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问答社区的优势与困境分析

2018-08-29邢秋萍张笑

新闻论坛 2018年3期

邢秋萍 张笑

【内容提要】网络问答社区的兴起,为用户获得信息提供了一个新渠道。创作者将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网络进行分享,提问者通过网络获取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具有价值的回答通过双方的互动变现。通过这种方式,互联网中的信息逐渐走向优质化,以目前的知乎、分答为例,两者皆为知识分享型社区。本文通过分析知乎和分答的差异,比较两者的运行方式,从而为知识型问答社区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共享知识 网络问答社区 知乎 分答

在“互联网+”的经济模式下,一种新的共享方式出现了。这种共享方式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为支撑,以庞大的用户群为发展动力,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时代——共享时代。除了基本物品可以实现共享之外,知识同样也可以实现大众共享,以知乎、分答等为代表的网络问答社区,实现了通过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进行知识分享。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共享知识节省了大众获取知识的成本,使得社区内个体的隐形知识得以彰显,社区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互动。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在人际关系网中的传播,扩大了知识的利用价值。

一、网络问答社区概况

(一)网络问答社区概念界定

网络问答社区是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知识共享平台,其目的是重建人与信息的关系。网络问答社区没有具体的组织结构,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网络问答社区以社区的形式来帮助用户获取信息、解决困难。平台是实现共享的前提,庞大的用户群是网络问答社区的组织基础,用户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网络问答社区为用户营造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环境,引导用户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目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网络问答社区有知乎、分答等。

(二)网络问答社区发展现状

问答SNS网站Quora于2009年上线,2012年5月Quora在B轮筹资中募集了5000万美金。Quora用户呈现精英化特点,内容质量高,通过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进行信息与经验的传播,其对我国知乎等网络问答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2011年知乎正式在国内上线,知乎上线之始采用的是“邀请-注册”模式,用户只有获得知乎使用用户的邀请后才能注册账号,知乎早期用户呈现“精英化”的特点,以精英信息生产量为基础。早期知乎用户数量只有40万。随后,知乎一改用户注册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进行注册,用户人数急剧增长到400万。截至2015年3月,知乎共有话题344150个,每个话题下又有众多关于此话题的相关问题。知乎的成立开创了国内网络问答社区的先河,并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新阵地。目前知乎已开创知乎live、知乎圆桌、付费提问等多个板块,各种功能在逐渐完善中。

2016年5月,果壳旗下的在行推出分答, 上线42天用户达1000万,有超过100万用户为内容买单,产生了50万条问答内容,交易金额超过了1800万元,且正式声明获得了2500万美元融资,估值超过1亿美元。分答创新性地提出“时间电商”的概念,答案以时长1分钟的语音为卖点,用时间来量化知识。这一机制促进了用户参与答题的积极性,用户活跃度在金钱价值的刺激下提升。分答主打的口号是“做以人为核心的知识交易”,目前分答已经加入社区、小讲等板块,分答正在围绕平台尝试进行社群化、社区化运营。用户从分答中得到的不再是1分钟语音的碎片化知识,而逐渐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二、相比传统问答平台的优势

传统问答平台中的用户之间互动较少,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之间知识交流和利用形态已经发生变化,传统的問答平台难以满足用户在获取知识时进行社交活动的愿望。网络问答社区又称为社会化问答社区,与传统的问答服务不同的是,网络问答社区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移动金融的发展使得用户可将自己的知识变现获得金钱报酬,而传统问答平台只以积分、虚拟金币等形式奖励回答用户。高质量的答案整合是网络问答社区的一大特征,社区用户呈现精英化的特点,相比之下,传统问答平台答案质量相对较低。

(一)归属感下的社交行为

归属感是影响社区中用户参与的重要因素,用户将自己归属于网络问答社区中,并对所属的群体产生归属感,把自己看成群体中的一员,从而对其产生依赖。传统问答平台中的用户因为相同的兴趣或者爱好而聚集到同一个话题下,从而形成一个社群。

然而,社群之中用户之间的互动甚少,分答和知乎则将社交元素融入到问答社区中,社会化问答网站是基于社会化网络关系形成的知识问答社区,目的是通过社交活动达到知识交流、发现内容的效果。知乎由问题、话题和用户组成,从关注人和关注事两个维度来实现问答,用户之间的互相关注形成人际关系网络,关注的话题和问题形成问答网络。网络问答社区中用户因为归属感选择关注某一话题或某一回答者,用户活跃度高,从而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交互流动。在网络问答社区中,用户容易对群体中用户之间的双边关系产生依赖,知乎在用户之间设置私信功能,实现用户双方之间的私密交流,信息内容随着用户关系流动。知乎答案传播机制是基于人际网络关系的传播,用户通过邮件、私信等方式邀请答主回答问题,分答则可以通过朋友圈、微博等分享问题,邀请用户查看问题或者回答问题。通过站外分享这一方式,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用户参与其中,充分利用用户间的社交关系和人际关系网解决问题。

