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教学低效的泥潭
2018-08-29王永海
王永海
摘要: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和作文教学低效有直接关系。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为作文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快乐作文;贴近生活,为学生作文开掘不竭的源泉;强化阅读,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抒写个性,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水平提高;激发写作兴趣;强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079-03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人有幸参加了几次中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深感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量的平庸之作,甚至是拙劣之作摆在你面前,折磨着你的眼睛,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经过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学习,学生的作文水平为什么还如此低下呢?这是一个让人不得不深思的话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中考阅卷的体会,我大致归纳了一下初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感情虚假,矫揉造作。(2)选材狭窄,千人一面。(3)立意不高,缺乏深度。(4)词汇贫乏,缺少文采。(5)平铺直叙,不重技巧。(6)缺乏个性,少有创新。
以上问题的出现,和我们作文教学的低效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处于一种无序和随意状态,作文教学更多的时候从属于阅读教学,而教学中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不重视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评价和训练方式死板单一等等,这一切造成作文教学低效的出现,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根本的提高。如何变低效为高效,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为作文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之所以把它放在首位,是因为近年来我们在谈到作文教学时,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方式方法,关注教师和学生自身,而忽略了环境对学生作文成长的影响。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就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发表过不少精辟的言论。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都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用。平心而论,学生成绩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环境的优劣尤其是家庭环境。从作文的角度说,学生需要大量地阅读古今名著,需要上网查找资料,广泛获取信息,一些家庭是没法满足学生这些要求的。我们常常感慨学生阅读面窄,视野不够开阔,是不是也要想想家庭环境的原因呢?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在学习环境上下功夫,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讲明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动员家长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任何真正为孩子将来着想的家长都不会对此无动于衷的。比如为孩子准备好必要的语文工具书,订好对语文学习有帮助的报刊杂志,和孩子定时收看新闻时事方面的电视节目,辅导好孩子的作文,经常带孩子接触社会、体验生活、饱览名山大川等等。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创造好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很多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在教室后开辟作文学习园地,有计划地进行名篇佳作的欣赏,学生优秀作文、随笔、日记、优美词句摘抄的展出,写作方法技巧的介绍;办好教室读报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报习惯;办好教室里的“图书角”或“隐形小图书馆”(即把书分给学生读,定期交换,指定学生负责管理);另外还可以定时播放一些电视台社会时事类节目的视频。
2.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自由、快乐作文
古语曰:“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又如何呢?据我所知,一提到写作文,绝大部分学生作痛苦状,他们宁愿加倍做其它题,也不愿写作文,只有少数的学生是乐意去写作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有关系。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剥夺了学生自由作文的权利。具体表现在只能写规定的题目或者话题,只能表清新纯洁的思想内容,只能说四平八稳的成人语言,只能用中规中矩的章法。在这样的重重束缚下,学生难以体会到作文的快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特说:“我为感到自由而写作”。《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做法:(1)让学生写熟悉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东西往往最让人感兴趣。规定的作文题目常常让学生为难,因为不熟悉,所以无话可说,怎么能让他有兴趣写作呢。比如《心愿》这样的题目就比写《尊重》这样的题目更易让学生接受。少些命题作文,多些半命题或不命题作文,让学生尽量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能有效地激發他们的写作兴趣。(2)勤练随笔。写随笔不仅可以打好写作的根基,而且也是学生自由发挥的最好舞台。学生的喜怒哀乐,思想愿望都能在随笔里得到真实的反映。有个学生写了一篇《阳春三月》的随笔,开头是这样的:“步入三月的脚步是轻的,当写上‘2月29日的日期时才反映过来,原来已是3月了。”接着从三月不冷不热的天气写起,写到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对这个春天的愿望,最后写到“三月有3.8妇女节,有3.15,有‘两会,三月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包含了我对未来的憧憬,包含了我新的奋斗动力和目标,还包含了我对岁月的敬意。阳春三月,愿我的花开得更绚丽!”看着这样的随笔一股自然清新之风扑面而来,这比看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命题作文不知要强多少倍。所以写随笔,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3.贴近生活,为学生作文开掘不竭的源泉
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方式,让许多学生离生活越来越远,而且现在QQ、游戏、玄幻类作品的流行,更让许多学生沉醉于虚拟的世界而不能自拔。前不久随着天气的转暖,我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感受春天》,有部分同学搜索枯肠、几无可写,有的甚至把作文书上有关写春天的优秀作文抄过来应付了事。我在震惊之余陷入了沉思,学生真的无话可说吗?他们真的没有感受到春天吗?连续一周的好天气,和煦的阳光下,校园里的玉兰花和桃花都开了,每天从旁边经过,就真的感受不到吗?看来不是学生没有生活,而是学生没有真正地观察周围的生活,他们对生活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究其根源,他们缺少生活的热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丰富的经历,没有真切的体验,学生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的。所以,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就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人生的万千真谛。如写作《第一次 》,有个学生写自己第一次蹦极的经历,心理刻画非常的生动真实,把第一次蹦极的新鲜、紧张、刺激甚至是恐惧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很难写出来的。丰富的体验,可以积累宝贵的素材,为写作开掘不竭的源泉。
