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大众摄影的传播

2018-08-28盛夏

新媒体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播特点

盛夏

摘 要 进入了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大众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占据着广大受众的精神与生活层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大众摄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成为传统摄影形式的重要补充。大众摄影丰富了社会的人文影像,从各个角度彰显政治、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文章针对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大众摄影的特点与传播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特点;大众摄影;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8-0128-02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与生活方式,对于大众摄影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类摄影App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大众摄影时代。在互联网时代,大众文化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迅速占据了人们的精神与生活层面,大众文化以大片、选秀、明星、时尚、肥皂剧等方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大众接纳了大量的大众文化,并被其商业性、娱乐性吸引,对人们的精神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将成为今后社交媒体发展的重要领域。微信朋友圈、QQ空间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7.3%和64.4%;2017年微博继续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上深入布局,推动用户使用率持续增长,达到40.9%,交2016年上升3.8个百分点。在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下,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大众化、世俗化的文化与艺术市场深受冲击,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组成,大众摄影也具有这些特点,伴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大众摄影已经发展成熟,以往仅有专业摄影人才才拥有的相机,进入了千家万户,图像也开始进入到传播媒介中,各类大众摄影比赛如火如荼。

1 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大众摄影的特点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摄影器材便携化、信息傳播媒介多样化,数字成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图片的发布与生产中,打破了传统摄影文化等级的疆界,摄影成为一项大众化的活动,我们进入了大众摄影时代。大众摄影的存在解决了传统摄影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能够为新闻报道提供线索和图片,成为当前新闻摄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移动社交媒体能够随身携带,及时定位,提供附加的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大众摄影以全面的视角、开拓的眼光观察社会,将着眼点聚焦于各类群体中,丰富了当代人文历史的影像库,涵盖到生活、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通过对生存场景的描绘释放出了人文关怀的力量,对社会道德发展、大众生活习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大众摄影的共享。当前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不仅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整体组织和结构。在知识共享时代,主体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共享的类型也各不相同。具体来看,知识共享的内容包括团队知识共享、个体知识共享、组织实时共享三种类型,在移动社交媒体中,上述三种都有涉及。与传统社交媒体相比,移动社交媒体下大众摄影具有“大而广”的特称,传播效率高、精准度高,知识的表现形式也更加细致。

2)摄影知识的共享。进入数字时代以来,数码技术的发展给摄影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摄影改变了传统摄影的理念和方式。在移动社交媒体下,信息实现了“点对点”传播,一个用户可以关注另外一个用户,浏览其上传的图文,并进行评价,上传图文的用户在收到信息后,可以反馈,通过发私信、加好友的方式加深双方的了解,这均是点对点传播模式的代表。

3)面对面的共享。移动社交媒体能够将社区内的用户根据偏好、地域集合起来,划分为小群体,这种小群体的交流与沟通是一种互动交叉的信息传递模式。这种交叉活动可以从线上转移至线下,形成特定的主题氛围,构建出面对面、多对多的形态。

2 移动社交媒体下大众摄影对新闻摄影带来的影响

1)积极作用。进入了移动社交时代后,社会大众可以直接参与进新闻摄影中,很多新闻媒体也会直接采用大众摄影图片,激发出了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大众摄影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可读性,对于新闻摄影而言,真实性是其生命,如果丧失了真实性,新闻摄影也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在大众摄影出现前,要获取一手信息,新闻记者需要在现场进行走访与调查,新闻报道时间往往会滞后,进入大众摄影时代后,可以通过大众摄影来获取现场照片,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现场调查与走访时间,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2)消极作用。移动社交媒体下大众摄影的传播会导致新闻报道出现失实的问题,大众摄影师并非专业摄影师,他们的摄影水平、道德素养参差不齐,在摄影时,会由于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夹杂不实信息,混淆视听。加上我国大众摄影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一方面,国家缺乏科学的法律、法规规定,导致大众摄影随意性问题明显。此外,大众摄影也会导致新闻事件被夸大,一些大众摄影师在拍摄完照片之后,会发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博取关注度,为了增加点击量,少数大众摄影师会拍摄夸张图片,影响了民众的判断。

3 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大众摄影的传播

1)大众摄影功能的拓展。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摄影活动,创作动机、创作过程都具备主观性特征,摄影也不例外,不同的摄影类型,其价值是有所差异的,新闻摄影、商业摄影更多的强调社会责任与商业逻辑,而艺术摄影、大众摄影则强调兴趣与爱好,属于自我文化修养的一种类型。在移动社交媒体诞生之后,摄影的社会角色功能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成为一门“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媒介。不管是专业化的摄影师,还是大众摄影师,摄影的目的都是为了传播、分享,实现信息与情感的传递。在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大众摄影功能也实现了拓展。摄影具有审美、认识、教育、自娱等多元化的功能。利用移动社交媒体,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众摄影师,以发挥图片的社会功能。摄影的本质与语言、文字是一致的,都是人们表达思想、记录社会的一种形式,但是与语言和文字相比,摄影直观,感染力强,移动社交媒体下的大众摄影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记录时代变革的力量。

2)大眾摄影的自我传播。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中,大众摄影的发布量也越来越大,其主力军以“90后”年轻人为主,他们渴望通过大众摄影来强化自我认知,这是促进大众摄影自我传播的原动力。摄影照片能够通过一次性传播,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大众摄影的自我传播,人们可以向内部、深处来挖掘可拍摄内容与题材,生活琐事被无限美化、放大、渲染,人们拍摄自己的日常琐事,企图实现精神家园的共享。作为大众文化的组成,大众摄影更加强调感官上的愉悦,往往忽视了对现实的理性反思,大众摄影强调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官,追求视觉的快感与刺激。如大众摄影中常见的搞怪照、美女照,这类摄影作品具有趣味性、美感的特点,能够对受众眼球产生强烈的刺激,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从这一角度而言,大众摄影的自我传播满足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摄影师创作的初衷也是为了满足眼球欲望,摄影作品往往在主题上,缺乏深刻的意义与审美厚度。

3)大众摄影的发展机遇分析。从大体而言,移动社交媒体对于大众摄影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如今,大众摄影处于时代变迁的风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大众摄影的门槛也越来越低,这也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有了接触摄影的机会。并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准确而言,移动社交媒体为大众摄影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需要在新闻摄影方向上进行调整,促进新闻摄影的深度化发展,应用文字、图片的形式来展现新闻现场,加入文字注释,推行非事件性、故事性强的图片报道。

4 结束语

在移动社交媒体背景下,人们迎来了新的摄影时代,传媒业也为摄影赋予了更多的期望,让“读图时代”的到来成为了可能。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手机摄影成像质量的提升下,大众摄影开始普及,成为全媒体传播链的关键环节。大众摄影图片生动、便捷、新鲜、直观,无论在广告宣传、新闻发布,还是艺术表现方面,都独具魅力。

参考文献

[1]磨惟伟.发达国家网络社交媒体治理新动向及启示[J].中国信息安全,2018(2).

[2]申恩平,马凤英.社交媒体对知识分享的影响作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3).

[3]谭天.社交媒体给少数民族带来的发展机遇[J].新闻论坛,2017(6):51-54.

[4]苏海峰.浅析社交媒体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新闻论坛,2017(6):111-112.

猜你喜欢

传播特点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