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的可视化数据新闻生产实践探索
2018-08-28杨静
杨静
摘 要 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视觉呈现方式以及传播方式,从新技术驱动下的新闻产品尝鲜快速成为重要的新闻业务,不论是国外媒体还是国内主流媒体纷纷上马可视化数据实验室,为新闻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以央视新闻和财新网的可视化数据实验室的实践探索为例,探讨主流媒体在融合报道中可视化数据生产的人员建设、流程建立、互动设计、作品呈现等生产实践,总结可视化数据新闻生产的经验。
关键词 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操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3-0094-02
数据可视化是数据新闻制作的重要部分,是通过技术和设计手段,把抽象的数据以动态的、具体的、生动的图像展现出来,让受众更直观的了解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隐含信息。邱南森在《数据之美》中用“媒介说”对数据可视化做出宏观的解释,认为“数据可视化也是一种媒介,是联通数据和受众之间的桥梁,通过可视化可以将数据的含义表达出来,便于受众的探索和接受”。作为一种视觉报道形式,新闻的可视化设计比文字报道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对比、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事物发展的趋势,它相对于文字具有快速、简洁明了、易读易懂的优势。不同于平面媒体,电视的数据新闻可视化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在央视的“据说两会”中,“数据哥”化身为卡通人形,以全知视角带领观众解读数据新闻。可以说是数据新闻静态和动态的有机结合。那么,数据可视化相较以往的数字新闻有哪些显著特点呢?
1 融合报道中数据可视化的特点
1)数据呈现的多维性。以往的数字新闻是在有限的数据基础上提炼出信息点,用简练的文字形式来概括。数据可视化是在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基础之上,通过动态图表、文本、视频等多样的视觉呈现方式,来展现精确的数据,深度挖掘冗杂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并且用形象直观的柱状图、网状结构、3D立体模型等多种颜色、层次、大小、形状等来表现数据的全貌。在电视新闻的移动客户端,受众可以点击、拖动、滚动来实现视角的切换,主动性检索更多的数据,实现多角度的数据观测和对比。
2)突出新媒体的交互性。交互性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重要特点,从软件的UI设计到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人们在接收信息和使用产品的时候都渴望更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感。交互性也是媒介融合时代数据新闻的重要的特点。电视新闻在融合实践探索中,正努力改变以往单向的传输方式,通过“两微一端”的新媒体产品来打造交互性的新闻产品。交互可视化打开了数据可视化多样的呈现形态。用户可以在H5新闻中,拖拽、划动来实现多维度的视觉呈现,自主的选择自己所想要的信息。比如在2017年春运期间,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数据出品的春运迁徙动态图,用户在手机上点拽出发点,直观的看到出发点的人流密度和人流去向。这是传统电视新闻所无法实现的。
3)涉及技术的专业性。可视化数据新闻的生产要求多元的专业人才来合力完成,一方面是数据的挖掘,另一方面是视觉的呈现,最后还要考量新闻的价值和失效性以及整体的策划报道,这是大数据技术、视觉设计艺术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全面融合。通过可视化的工具和软件,可以把抽象的数据堆叠以动态的图表、Flash动画、三维模型、视频等融合在一起,以视频、H5页面等形式来出现,尤其是VR技术和虚拟演播室的应用,可以还原新闻现场,让受众深入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达成沉浸式的情感体验,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平面、抽象、线性的表现方式。
2 央视数据可视化的操作实践
1)数据来源。当前我国电视媒体都没有专业的数据平台,采取与第三方信源合作的方式获取数据。央视新闻的数据供应商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的大数据应用商,如亿赞普科技公司,“两会解码”“数说五一”等新闻都是亿赞普提供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工作的。另一种是国内的网络引擎巨头、电商巨头等网络科技公司,包括百度、腾讯、360搜索、阿里巴巴等,这些网络巨擘都拥有实力雄厚的自建数据平台,握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较为成熟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央视新闻博采众长,与这些互联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获取第三方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百度提供的地图定位数据、腾讯提供的QQ、微信社交数据、淘宝网提供的交易数据以及拓尔思信息技术公司提供的数据分析技术等。在“两会”报道、传统节假日等重头新闻中,结合第三方信源提供的数据支撑来策划和完成数据新闻。此外,央视新闻还会利用自身的行政资源、全国记者网等来获取相关数据,使数据资源更全面,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
