特想法,来应对钢琴伴奏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为了使钢琴伴奏者能够及时有效的适应钢琴操作,就必须针对钢琴伴奏者的操作协调性与临场适应性等职业素质进行加强,提高钢琴伴奏者自身的钢琴演奏音乐素养,从而升华钢琴伴奏音乐艺术[2]。

由于受钢琴伴奏结构特殊性的影响,其演奏难度也是并非一般演奏乐器所比拟的,相应的钢琴演奏作品的难度也要比一般演奏乐器难得多[3]。所以,高校在培养提高学生钢琴伴奏技能,要充分考虑到钢琴伴奏结构的特性,应当先解决学生们对于钢琴伴奏的认识观念问题,然后再逐步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理论知识及钢琴伴奏演奏技能,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钢琴伴奏教学目标。高校在开展培养学生钢琴伴奏技能时,首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钢琴伴奏思维观念,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了解钢琴伴奏的核心结构,有利于学生接受正确的钢琴伴奏指导。在对学生开展引导正确思维观念的同时,特别要注意给学生思想输入钢琴伴奏时的多方兼顾观念。具体的指导学生,在实际的钢琴演奏活动当中每个人组成一个整体,每个人的发挥水平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整个演出的质量。也就是说,钢琴伴奏学生在进行演出中,不仅是要保持高水平的弹奏状态,还要兼顾到其他的合作伙伴,使整个表演可以顺利完成。反之,如果演奏钢琴伴奏的学生只顾及独自弹奏钢琴,而不顾及别的演出者,就会出现演出者之间的不和谐的场面。其次,要培养演奏钢琴学生与表演学生彼此间的配合。一场音乐演出中,演唱的学生会按照演出策划的内容依次进行演唱,由于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会出现声音音调变化、语速节奏快慢等方面的变化,所以,这就要求背景音乐弹奏者要始终与演唱者保持思想观念的一致性,相互之间的高度默契。最后,是要培养学生钢琴伴奏的立体层次思想观念。由于钢琴的结构复杂不同于一般乐器,所以也要求钢琴弹奏者必须对钢琴乐器所涉及的内容有着充分的了解,以便应对钢琴的其他复杂情况。钢琴演奏者培养钢琴伴奏的立体层次思想观念,有利于提高与演唱者的默契一致性。

二、钢琴伴奏综合能力提升的理论实践层面分析

(一)实践能力的提升

学生具备正确的思维观念是提升钢琴伴奏综合能力的基础,由于钢琴伴奏对钢琴伴奏者有着严格的技能要求,所以只是提升钢琴伴奏者的思维观念是不够的,还要提升伴奏者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伴奏者综合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升。钢琴是一种能将艺术理论与弹奏技巧相融合的乐器,只有具备良好艺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素养的伴奏者,才能将钢琴艺术之美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这样音乐表演才会提高观赏性。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高校在培养学生伴奏钢琴曲能力时,要把培养学生钢琴伴奏的技能水平放在第一位。例如,对指位的弹奏变化、手腕的力度大小、钢琴踏板适度运用、节奏的快慢改变等一系列钢琴弹奏技术进行正确指导。再有就是,高校要培养学生的钢琴艺术理论能力。钢琴艺术理论是学生实施钢琴伴奏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深入的理解钢琴曲弹奏的音乐结构,才能理解到钢琴音乐艺术的精髓所在,表现出钢琴的艺术之美。比如说,要牢记钢琴曲弹奏要领,对旋律、曲调、调式、节奏等侧重点进行巩固练习。另外,指导钢琴音乐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音乐技术能力,也是为提高学生钢琴伴奏素养提供保障,拓宽学生钢琴曲演奏知识面。

