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2018-08-29唐艳
唐艳
[摘要]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炎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新生儿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Ⅰ度静脉炎4例,无Ⅱ度以及Ⅲ度静脉炎者。对照组中,Ⅰ度静脉炎6例,Ⅱ度静脉炎6例,Ⅲ度静脉炎2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8.00%(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于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开展综合护理,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静脉炎;输液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3-0154-03
Preven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phlebitis in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
TANG Ya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cheng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Gucheng 4417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prevention of phlebitis in neonates with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 Methods 100 neonates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nursing methods,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m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4 cases of degree I phlebitis, and no degree II and III phlebiti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6 cases of degree I phlebitis, 6 cases of degree II phlebitis, and 2 cases of degree III phlebitis.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m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6.00%, 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00%(P<0.05). The duration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for children who received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crease the retention time of indwelling needle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y, which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f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nate; Phlebitis; Infusion therapy
靜脉留置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临床上对于需要长时间、多次接受静脉输液的新生儿,通常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在缓解新生儿痛苦的同时[1],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2]。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这种情况的发生和操作不当、药物刺激以及患儿自身有着必然的关系[3]。为了探寻有效的护理方式,全面预防静脉炎,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受试者家属知晓实验过程,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9 例,女21例,胎龄 27.15~40.62周,平均(37.52±2.14)周。早产儿12 例,足月儿 38例。出生时体重为2.4~4.8 kg,平均(3.5±0.3)kg。Apgar分数为(8.7±1.1) 分。观察组中男28 例,女22 例,胎龄28.59~40.21 周,平均(37.89±2.28)周。早产儿11 例,足月儿39 例。出生时体重为2.5~4.9 kg,平均(3.6±0.4) kg。Apgar分数为(8.7±1.2)分。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含选择合适的血管开展穿刺,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4-5]。定期对患儿的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加以观察,查看是否存在变色、肿胀、渗液等不良情况,如果存在应在第一时间完成处理工作[6]。同时观察新生儿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处理工作[7-8]。观察组接受综合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选择合适穿刺部位 选择新生儿粗直、血流丰富、弹性强、方便固定的血管实施穿刺[9-10]。在一般情况下,选择双侧颞浅静脉、头皮正中静脉、足背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大隐静脉完成穿刺。对于接受下肢静脉穿刺者,在穿刺前应当上抬下肢,确保血液回流。对于输注强刺激、高浓度药物的患儿,应尽可能选择粗直血管完成穿刺工作。对于长时间输注高渗溶液的患儿,则应结合实际情况,为其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1.2.2 操作方式 在開展穿刺治疗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完成相关操作。保证消毒面积比敷料覆盖面积大,当新生儿留置针完毕之后,使用浓度为75.00%的医用酒精对穿刺位置皮肤消毒。在此过程中,避免在针眼涂抹酒精。在移除留置针之前,要先揭掉针眼粘贴,然后使用75.00%酒精对穿刺位置四周皮肤消毒。然后利用无菌敷料覆盖好针眼,完成操作,同时轻微按压敷料,然后移除留置针。
1.2.3 疾病监测 完成留置针后,应定期观察患儿穿刺位置是否存在脱落、皮肤受损等不良情况[13]。查看针眼是否渗血、渗液。如存在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协同医生一并完成相关处理工作。在输液过程中,必须调整好输液速度,以免对血管造成不良压力,减少静脉炎发生风险。
1.3 观察指标
(1)两组静脉炎发生率;(2)两组静脉炎严重程度;(3)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4)两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满意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1)依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关于静脉炎诊断标准,分析新生儿静脉炎严重程度[11]。Ⅰ度:穿刺位置水肿、疼痛,但无条索样改变和结节症状;Ⅱ度:穿刺位置水肿、疼痛,静脉存条索样改变,无结节;Ⅲ度:穿刺部位水肿、疼痛,静脉存在条索样改变,有硬性结节。(2)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静脉炎严重程度比较
观察组中,Ⅰ度静脉炎4例,无Ⅱ度以及Ⅲ度静脉炎者;对照组中,Ⅰ度静脉炎6例,Ⅱ度静脉炎6例,Ⅲ度静脉炎2例。
