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影响研究

2018-08-29左德胜

运动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上肢稳定性方向

左德胜

(北京先农坛体育运动学校,北京 100032)

核心力量是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环节。为预防运动员常见的肩部、脊柱腰段和膝部的运动损伤风险,许多体能训练进行“躯干支柱力量”(Pillar Strength)训练。本研究拟对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前后FMS、Y-Balance进行测试,比较训练前后测试结果的变化,探索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举重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和保持举重项目优势地位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核心力量训练是身体功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力量是人体其他部位参与活动的源动力,是稳定人体重心避免运动损伤的关键,它的强弱直接影响了运动中人体对肢体远端的支配能力。通过稳定性训练、力量性训练及爆发力训练 ,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柔韧性,防止运动时肌肉拉伤,提高人体本体感觉和反应能力;改变人体不正确的姿势和力学结构,改善肌肉之间的不平衡,加强身体的稳定性和控制力,减缓骨骼劳损和退行性变化,保护脊柱和内脏;提高肌肉链状能量传递效率,提高完成动作的工作效率,减少能量泄露。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控制,以及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竞技举重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的神经活动激活水平高,速度、力量和专项爆发力是动作技术的基础,经济、实效为技术动作主要特征,要求技术发挥稳定并有调控的空间。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腰部、膝部、肩部损伤较常见,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当核心力量不足、神经调控不充分,就会造成核心与周围肌群协同功能紊乱,代偿性参与肌肉较多,动作失调,最终造成损伤。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运动功能影响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测试法 以12名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且测试对象在此之前并未进行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1)运动功能动作筛查—FMS。严格按照运动功能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简称 FMS)测试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前后运动员动作模式水平进行测试。(2)Y-Balance测试。应用Y-Balance(简称 YBT)对被试的上下肢运动能力进行测试。(3)实验训练方法。核心稳定性训练:主动直抬腿交替下落、仰卧推墙、仰卧旋转、双腿夹球、跪撑单腿单手伸、半跪姿平衡、半跪姿绕颈;核心力量训练:腹桥、侧桥、迷你带贝壳、土耳其起、臀肌桥、单腿罗马尼亚硬拉;核心爆发力训练:壶铃甩摆、前后分腿侧抛球、前后分腿正面抛球。(4)实验具体安排。此核心力量训练持续24周,每周3~4次,每次根据专项训练量的大小安排6~12个动作进行练习,一般为2~3组,每组重复5~6次。每次训练前做好泡沫轴全身肌肉的放松、激活练习(髋部)、动态拉伸,训练结束后用泡沫轴和棒球进行的恢复再生练习。

1.2.3 数理统计法 对统计的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前后举重运动员FMS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前FMS测试得分分布情况。测试总分普遍偏低,运动员普遍支柱力量不足,核心稳定性不够,左右不对称现象较严重。上述结果可能与举重专项技术动作中的挺举动作有关。前后分腿时骨盆旋转,造成了前后腿为了完成专项动作而在功能和结构上出现了差异。肩部出现向对侧扭转也是同样的动作转向化的体现,这样必然出现身体两侧不对称的现象,造成了专项化的运动损伤。表2所示为核心力量训练后 FMS 各项目3种得分的人数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测试项目深蹲、肩关节灵活性左、俯卧撑推起0分的比率明显降低。测试0分的项目显著减少,尤其是主动直膝抬腿、肩关节灵活性右、前后分腿蹲、旋转稳定性的成绩都没有出现0分。差异测试结果显示,在核心训练后的FMS测试总分要高于训练前的总分,且训练前后FMS总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3),说明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动作表现能力有所提高。核心力量训练前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FMS测试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俯卧撑推起和深蹲这2个项目。运动干预前运动员的主动直膝抬腿、肩关节灵活性右、前后分腿蹲、旋转稳定性测试项目左右两侧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甚至出现运动损伤。被试者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后的FMS测试成绩明显提高,身体两侧的测试结果基本达到一个平衡,俯卧撑推起、深蹲的测试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3)