此外,知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话题和答主,同时可以在动态里获取关注话题中的问题、关注人的相关动态,每一个答主的页面标注有关注人数、获赞数、回答问题数,方便用户了解答主的知识层面和兴趣方向,借此来体现答主的知识贡献,从而形成一种混合网络。分答中用户可以收听答主,从而第一时间获取答主的行为动向。分答用户可以在收听答主的页面中查看答主的回答方向和回答问题历史。关注机制的设置为用户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从而实现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广泛性,个人除了能够贡献自己的知识之外,还将其他用户与话题、问题之间产生关联,调动用户最大的积极性,产生更多优质的答案。

(二)移动金融支持下的激励机制

传统问答平台对用户的奖励内容主要是发放积分、虚拟金币等,这导致部分答者通常是“为回答而回答”,很少深入思考与分析。在网络问答社区中,用户高质量的答案可以通过奖励制度变现,从而获得金钱报酬。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在浏览答者答案后自身产生思考,从而加深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感悟,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问题、获取知识,用户获得收获,便以线上支付的方式奖励答者。知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问题,所有问题都是免费提问。目前知乎已在用户首页推出付费提问项目,由答者自主设置提问金额,用户有偿向某一答主提问获取答案。分答则是直接采取付费提问的方式,答主经过衡量自身提供的信息价值后,设定用户需要支付的资金,用户可选择公开提问或者隐蔽提问,如果选择公开提问,其他用户若想查看该问题的答案可支付1元钱进行查看。用户在社区内回答问题不仅希望获得金钱报酬,同时也希望获得精神报酬,知乎对回答者的答案评价设置了赞成/反对、评论、收藏、感谢等功能,用户感觉答案对自己有所作用便会赞成答者,反之则反对, “点赞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对答者的精神奖励。用户是网络问答社区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想要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激励机制激励用户参与的活跃度。网络问答社区激励机制的引入不仅使得用户活跃度提升,也使得答案质量提高。

(三)用户群体精英化

传统问答平台,例如百度知道,其用户注册门槛较低,注册用户没有身份限制,导致平台内用户身份混乱、答案混杂等现象,百度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于知识多元化的需求,但是答案质量普遍不高,且最佳答案的选定是提问者单独决定的结果。知乎和分答提倡实名制,对于用户选择较传统问答平台严格,以个人的人际价值做担保来规范行为,真实性是其追求的目标,相较于传统的问答平台,其社区内答案具有高价值的特性。知乎用户群呈现精英化的特点,社区内聚集的都是一些精英人士、网络大V,社区设置的注册高门槛有效控制了用户水平和信息的质量。用户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人生阅历丰富,知识储备量高于普通人。通过回答问题,把存储在这些人头脑中的经验、技术和方法等隐形知识外显。分答的答者皆为经过认证的相关专业人士,用户只有经过认证后才能进行问题的回答,对于身份的严格筛选使得答者在回答问题时高度负责,严谨负责的回答使得分答的答案质量提升。

(四)更为科学的计算方法

传统问答平台中用户答案展示通常是按照时间排序,随着用户的答案逐渐获得认可,点赞数上升,答案的排序也会上升。而一旦提问者选择某一答案为最佳回答时,该答案会被展示在显眼位置,使得其余回答容易被浏览者忽略,从而错失其他优质回答。知乎中答案的采纳采取Wiki众包机制与Digg投票机制。Wiki众包机制支持多人共同写作,每一个用户都可以修改文本答案,Wiki将用户之间的协作精神发挥出来。Digg投票机制设立“赞”“踩”“没用”等选项,通过民主投票选出最佳答案。知乎采取自我组织机制,通过Digg和Wiki的方式找到最佳答案,投票权掌握在每个用户手中,每一个高票回答都是用户集体选择的结果。早期每个问题下排名第一的答案一般是赞成数最多的高票答案,用户感觉答案对自己有所作用便会赞成答者,反之则反对,在这种机制下,用户是最佳组织者,每一条优质答案都是经过大量的用户选择出来的,社区意见领袖的形成是用户的集体选择。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弊端,某些具有明显煽动性、个人爱好倾向的非高质量的答案也会获得高票,针对这种情况,知乎加入了威尔逊算法,使得答案的计算排序更加合理化、优质化,排名第一的答案不再是传统的高票答案,而是經过严密计算的更加优质的回答。

三、发展困境和策略分析

(一)多用户与内容低质量的矛盾

由于过多强调用户参加,导致知乎目前存在大量重复和低质量的议题,某些重复的议题十分浪费网站资源。注册限制的开放,导致网民大量融入,知乎中的精英人士比例下降,问题的回答逐渐走向平民化。知乎部分答案呈现出“抖机灵”的特点,答者通过小段子来积攒人气,答案颇具娱乐性质,质量不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外,由于知乎设置私信、评论等功能,一方面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过多的社交使得用户对于答案的关注度降低,知识传播功能让步社交功能,赞与评论的设定失去了其评定的基本功能而沦为用户社交的场所与途径。

