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在高龄气虚血瘀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运用研究
2018-08-29关宏刚杨康勇区杏枝
陈 超,关宏刚,杨康勇,区杏枝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 528000)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社会老龄化逐步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正迅速提高,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股骨颈骨折在髋部骨折中占比约50%,目前已经成为了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1-2]。目前学术界对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技术进展关注较多,但对围术期管理尚缺乏足够重视。对围术期合理、有效的管理,不仅能保证手术安全,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高龄患者围术期应用益气活血中药汤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60~81岁,平均(70.25±6.8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5~18 h,平均(8.67±2.72)h;对照组60例,年龄60~79岁,平均(69.48±7.59)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19 h,平均(7.91±2.58)h;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部位、病程及并发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相关标准
1.2.1疾病诊断标准 (1)机体遭受过直接或间接暴力的创伤史;(2)伤后髋部疼痛且有压痛,拒动,局部查体见肿胀明显,关节功能障碍。
1.2.2中医辨证标准 (1)主症:髋部肿胀,定处痛,胀痛、刺痛,青紫瘀斑,关节活动障碍;(2)次症: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差;舌尖红或瘀暗,脉弦细。2项主症/1项主症+任1次症,结合舌脉,可作出可靠诊断。
1.3纳入标准 (1)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性别不限;(2)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及证候诊断标准者;(3)病程小于2周,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4)接受试验方案,积极配合者。
1.4排除标准 (1)年龄小于60岁;(2)基础脏器异常致难以耐受手术者;(3)合并同侧下肢血管、神经损伤或其他部位严重损伤者;(4)病程大于2周的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5)计划外失访。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入院第1天至术后第14天除手术当天外均按标准方案口服:三七化瘀口服液(粤药制字Z20070426)10 mL,每天3次,去伤片(粤药制字Z20071559)3片,每天3次。
1.5.2治疗组 (1)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患者入院第1天至术后第14天除手术当天外均辅以益气活血法治疗,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150 mL。同时停服三七化瘀口服液、去伤片等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制剂(方药组成:党参20 g、黄芪30 g、当归10 g、白术15 g、柴胡6 g、陈皮6 g、红花10 g、牛膝10 g、升麻6 g、赤芍15 g、桃仁10 g、炙甘草10 g,每日1剂,由本院煎药房煎煮)。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外周血IL-6、TNF-α水平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水平随时间先升后降(P<0.01);术后首日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均上升,但对照组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术后7、14 d IL-6、TNF-α水平大幅度下降,但对照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见表2、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IL-6水平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水平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治疗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疗效评价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8.54±1.03)个月,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8.28±1.16)个月。末次随访中,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中日常功能、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6。
表5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 评分各项评分比较分 )
表6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 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多,以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为主,传统的保守治疗因需长时间卧床,存在较多不足。故近年来大部分研究者主张患者尽早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该术式可以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但是,置换术本身作为外科手段对患者造成的二次创伤不可避免,并且凝血系统激活、伤肢制动等因素也会增加DVT、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故需要对该类患者先期行全面的围术期评估,再采取严谨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而益气活血法方中,以黄芪为君,益气补中,旺气则血行,瘀去则络通;再白术、党参益气补脾,助脾运化,资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气既虚则血易亏,血行瘀滞,故以当归补养营血,活血化瘀而不伤血,令所补之气有所依附,共为臣;红花、桃仁、赤芍均可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共为佐;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诸药下行;《本草纲目》曰:“升麻、柴胡乃脾胃引经最要药也”,故选升麻、柴胡少量,以提升中气;陈皮理气和胃,选以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使。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铸益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减除瘀滞状况,加快炎症因子清除,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4]。现代药理研究[5-6]表明,黄芪、白术、党参等益气类中药不仅可以使血管扩张、心脏后负荷降低,还可调节肠道菌群,刺激Th1淋巴细胞而发生增殖,进而调节免疫系统。而仁、赤芍、红花等活血类药物在抗纤维化、抑制纤维蛋白形成及与之相关的抗炎镇痛、抗血栓中起着促进作用。
TNF-α、IL-6在急性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同时在创伤及各种骨科围术期中,其水平早期也均有提升[7-8]。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在创伤入院第1天都有升高,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 的水平又稍有升高,是手术增加软组织损伤及加重机体应激反应的结果,其中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益气活血化瘀法中药对降低术后血清中的TNF-α和IL-6水平有显著效果。术后第7、14天两组IL-6、TNF-α水平均大幅下降,且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的升降变化,可能与局部组织损伤及抗损伤的生理病理机制相关,但也证实治疗组在降低IL-6、TNF-α水平上优于对照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桃仁、赤芍等对炎症因子的调控多途径、多靶点的,其中赤芍提取物芍药苷可抑制促炎性介质如IL-1β、TNF-α、5-脂氧酶(5-LOX)、环氧合酶-2(COX-2)的上调,从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9];桃仁及其提取物可以促进炎症介质消除、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加局部循环血量;黄芪能提升血浆cAMP、cGMP含量,促进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游走,这对改善局部微循环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炎效果[10]。
据统计,高龄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呼吸系统感染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概率为1.8%~1.9%[11]。有研究人员报道,围术期的炎性反应可损伤静脉壁,同时导致凝血系统紊乱,进而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其中TNF-α、IL-1、IL-10、IL-6等在炎性反应中与血栓形成关系最为密切[12]。相关研究[13]还表明,围术期的炎性反应与手术伤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等关系密切。本研究中,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35.00%,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对症处理后,所有并发症都得到了改善。此外,以Harris评分作为评定髋关节优良率的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日常功能、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和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依据气虚血瘀的症候辨证灵活运用益气活血法,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髋关节的优良率。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考虑到患者在损伤程度、症候表现、合并基础疾病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中医药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的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因片面强调手术技术带来的不足。围术期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高龄股骨颈骨折,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围术期的炎性反应,降低机体损耗,提高髋关节优良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