表1 训练前举重运动员FMS结果分析

表2 训练后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FMS结果分析

表3 训练前后举重运动员FMS总分的差异

表4 YBT-LQ左侧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表5 YBT-LQ右侧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表6 YBT-LQ左右侧差值测试前后比较

表7 YBT-UQ左侧干预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表8 YBT-UQ右侧干预前后测试结果比较

表9 YBT-UQ左右侧差值测试结果差异性比较

注: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2.2 训练前后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Y-Balance测试结果分析

2.2.1 下肢Y-Balance测试结果分析 下肢Y-Balance测试(简称YBT-LQ)主要是对比运动员在Medial 方向、Anterior方向、Lateral 方向上测试的结果左右是否对称。核心力量训练前,在Anterior方向上的测试结果显示,有4人的左右侧差异超过或等于固定数值(4cm),左侧的稳定性普遍好于右侧;在 Medial 方向上,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较小,12人中有6人的左右腿差异超过或等于4cm,其中有5人的左腿稳定性优于右腿;在Lateral方向上,12人中有6人的左右腿差异超过或等于4cm,有5人左侧稳定性优于右侧。综上所述,在对被试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前运动员在YBT-LQ测试中,Anterior方向上个体差异较大,左腿成绩高于右腿的人数多,说明左腿在Anterior方向上测试稳定性比右侧好。核心力量训练后的测试同侧腿在3个方向上成绩都有所提高,同时在核心力量训练前后运动员的同侧腿在3个方向上的比较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实验证明,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运动员下肢动态稳定性明显改善。(表4~表6)

2.2.2 上肢Y-Balance测试结果分析 上肢Y-Balance测试(简称YBT-UQ),也是分为Medial方向、Inferior方向、Superior方向上的测试。核心力量训练前两上肢测试成绩超过固定值(4cm )的有5人,并有5人的左侧成绩优于右侧,5人的右侧优于左侧,其他人左右侧成绩基本一致。在Inferior方向上的测试,左右侧差异明显,测试的12人中差异超过固定值的有10人,而且 12人中有9人是左侧成绩优于右侧,剩余3人右侧优于左侧;Superior方向上的测试,12位测试者中有7人的左右侧差异超过了固定值,而且12人中只有4人是左侧成绩高于外侧,其余8人都是右侧优于左侧。综上所述,核心力量训练前在YBT-UQ测试中,Interior方向的测试左侧表现比右侧好很多,在Superior方向上则相反。核心力量训练干预后,同侧上肢在3个方向上成绩都有所提高,在Inferior 方向上左侧有显著性差异,而右侧没有明显差异。干预前后运动员的同侧上肢在Medial和Superior方向上具有极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了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下肢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上肢的稳定性。通过人体的核心作为纽带筋膜链使上下肢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激活的状态下的躯干、骨盆和下肢肌肉使上肢的功能活动变得更加自如。表7~表9显示上肢左右侧YBT在训练前后的差异性比较,可以看出在Inferior 方向有极显著差异,在 Medial 和 Superior 方向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核心力量训练上肢的动态稳定性更加对称。核心力量训练可以稳定骨盆、脊柱,使身体保持正确姿态,保护关节和内脏,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强调神经对肌肉的有效控制,提高关键技术环节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强核心力量与周围肌群的配合能力,提高运动时能量使用效率。综上所述,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改善了运动员四肢的动态稳定性,而且还改善了上肢左右侧动态稳定性的差异性,使左右侧功能更加对称。

3 结 语

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后的FMS测试总分要高于训练前的总分,且训练前后FMS总分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核心力量训练青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改善了四肢的动态稳定性,改善了上肢左右侧动态稳定性的差异性,使左右侧功能更加对称。

猜你喜欢

上肢稳定性方向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年组稿方向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2021年组稿方向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1年组稿方向
弱电网条件下V2G充电桩的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