2.3 两组新生儿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留置时长为(96.62±5.68)h,对照组为(82.14±6.51)h,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较长(t=12.552,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8.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诊治新生儿过程中,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其能够全面稳定患儿的救治质量[12-13]。主要体现在多次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的患儿中[14-15]。使用静脉留置针,除了能够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外,也能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16-17],由此可见,静脉留置针有着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倘若没有合理管理留置针及护理操作不当,会引起静脉炎,延长新生儿转归时间[18]。
引起留置管新生儿静脉炎的原因主要为角质层偏薄[19],容易脱落,弹性纤维和结缔组织发育尚未完善,皮下脂肪含量少,皮肤障碍作用力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受到外界刺激,皮肤穿刺位置极易出现炎症反应感染。另外,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前额、颞部的血管较短偏细,容易引起炎症反应。
对新生儿开展穿刺应注意的是:和生物材料相比,聚四氯乙烯材质导管比较容易发生静脉炎[20]。规格较细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较低。使用高浓度药物之前,应适当稀释后滴注,对于高刺激性药物,滴注时要放慢输注速度,在开展输注治疗过程中,其速度应比血流速度小。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发展,医护人员应当结合新生儿具体情况,寻找发病原因,对其开展针对性治疗。在此同时,应当全面加强规范操作和责任意识,进而预防静脉炎发生。
护理人员应当按照既定的操作流程开展处置工作:(1)开展处置前,应按照既定步骤洗手,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皮肤表面积应覆盖敷料面积,以避免表面细菌逆行,入侵血管。(2)穿刺前完成消毒工作,使用酒精、碘酒常规消毒,干燥后进穿刺针,置针成功后使用75.00%的酒精消毒穿刺位置的皮肤和针柄,规避针眼。自然风干之后,覆盖黏膜,确保粘贴牢固,降低粘贴部位和皮肤间隙的缝隙,在拔针前完成消毒工作,消毒穿刺皮肤后以无菌敷料覆盖,轻轻按压下拔出针头,使用胶布完成固定工作,在留置期间内,不需要更换粘贴。(4)在输注高渗液体时,可开放另一个静脉通路,降低输液速度,以免连续输注,刺激血管。
留置针患儿首选头部,方便观察。倘若为四肢留置,护士应当在床栏贴纸中注明穿刺日期和位置,方便查看,节省劳动力和时间。如果透明敷贴出现渗液、渗血以及出汗等情况。要及时更换敷贴,同时做好交接班。
完成输液工作后,因<10 mL无法完全冲净局部血管药液,进而引起残留药液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首选生理盐水为封管液,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且不受疾病种类影响。操作简单为安全有效的封管方式。封管液输注速度保持适中,正确冲管及封管为留置成功的重要保证,其对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床头张贴警示标志,定期进行巡视工作,并在患者床边完成交接班。观察患儿局部皮肤是否存在红肿、渗液等不良现象,倘若存在异常应第一时间拔除导管,同时做好其他处理工作,完成封管后,注意观察管腔内回血情况,倘若回血量较多,可以注入生理盐水冲管,避免导管阻塞。
本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说明对于需接受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正确封管、消毒,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就严重程度来讲,观察组中,发生静脉炎的新生儿均为Ⅰ度,无Ⅱ~Ⅲ度静脉炎。对照组中,存在Ⅰ~Ⅲ度静脉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8.00%(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在降低接受留置针输液治疗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的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延长置管時间,促进疾病转归,有助于树立医院品牌,维护良好护患关系,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施建勤,朱杭, 俞霞,等. 三黄软膏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2011, 49(19):115-116.
[2] 包雪青,金益曼,余黎静. 非留置静脉留置针在短期TPN患者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54.
[3] 潘鹰波. 三种静脉输注方法在短期T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08-109.
[4] 宫玉环,王建芸,方永华. 两种方法治疗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22-123.
[5] 赵晓英,胡水娟,莫燕平.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00-101.
[6] 徐月圆,徐月美,徐月红,等. 不同药物输注对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80-82.
[7] 谭三风. 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1):241.
[8] 陈群芳.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发生静脉炎的影响[J]. 世界中医药,2016,1(3):470-471.
[9] 杜青爱,马春利. 静脉保护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舒适度及静脉炎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200-201.
[10] 王俊卿.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止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6,30(15):1914-1915.
[11] 宋丽,焦玉红,葛胜燕,等. 不保留式静脉留置针预防长春瑞滨化疗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J]. 山东医药,2015,21(5):104-105.
[12] 赵改婷,李瑞竹,李巧芬,等. 早产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时局部表现与静脉损伤的关系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5,30(19):48-50.
[13] 潘琼,龚志刚. 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7,33(15):2149-2152.
[14] 汤娟娟,王俊杰. 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 2015,2(6):26-29.
[15] 陈海红. 优质护理在PICC置管后对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及患者焦虑程度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39-2441.
[16] 王玲玲,李海风,赵雪峰,等. 地奥司明片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2016,38(19):3023-3025.
[17] 南俊波.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J]. 山西医药杂志,2015,1(19):2253-2255.
[18] 胡阅丰. 预防性护理对感染科长期肠外营养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8(18):143-145.
[19] 张梅. 抗凝药物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和静脉炎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18):129-130.
[20] 罗娅,罗玲,谭海燕,等. 地塞米松与肝素钠联合预处理导管对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 医学临床研究,2015,32(9):1741-1743.
(收稿日期: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