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湾化学前路

2018-08-30宋鑫陶

商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海湾青岛化工

宋鑫陶

海湾化学项目,被称为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成功的“一体化”循环经济样本。在三家企业合并重组后,依托港口的强大吞吐能力和优化的资源配置,海湾化学形成了“前港后厂”的集约化发展路径,打造了大循环的經济发展模式,成为化工企业转型发展的范例。

本组报道意在探讨海湾化学的转型之路,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下化工行业的转型与发展进行思考。

更名、重组

对于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化学”)来说,2017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明,海晶化工更名为海湾化学;9月,青岛碱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入海湾化学。在更早的2016年7月,东岳泡花碱偏硅酸钠装置转让给海晶化工。

至此,原本各自独立、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三家企业聚集到了同一个园区。海晶化工生产的烧碱是东岳泡花碱生产偏硅酸钠的基础化工原料,而青岛碱业苯乙烯装置所需的原料乙烯也是海晶化工生产氧乙烯的基础原料。所以,人们也在期待彼此上下游关联、原材料可以相互供给的三家企业的合并重组,到底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由于三家企业位于同一园区,海晶化工可以直接给东岳泡花碱提供高温烧碱、仪表气、蒸气,甚至化验分析也可以直接由海晶化工提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综合部副部长孙旭光介绍说,仅烧碱的运输费用一年就可节约200万元。同时每年可节约各种能源价值1000万元以上。此外,青岛碱业的苯乙烯装置也不必再重复建设低温乙烯储罐,而是直接由海晶化工供应乙烯,碱业生产中所需的氮气、蒸气以及控制系统。海晶化工均可提供,这样每年可节约资金2亿元以上。

减少了人员、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能、提高了效益,对于海湾化学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太划算的经济账。

海湾化学的前身是海晶化工,是更早之前的青岛化工厂,始建于1947年。1999年,青岛化工厂改制成立海晶化工,生产聚氯乙烯、烧碱、液氯、盐酸等十几个产品。2010年,海晶化工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奠基。企业曾多年入选青岛市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集体。作为青岛市最大综台性化工企业——青岛海湾集团在南部园区布局的重要一子,海湾化学的重组也被看做是海湾集团一体化战略布局形成的重要节点。标志着集团一体化发展战略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2010年明,总投资11亿元的双桃精化搬迁项目,在平度新河化工基地开工建设,拉开了海湾集团搬迁的序幕。之后,董家口石化深加工及液体化工品仓储项目也逐步启动。“一南一北”两个基地将成为海湾集团在化工领域实现企业二次腾飞的重要依托。按照规划,整个搬迁工作将历时10年,耗资180多亿元。

“平度新河临近潍坊、济南,董家口是新兴航运中心,选择这两个地方,交通便利,可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同时也利于产品‘走出去,这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海湾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建设“一南一北”两个基地,是集团未来发展的一次重要“战略布局”。“这次搬迁,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搬家。企业希望运用高新技术对现有技术和装备进行改造,努力做到清洁生产和现有技术、装备升级,实现装备的大型化、自动化,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并同时新增产业链下游项目,与现有产品结成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形成产业集群与循环发展的格局。”

一体化与“1+1+1>3”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企业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我们这种‘一体化。战略可以实现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作用,一石三鸟。”孙旭光说。

孙旭光说的“一体化”战略,是海湾集团战略布局的一个长远策略。由集团早期提出的公用工程、仓储、物流环节的“一体化”发展为现在的“规划建设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仓储物流一体化、智能管理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战略,并被视为未来发展一以贯之的策略。

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海湾集团建立了园区统一的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运用清洁生产工艺对废水、废弃物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根据各主体项目需求集中配建了水、电、汽等公用工程,并对后续项目建设从通盘考虑做了充分预留;建成了各装置间管廊管路及罐区、码头等仓储设施连成一体的输送管网,使原料、能源、产品能够安全、快捷地送达,工厂和港口实现一站式直通运输;正在实施的SAP ERP项目将打造一个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水准企业运营管理平台;计划引进有关安全、资金、人力资源等其他外部专业管理手段,进一步对各企业要素资源进行整合,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这些举措,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原料采购、能源供应、物流仓储等生产环节的成本,降低企业管理环节的成本。还可以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海湾化学项目来说,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的收益是直接的。“通过一体化发展,员工减少了一半,劳动强度明显降低,产能却增加了一倍。这一减一增之间,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同时,各种损耗大幅降低,光工业用水一天就可以节省1000多吨,一年下来就是36万多吨。”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于英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

依托于“一体化”战略,重组后的海湾化学不仅可以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发挥集聚优势,还达到了“1+1+1>3”的组合效应。

2017年,是海湾集团南北两个园区搬迁项目正式规模化投产运行的第一年。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曾在2017年海湾集团一体化发展暨海湾化学重组成立大会上说,“如果按照海湾集团规划建设的产品项目全部达产测算,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将下降到0.65吨标煤,不到搬迁前的三分之一;员工从搬迁前的近万人已经精简为不到3000人,销售收入则从搬迁前的不足60亿元到项目全部达产将超过百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可提高近6倍。”

环保与绿色

上世纪90年代,机制落后和需求下滑给青岛化工企业带来了严峻的生存难题。此外,环保问题和发展空间受阻。更是给企业雪上加霜。青岛化工企业出路何在?

有人提出:“只要蜷缩在老城区,青岛化工就不能实现集群化、一体化发展。唯一出路是进行大规模搬迁,而且要在搬迁后全面升级,从环保、规模、技术上脱胎换骨。”搬迁似乎是唯一出路。

2010年,海湾集团启动搬迁,并做了10年规划。如今,7年过去了,很多成效已经显现。在位于董家口羟济区的海湾化学企业回区里,除了一个个大型生产装置,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也看不到进进出出的货车,这与传统化工企业留给我们的印象已经迥然不同。

“搬迁后,我们全面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大量的高端设备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替代了人工,现在企业平均每个生产单元现场只能看到一两个人在巡检,其他都是自动化控制。”孙旭光说。

“没有污染的产品,只有落后的工艺”。要实现环保,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依靠技术的进步。为此,海湾化学先后引进了英国英力士专有工艺技术,生产VCM及通用型、特种PVC树脂产品;引进美国德西尼布石伟公司的乙苯脱氢法清洁生产工艺生产苯乙烯;引进日本氯工程先进的离子膜电解技术,生产高品质烧碱;引进德国技术,建设包括50000立方储罐在内的低温乙烯储运装置。这些在安全、环保、节能与循环利用等方面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不仅全面提升了项目各装置在安全、环保、节能与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水平,带来了超过百亿元的年收入,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质的提升。

环保和绿色,是海湾化学一直倡导的发展理念,也是化工企业的转型之道。董家口港区,这个具备完整循环经济链条的现代化港区,有着深水大港的优势和便利的运输条件,对于重组之后的海湾化学项目来说,新的发展似乎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海湾青岛化工
半封闭的海湾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人鱼海湾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
初识海湾女神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