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金口镇
2018-08-30宋佳
宋佳
或思索,或小憩,抑或魂牵梦萦,金口镇用独有的城市温度和人文气息,凝聚并释放着属于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情怀。
青石老巷,串联薪火传承的人文脉络;梧桐凤凰,点燃朴实无华的城市温度。
在不少人看来,青岛这座建置百余年的城市,俨然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殊不知,青岛的城市根脉可追溯到金口古港。而金口镇的文化沉淀,则扎根于即墨区东北部的这片村落——凤凰村。
放眼望去,饱受洗礼的凤凰山在冬日山头一片金黄的辉映下,亦然“神态自若”。在这片承载着两百余户热情朴实的村民的热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世代流传至今的相对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
沿着村中一条石板小巷往北走,几处老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两侧,在村民房锡礼的指引下,一处门牌上雕刻着“房格老宅”的古朴院门映入记者眼中。阳光照射在斑驳的石缝中,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恍然,不知今夕是何夕。
青石路悠悠,蜿蜒向东。褪却铅华的古朴,滤去喧嚣的沉静,映入眼帘的青石路狭窄僻静,仿如纵跨百年历史。眼前这栋“房格老宅”是凤凰村保存最古老,也最能代表凤凰村老房子的特色,凤凰村村民房锡礼老人是这栋老宅宅主的后人。整体设计风格恢宏大气,工整考究,尽管没有雕梁画栋之华丽点缀的加持,但其精致细腻的砖雕和气韵生动的挑檐仍彰显其超凡脱俗的气质。走近细细品之,用砖砌出的线脚和立体雕刻装饰的门框,使得大门“檐下有瓦,遮风挡雨”;两座石鼓刻有葫芦的图案装饰,饱含福泽的美好寓意,也彰显着老宅主人身份及地位的尊贵。
相传,宅主房格生于雍正年间,持家教子有道,读书明理,爱国爱家,清正廉洁,并将“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作为家训,相继培养出了以二品大员、抗捻英雄房枫庭为代表的一代代优秀子孙,房格本人也于嘉庆年间诰赠武功将军。在短短200年的时间里,这里共走出七品以上大员28位,太学士46位。如此“风水宝地”,离不开房格为房氏家族遗留的传教子孙的优良家风。
“老宅是村里的宝贝,一砖一瓦都舍不得动”,房锡礼意味深长地说。自2010年至今,金口镇镇政府对凤凰村的老宅建筑相繼启动了保护性修缮工程,村内60余处老宅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悠悠的乡愁在这片墨水之滨的热土里滋养成长,这既是对万古千秋的人文历史不朽的镌刻,亦是对人文精神纽带的传承与绵延。
人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没有底气,文化自信是空谷回音的自我呼喊,没有文化自信,文化底气则是镜花水月似有实无。
以“房格老宅”为代表的老宅,不仅是凤凰村悠久人文历史的缩影,其一脉传承的精神内涵则是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亦是文化的底气。这座历经300年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的老宅,正如凤凰村人骨子里的那股刚正不阿与自强不息的精气神,也正是这股阳刚与忠义之气,弘扬起时代精神,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希冀与梦想。
寻迹金口镇的人文历史,不仅仅是商贾时期和农耕文化的挽歌,也是新时期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在嬗变的时代中积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既是文化传统和价值伦理的复归,也是奏响的一曲历史变迁交响曲。
凤凰村的未来将何去何从?这不仅仅关系着村中两百余户凤凰村村民的温饱问题,更是关系着青岛这座城市文史根脉的传承。金口镇经过科学规划,未来将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对凤凰村进行有限度地开发,打造成为一处保留原始风貌的特色旅游景观。在凤凰山脚下,村委组织村民种了千余棵枣树,计划开展大枣采摘和登山观光等活动,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凤凰古村,岁月静好。正如村口界石所书:“凤凰山上飞凤凰,好一派田园风光。景舒凤凰百果香,万绿丛中是故乡。”金口镇,亦根脉,亦故乡。这里是文化,是历史,是一本久读不厌的书卷。这里是情怀,是雅趣,是找寻内心安宁的港湾。或思索,或小憩,抑或魂牵梦萦,金口镇用独有的城市温度和人文气息,凝聚并释放着属于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