如何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可给学生如下建议:
3.1 满怀生活的激情。一个对生活没有激情的人,不热爱生活的人,势必对身边的一切都无动于衷,漠然处之。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无形中让他们感到生活的沉重,但是我们有必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这样,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们才不会面对盛开的桃花无动于衷,才不会只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安慰。
3.2 寻找生活中的感动。并不是惊天动地的事情才会让你感动,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能感动我们每一个人。有个学生写父爱,这是一个离异家庭,回忆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爱,他写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次幼儿园放学,他坐着父亲的自行车回家,直喊口渴,一到家门他就往里冲,可父亲比他还着急,先他一步进了屋,故意和他争水喝似的,往装凉开水的茶壶里倒了些开水,自己先喝了一口,然后才递给他喝。事后这个学生才明白,父亲是怕他着急,灌凉开水凉着胃,所以先他一步,兑好合适水温才给他喝。很小的一件事情,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把握住对成长有影响的,给予人生启迪的人和事。
4.强化阅读,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对写作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都是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章来就越发容易。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知识、能力、思想都得到了提升。阅读对学生作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知水平;开阔思路,引起文思;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写作材料;了解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提高道德素养。
明确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教师要做的不仅是要求学生多读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要会读书,要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阅读习惯,指点正确的阅读方法。培根在《论求知》中对阅读有很精辟的见解。他说:“有的知識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初中阶段除了少数名篇佳作需要学生反复阅读,仔细揣摩,烂熟于心之外,更多的是泛读,广泛地吸取营养,促进自己的写作。为此教师应该抓好课外阅读这个环节。具体可有如下做法:(1)开列课外阅读书目,推荐大量好书给学生阅读。(2)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或心得,定期检查。(3)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学生介绍所读好书,交流读书心得。(4)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或欣赏名家作品。
5.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抒写个性,勇于创新
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的资源优势,与创新能力关系密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气质、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就形成了个性,并出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见解,这种不同往往就是独创的开始。李杜诗歌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和他们诗歌里面所张扬的鲜明个性有着直接关系。有论者提出“个性化”是作文“精神独创性”的凝聚,文章要以人为本,以个性为魂魄。我们都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够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实际上就是对个性作文、创新作文的一种期待。新课标对学生的个性作文,创新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应该鼓励学生抒写个性,勇于创新,向作文的高层次迈进。教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5.1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一次期末考试,以《最重要》为题写一篇作文,大多数学生写的是“健康、时间、亲情、友谊、自信、诚实”等最重要,而有个学生却写的是“金钱最重要”,文章主要写了她叔叔得病后因无钱医治而去世的事,最后得出金钱是最重要的结论,文中写到“这个社会就这样:没有钱,就万万不能;没有钱,你就会被人拒之于千里之外。有句话说得真是一点也没错: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在此之前有人问我:钱能买到生命吗?我一定会说:不能。但经过叔叔的死,要是有人再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大声回答:能,当然能,因为钱是最重要的!”如果放在以前,这样的作文绝对得低分,但是从言之成理,表达真实独特感受这个角度出发,阅卷老师并没有打低分,这就是一种尊重。
5.2 打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学生作文之所以出现大量雷同现象,这和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有: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题目多角度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同一材料多种形式表达。
5.3 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平时进行的续写、改写、扩写训练其实就是想象力的训练。如《皇帝的新装》结尾的续写就是一次很好的训练。
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如果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广泛深入地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抒写个性,勇于创新,并进行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薛新洪.《作文教学应循序渐进》.《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4期.
[2] 方金元,胡士平.《让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年第10期.
[3] 刘锡庆.《作文“个性化”之我见》、《作文“个性化”之我见(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5、6期.
[4] 陈毅峰.《创新作文六种常见的思维方式》.《语文月刊》,2005年第5期.
[5] 刘永康著.《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