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钝感力》有感:人生若是没有厚度
2018-08-30安志强
安志强
钝感力不是让我们变得迟钝,而是让我们要有明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去面对人生各种挑战。
我本来不是一个喜欢看文艺散文的人,但拿起了渡边淳一先生所著的《钝感力》一书,没想到读得很快,因为先生所述,皆为其生平所感所想。而我马上就要进入不惑之龄,倒是也能对先生书中所说有所感悟。
渡边淳一先生的背景其实和鲁迅先生很相似,都是先从医后从文。医学是一个很综合的学科,生物和化学是其基础,而生物和化学又都是以试验数据作为依据,按道理说都是理性的行业。但鲁迅先生和渡边淳一先生所著之书,对感情描写细腻得很,倒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渡边淳一先生的从医背景,让他在此书中从医学角度举了不少例子,通俗易懂。
“钝感力”这个词从表面上解读,就是让你的人生不要那么敏感,与当下流行的“佛系人生”很相像。正如书中所说:你的消化系统太敏感了,就很容易上吐下泻;你的免疫系统太敏感了,就很容易各种过敏;你的情绪太敏感了。就很容易受其他人情绪的影响,导致易怒、暴躁,又或强行克制自己,导致抑郁、焦虑,现代社会这种超过心理负荷的压力其实恰恰是癌症高发的原因之一。
我对渡边淳一先生很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文人生涯的开始和日本社会发展的变革有着很大的重叠性。渡边淳一先生1958年从札幌医学院毕业,从事了十余年的医生职业之后,在1970年发表作品《光与影》并获得了直木奖,由此开启了他的职业文学创作生涯。这个历史时段很有意思。日本在经历二战之后一直处于美军的直接驻军管理之下,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成为了美国在远东的兵工厂和前沿基地,获得了美国大量的物资援助。而二战战火对日本本土的工业体系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财阀制度被保留下来,整个社会制度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借助朝鲜战争,日本的工业获得了大量的订单从而重获生机。同时,日本又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人才培养一直很受重视。社会经济力量恢复之后,日本从1955年开始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黄金发展时期,借助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再看中国,中国在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到今年刚好是40年。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整个社会在思想、经济结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lO年,中国在国民经济总量上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这30多年和日本当时的十几年何其相似。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与思想的前进。日本人民在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之后,经济进入了一个发展缓慢的阶段。老龄化也开始成为社会问题。当下中国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党中央从“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调整为“强调经济发展质量”,强调各方面进入新时期。与此同时,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相似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对于同位于亚洲地区的两个国家。在文化方面会不会有相似呢?渡边先生经历了日本高速发展和进入稳定时期的阶段,其大量作品都是在这两个阶段交接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大量的社会现实。前段时间引起火热讨论的“油腻中年人”一词,和渡边先生笔下的迷茫中年人何其相似。先生笔下的各种感情纠葛和家庭问题,在当下社会又何不是处处在发生?
正是如此,先生的《钝感力》的确让我颇有感触,但我并不完全赞同先生的观点。在本书的翻译或者各种推介中。都把“钝感力”直接解释为“迟钝的能力”,这让我有点疑惑不解。简单而言,迟钝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生理天性。带着这个疑惑我开始了阅读之旅,一点一点随着先生的叙述走了下去,觉得迟钝的能力并不能完全表达先生的意思。或者先生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
迟钝的能力,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其特点就是要让人变得迟钝。但是谁会喜欢一个迟钝的人呢?谈恋爱的时候,女孩子生气的原因往往就是男孩子不懂自己的心思,太遲钝。工作中,一个领导会喜欢一个迟钝的下属吗?工作效率又从何谈起呢?仔细读下来,我认为先生是在讲人生的厚度,希望我们能有厚度,进而才能宽容,才能宽宏,才能平静地对待那些扰乱我们的外界因素。一个人的厚度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这必然和人生经历有关,与家庭环境、成长环境、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感情经历等诸多因素相关。大同世界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人都一样,而是求同存异,正因如此,每个人的人生才各有精彩。有人平和、有人急躁、有人易怒、有人木讷,谁又能希望生活在一个所有人都一样的世界里呢?
既然不同,为什么我们又要求大家都去追求厚度呢?渡边淳一先生在书中也有自己的论述。举一个例子。渡边淳一先生讲到朋友们一起去吃料理,因为食材不新鲜,大多数人都上吐下泻,唯独有一个人因为从小生活环境较差,身体没有反应。他很苦恼,向先生倾诉,先生开导他:正是因为你从小经历的环境和其他人不一样,体内的菌群种类比其他人更多,因此抵抗外界细菌的能力更强。从这一角度讲,一个人体内菌群比其他人更多,也是一种厚度。先生也讲到,他很担心现代生活的无菌化追求会消弱日本民族的抵抗能力,因此才提倡不要过分讲究卫生,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看到这里我深有感触。我的一位亲戚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职业习惯,他极其讲究卫生,但只要稍微吃一点不新鲜或者冷热不均的食物,就容易患肠胃炎、拉肚子。这是我们从生理健康上讲厚度。那么人生呢?工作呢?先生在书中又讲到另外一个例子:他刚从业的时候,跟随一位很有名气的主任医生,这位医生做手术的时候经常对身边人怒吼,许多人都受不了,唯独有一位年轻医生从不介意。这位年轻医生后来成为某一家大医院的院长,生性一直乐观开朗。
看到这里,是不是让人觉得我们可以随性而为,根本不要介意别人的态度呢?我个人认为这样理解的话,就把先生的想法理解浅薄了。先生要讲的厚度,是要放在大格局里理解的。那位年轻医生,不在乎名师对他的恶劣脾气。紧随名师学习,提升了自身的医学能力,才有了后来事业的提升。一个人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追求,才能够平静对待追求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负面因素。什么样的人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呢?理想和信念不坚定的人,以及自身认知和专业素养不够的人。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如果我们自身的业务素质不够高,我们又怎么去做业务决策,或者给领导提供决策的信息呢,很多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选择。一个方法是把所有的信息都提供给领导,让领导自己去做决策。另一个方法就是自己不做决策和判断,把责任推给外面的人,让外面的人做判断,自己再去给领导汇报。这两种方法说白了,都是自身没有厚度。把所有的信息都提供给领导,并不能帮助领导去做决策,反而增加领导做决策的难度。不同的岗位层次需要不同的工作能力,处理不同的信息,做不同的决策,只是做一个信息的简单总结,是无法完成工作的。第二种方法的问题在于责任心的问题。而责任心往往又和工作能力相关。只有我们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提升自身的厚度,我们在做各种决策的时候才能有平静的心态,面对各种无理的指责或者负面情绪时,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中没底,才会自乱阵脚,才会显得敏感和焦虑。
钝感力并不是要求我们对什么都无所谓,而是要我们分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先生在书中讲到。提升自身的免疫能力,才能对各种环境不敏感。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提升我们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不慌乱、面对各种负面情绪时不焦躁,稳步前进。不要去抱怨别人对自己如何,多把精力放在自身的工作上面,自身的强大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抵御低级负面情绪的影响。
钝感力不是让我们变得迟钝,而是让我们要有明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去面对人生各种挑战。有了自己的人生厚度,才能活出人生的高度。重剑无锋,大巧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