(二)钢琴伴奏者心理素质的提升

除了提升钢琴伴奏者的艺术理论与实践能力之外,还要提升钢琴伴奏者临场时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虽然不像钢琴弹奏技能那样需要严格练习,但是心理素质对于钢琴伴奏者的技术发挥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伴奏者在参加演出时,难免会出现紧张情绪,导致演奏发挥失常的现象发生,针对此种现象,高校在指导学生钢琴伴奏时就要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例如,教授学生在临场如何调整心理、模拟演出中发生突发情况的处理办法以及心理辅导等指导措施,来帮助伴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另外,在指导提升伴奏者心理素质的同时也要讲究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性格,用不同的培养方法。

三、钢琴伴奏综合能力提升的演奏技巧层面分析

由于钢琴是一项对技术有很强要求的演奏乐器,所以高水平的弹奏技术是演奏好钢琴伴奏的基础。因此高校在培养学生钢琴伴奏能力时,要加强伴奏者的手指能力训练,其中要侧重对伴奏者手指的协调力、灵活性、柔韧性等指部动作进行训练。使钢琴伴奏者能够提升弹钢琴的技术能力,不会因技术能力不足而影响伴奏效果。在实际教学培养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弹奏指法的合理运用,这点由于较为基础,所以往往被教育工作者所忽视。因此,在教学培养中可以先选取一些较为短篇的钢琴谱进行弹奏练习,循序渐进的提高练习水平。

(一)对歌曲风格、曲调、调式等内容掌握

伴奏者首先要对歌曲的风格、曲式、调式、调高等进行总体把握,伴奏的总体设计最好依据这些因素来确定。正确地对歌曲进行总体分析能促使伴奏者把握好歌曲风格、深化主题、制造气氛,能够让听众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是整个伴奏最为关键的一步。歌曲是属于进行曲风格、儿童歌曲风格、抒情歌曲风格,还是其它风格,取决于歌曲的题材内容、结构形式、风格特点以及其他方法等。不同风格的歌曲采用的织体是不一样的,选用的织体要有助于表现歌曲的风格,如我国民族声乐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学生往往在对歌曲进行即兴伴奏时不能很好地强调民族和声的特点。“偏音”处理得不够合理,没有用五声音阶中的音去替换,故而显得非常别扭,所以,在配伴奏时要依据歌曲的调式、调高,突出歌曲的地域性和风格特点。另外,歌曲的段落对比要依据曲式来定,要做到编配层次清楚,就要把握好歌曲的曲式结构,要了解什么是二段体、三段体、单三、复三以及副歌性质的二段体等。

(二)注重和弦选配的合理性

和弦的选配一般也要以歌曲的调式、调高曲式结构和风格特点为依据。儿童歌曲和进行曲风格的歌曲选配和弦时要尽量选用正三和弦,为了强调属和弦的地位,也为了追求色彩的对比,在终止或半终止处可适当的运用重属和弦;抒情歌曲的和弦则要多用副三和弦来弱化功能和弦的倾向性,强调各组和弦之间相对自由连接和转换,从而产生较为新颖的和声音响。在配置我国民族调式歌曲时也可以采用西洋大小调的模式。例如,如Ⅲ级和弦“3、5、7”中的“7”可以用“6、1”来替换,如果该和弦是明亮色彩的则用“1”来替换,柔和的则用“6”来替换,依次类推。

四、结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声乐艺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通过开展钢琴伴奏艺术教学活动,也使得钢琴伴奏艺术得到了有利的发展。但是,高校钢琴伴奏相关的教学工作中还是存在着问题,在实际钢琴伴奏教学中对于钢琴伴奏综合能力提升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针对此问题的,要从提升钢琴伴奏者思维,提升钢琴伴奏者的理论实践,提升钢琴伴奏者演奏技巧这三点来解决。钢琴伴奏只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才能使钢琴伴奏艺术得到良好有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娜.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刍议[J].大众文艺,2017,(24):188.

[2]刘艳晴.浅谈从钢琴独奏者到声乐钢琴伴奏者的转变[J].艺术评鉴,2017,(24):51-52+60.

[3]祝福.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J].名师在线,2017,(24):59-60.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综合能力能力提升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