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度的关系看物体的沉浮
2018-08-29任德新
任德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158-01
浮力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而根据物体沉浮的条件的计算,学生更是难于掌握。课本上是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沉浮的,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F浮 现在我们能否换个角度,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沉浮呢?事实上通过课本上浮力知识的学习以后,学生基本可以得到这样的直观判断:实心物体,如果ρ物<ρ液,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如果ρ物=ρ液,物体悬浮于液体中,如果ρ物>ρ液,物体就处于沉底状态,可是,这种定性的规律只能帮助我们对物体的沉浮做出判断,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帮助,那我们能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定量的关系呢?如果利用物体的沉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加以推导,我们是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的。首先我们来看漂浮的物体,因为漂浮时F浮=G物,即ρ液×V排×g=ρ物×V物×g,整理可得:ρ物∶ρ液=V排∶V物。我们可以理解为:实心物体如果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且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占比等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之比。进而理解为:漂浮的物体,其密度越接近液体的密度,它浸入液体的体积占比将越大,如果物体的密度增大到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将整个浸入液体中,就处于悬浮状态了。 我们再来看看沉底的物体,沉底的物体整个体积都在液体中,怎么寻找它们之间的密度关系呢?其实沉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自重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上寻找它们之间的密度关系。因为G物=ρ物×V物×g,而F浮=ρ液×V排×g,且V物=V排,兩式相除可得:ρ物/ρ液=G物/F浮。即:实心物体如果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将处于沉底状态,且物体密度是液体密度的几倍,物重就是浮力的几倍。 现在我们对物体的沉浮条件,从密度的角度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实心物体如果ρ物<ρ液,物体漂浮在液面上,且物体浸于液体中的体积占比等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之比;实心物体如果ρ物>ρ液,物体就处于沉底状态,且物体密度是液体密度的几倍,物重就是浮力的几倍。如果学生理解了这种定量的关系,关于沉浮条件在脑海中有了这些知识构架,就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进行沉浮的判断和相关浮力大小的计算,下面我就分三种情况各举一例说明。 1.一木块放入水中漂浮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求木块的密度,若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时,露出了的14体积,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漂浮时,木块有35的体积入水,则ρ木=35ρ水=0.6×103千克/米3,而ρ液=43ρ木=0.8×103千克/米3,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题目一读完,脑海中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2.一个密度为0.4×103千克/米3的木块和一个密度为1.6×103千克/米3塑料球栓在一起放入水中恰好悬浮在水中,试比较两物体的重力大小以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要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两物体整体悬浮于水中时,其整体混合后的平均密度应该等于水的密度,而从木块、塑料和水三者的密度系数0.4 、1.6 和1,我们不难看出,水的密度刚好是木块和塑料密度的平均值,而两个物体只有等体积混合时,其整体的平均密度才是它们密度的平均值。因而我们可以断定:木块和塑料球具有相等的体积,从而得出结论: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但塑料球的重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3.等重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入酒精和水中,比较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如果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判断的话,铁块的体积大,可是酒精的密度小,铁块受到酒精的浮力跟铜块受到水的浮力大小还真不好直接比较,但是运用以上沉底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铁的密度是酒精的798倍,即铁的重就是铁受到酒精浮力的798倍,则铁受到酒精的浮力等于879G,同理:铜块受到水的浮力就等于1089G,故铜块受到水的浮力大。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学好物理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做好巩固性练习,而盲目性的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效率低,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物理模型,掌握规律掌握技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