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标准与小学数学教学
2018-08-29舒永欢
舒永欢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课堂教学也相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推动了课堂教学全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去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标准;融合贯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137-02
1.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者,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平台,营造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二)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李老师昨晚做了一个美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美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在我们校园的荔枝树附近的地下有一箱宝藏,但是老师怎样找也找不着,同学们想不想在屏幕上帮老师找一找。”(出示多媒体课件)“想”。孩子们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指着屏幕说:“宝藏在荔枝树的西南方向。”有的同学说:“不对,应该是西偏南20度的方向。”“南偏西70度的方向也可以。”另外一个同学说。“有了准确的方向还不能找到宝藏,还得知道从哪出发,距离是多少才能找到宝藏。”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知道了確定某种物体的正确位置必须要知道出发点、方向、距离。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这样的情景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说:“同学们,只要你们说出你的生日的年、月,我就能说出你的出生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是月大还是月小,大家想试一试吗?”学生兴趣盎然,争着先说。回答了学生后,我接着说:“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想”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年历卡,分小组讨论,寻找奥秘。很快学生就发现秘密,知道了什么情况平年或是闰年、是月大还是月小,同时记住了二月是特殊的月份。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合作交流、体验,自主探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以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从中央教育台上接收的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了记忆,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把圆这个新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求出面积,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拼图,讨论。然后汇报研究结果:1小组:分的分数越多拆出的图形越象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再乘以三角形的个数,就得到圆的面积。(利用多媒体从平均分4份开始演示,然后翻倍演示。)学生感觉神奇极了,自然自语地说:“真象三角形。”2小组: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也就是圆的半径,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的面积。(同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证实学生得出的结论。)这样通过多媒体资源教学使本节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在交流中有所发现,在操作中学有所得 ,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拿出了4个苹果,让学生讨论怎样分给班长和学习委。学生1:班长辛苦分3个,学习委分1个;学生2:难道学习委就不辛苦吗?该分3个,班长分1个;学生3:他们各分2个,这样才公平。然后再接着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他们俩,怎么放?(学生分组切、摆放,学生4:1个都不够,应该一人一半,也就是1/2个)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导出本节新知识。最后再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每人分多少个?(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学生5:每人分半个的半个,用分数表示我想应该是1/4个)。此教学环节通过创设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分苹果中观察、感悟、交流、探讨突破了“平均分”这个难点,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