2)分析和处理数据。在获取数据后,如何从庞杂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就需要把数据整合归类,从零散的、非结构的数据变为整体的、有逻辑的信息,并套上鲜活的新闻故事。央视的“两会”大数据节目中,设置国内和国外两个视点,国外视角是“中国召开‘两会哪国最关注?”亿赞普公司通过对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数据抓取,得出了排名靠前的几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和美国排在前列,遥远的南美洲国家秘鲁却拍在第七位,这让具有敏锐新闻嗅觉的新闻工作者感到蹊跷。新闻编辑组联合亿赞普公司对秘鲁关注中国“两会”进行定向的数据挖掘,发现“牛油果”的出现频次奇高,经过多方验证得知我国每年要从秘鲁进口大量牛油果,秘鲁关注中国“两会”是利益使然。此外,百度的搜索引擎关键词反馈了网民对“两会”的关注重点,微博的热门话题、亿赞普热度榜等都是对“两会”关注话题的集中表现。
3)动静态的可视化呈现。数据在挖掘和处理完毕后,如何用可视化技术来辅助设计,让数据新闻变得形象生动是新闻编辑组面临的难题。首先,利用电视的声画元素来表现数据的逻辑关系。电视视听元素有连续性和动态性,能够在有限时长内运用非线性编辑,让新闻信息的呈现最大化。其次,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增强3D立体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演播室内的主持人“日行千里”,瞬移到新闻现场进行解说。央视新闻“数说命运共同体”中,主持人欧阳夏丹在短短两分钟内,瞬间转移到千里之外的采访现场,实现最短时间内的多地采访,并且看不出视频特效的痕迹,其实这段视频是虚拟演播室的合成制作。最后,使用交互式动态信息图表来呈现数据走势和对比。在交互式的动态信息图中,简洁的数据图表在主持人的摆弄下会呈现不同的动态,具有参与感和人性化,是静态图表难以实现的。
3 财新网数据可视化的操作实践
1)建立数据可视化实验室。财新网的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10月,团队成员由设计师、程序员以及新闻记者组成,多为复合型的人才。财新网的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的成立由多方面因素推动,一方面,胡舒立带领的财新团队勇于创新,在数据新闻的实践上有深厚的基础,并且在国内处于前列;另一方面,财新网的主要报道内容是政治和经济,财经报道涉及到的数据、股票行情等是非专业人士不爱看的新闻种类,这也是财新网打造可视化数据新闻团队的重要因素。
2)数据新闻生产流程。财新网的可视化实验室有技术部、设计部和编辑部三个部门,涵盖编程、涉及和新闻报道都懂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在选题策划方面,会基于已有的大方向和数据来选择可行性的话题,然后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有足够数据支撑和分析结果后,就要考虑用哪种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来完成数据新闻的制作,一般是设计师提供草图,与程序员磋商制作周期、实现成本和呈现效果,在过程中记者还会提出相关的意见。待方案确定,设计、开发、文案同步进行。报道、编程、设计三个方面是数据新闻生产的基本元素,三方需协调互动。
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新闻在不同的平台产品形成了一个集群,以适应不同媒体的受众需求。在未来,传统媒体的运营要坚持品牌宣传,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不断扩展新媒体产品链条,接触更多的潜在受众。还要增强采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设数据新闻实验室,国内传统媒体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如何在数据新闻产品中出头、出彩,赢得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是要长远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焦.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2]孙彦然.《华盛顿邮报》的媒介融合之路[J].新闻战线,2018(11):147-149.
[3]赵培.大数据背景下电视数据新闻发展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4]王亮,蒋忠波.电视媒体中数据新闻修辞的比较研究——以《两会大数据》和《数字两会》为例[J].新闻知识,2015(7):3-5.
[5]郎劲松,杨海.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J].現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