相比较来说,分答一改“网红模式”,吸引大批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专业化保证了高质化,但目前也存在一些“无用之题”。例如对于演员张译来说,其在分答的问题每条定价66.66元,张译的回答方向为影视,但其页面中较少关于影视类问题的提问,大多是粉丝留言希望其在工作之余能够关心自己身体,即使是这样的一条关心留言,费用依旧是66.66元。这种“粉丝经济”的模式在目前分答中屡见不鲜,无用之题不仅耗费答主的精力,也浪费了网站资源,造成问题冗余。

网络型问答社区的目的是实现知识共享,将一群人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这样的一个社区外显化并在人际中传播,只有拥有大量高质量的问题和答案才能不断吸引用户参与。社区应设立引导机制,培养社区成员责任感,营造一个理性、友好的社区氛围,确保用户提问的问题高质量、高价值,剔除大量重复问题,减少冗余问题,节约网站资源,按照话题等分类整合优质资源,组合成一个清晰明了、结构分明的资源库。网络知识共享平台依靠技术、人际和内容发展起来。在内容方面必须加强专业性、准确性和多元性,注重用户之间人际关系网的建构。同时吸引更多的精英人士参与,培养社区核心用户群体,精英人士之间通过互相邀请,进而形成社区内的精英团体。

(二)用户体验存在缺陷

在知乎中提问者在提出问题后可以修改问题,前一天的问题到第二天可能就已经“面目全非”,使得答主想要完善答案时无从下手;前一天的答案第二天可能就已经南辕北辙,用户随意地修改导致原本想要回答问题的答主望而却步。知乎中提问者编辑完问题后,知乎会根据用户问题关键词匹配相关专业人士,然而,这种匹配常常是错误百出,影视类问题邀请到医药类专家。

分答以语音的形式呈现答案,一方面这种方式极具亲近性,拉近了答者与提问者的心理距离;但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设置暂停、前进、后退等功能,使得用户如果想要重听部分消息还要从头开始。部分答主在回答问题时会进行一番寒暄,然而分答的语音只有60秒,时间的限制导致用户不能一次性完全获取答主答案信息,也使得用户在将答主的语音信息进行解码接受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错误。相比之下,知乎采取的文字与图片等结合的方式,使得用户在接收过程中更加便捷,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反复阅读和重点阅读。对此,建议分答设置快进、暂停和后退等功能,增加快进功能后可以帮助用户过滤信息,节省阅读时间提高效率。

分答不设置评论功能,用户在不了解答主答案质量的前提下用“先付后得”的方式获得信息,这种信息交流的不对称使得用户满意度不高。付费的方式同样导致分答用户黏性不高,用户只有在有需求时才会选择付费提问。由于分答用户需要付费才能获取答主答案,用户事先并不了解答案质量,导致分答每个问题答案的点赞数量明显不如知乎,且问题下也不设置评论功能,只设置浏览问题的人数,这种不透明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体验。知乎设置评论、点赞等功能,用户可随意查看答案,知乎用户依赖度及忠诚度明显高于分答。用户不管生活中是否有问题亟待解决都可以随时浏览知乎,而对于分答用户来说,大部分是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才有可能去分答进行付费提问。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科普类的社交化问答社区发现,目前我国这类社区网站发展得依旧不够完善,问答平台存在同质化现象,其功能十分相似。内容的生产是问答平台的核心,高质量的内容是问答平台运营的保障,用户是平台发展的推动力。此类网站不仅仅是回答用户问题的网站,更起到知识传播的功能。其应该将用户放在首位,鼓励用户积极参与,深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同时吸引精英人士参与,构建起平台优质资源库,不断改善用户体验,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东山.分答与知乎Live背后,果壳的放肆与知乎的克制[J].创业邦,2016(10).

[2]张蕊.“异军”知乎的突起——浅析知乎的发展现状[J].视听,2015(6):147-148.

[3]陈晓宇、卢兴威、邓胜利.社交问答网站答案质量与答案采纳对比研究——以百度知道和知乎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5(6):24-30.

[4]贾佳、宋恩梅、苏环.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答案质量评估——以“知乎”“百度知道”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2):19-28.

[5]刘佩、林如鹏.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的知识分享与传播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5(6):109-119.

[6]沈波、赖园园.网络问答社區“Quora”与“知乎”的比较分析[J].管理学刊,2016(5):43-50.

[7]张慧.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的传播机制分析[J].传媒观察,2016(12):14-16.

[8]金晓玲、汤振亚、周中允、燕京宏、熊励.用户为什么在问答社区中持续贡献知识:积分等级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13(12): 138-146.

[9]刘婉婷、章杨.“知乎”的传播模式和未来发展[J].新闻世界,2015(8):150-151.

[10]孙康.网络问答社区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以知乎网为例[D]. 南京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邢秋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传播系学生;张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传播系讲师

编辑:孟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