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课堂上的实践探究

2018-08-28高璨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习作教学思维导图

高璨

【摘要】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问题,就是文章的结构不明,层次不清,叙述混乱。寻找根本的缘由,是逻辑思维的组织能力欠缺,运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弥补这种缺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思维的脉络,整理出供自己或他人复习的整个思维过程,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语言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把握框架的组成。

【关键词】思维导图 发散思维 习作教学

如今相当多的小学生对作文的感觉就是“动笔难,无话说”,所以习作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难点。作文教学也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大家积极探索,尝试了很多方法加以改进。《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在实施建议当中指出:“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此背景下,笔者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轻松作文。

一、思维导图的涵义

1.思维导图的定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组织性思维工具。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充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我们聚焦的主题关键词清晰、突出地放置在中央图上,由中央图出发向四面发散,引发一些核心问题作为图表的分枝发散开来,同样的下一级分枝又围绕着焦点问题展开,以此类推,各级主题分别在分枝上按层级的关系延伸开来。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了大脑思维的“想象”与“联想”的特点,充分挖掘大脑的创造力与记忆力潜能,体现大脑思考的基本方式。思维导图即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是人类思维的自然能力,是启动大脑无限潜力的朗匙。

2.思维导图的制作

(1)确立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选取一张白纸,在白纸中央画图画代表你的核心问题,用彩笔勾画中心图片,使其在脑海中印象深刻。

(3)在中央图四周开始外发散地画以及分枝,接下来在一级分枝下绘制二、三级分枝。在绘画分枝时尽量多画几支空白分枝,每個分枝可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描绘,以方便展开联想及想象。

(4)在每分枝上填上关键词、或者句子。

选择关键词时,要尽量的简单明了并且要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开始选取关键词并按层级的逐级绘制分枝上,在组织各级关系时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联想及想象,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全部写要无限地激发思维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展开形象思维,使所表达出来的作品更加附有意蕴、内涵。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理论意义

目前,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文章的结构不明,层次不清,叙述混乱。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布局谋篇是学生写作文最头疼的事情之一,寻找根本的缘由,是逻辑思维的组织能力欠缺,运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弥补这种缺憾。

1.对学生的意义

从小学生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学习过程、自身元认知的发展四个方面来看,概念图与其他元认知工具和策略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对于孩子来说,形象和色彩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在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正是通过图画的方式刺激孩子不断的思考,始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有效地提高习作水平。其次,人类的思维呈树状散开,概念思维图就是将人类的这种思维结构以概念思维结构映射到视觉上再次表现出来,帮助孩子们在不同思维之间系上纽带,增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思维的脉络,整理出供自己或他人复习的整个思维过程,这样孩子也更容易理解他们语言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把握框架的组成。

2.对教师的意义

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共12本,作文训练贯穿每个单元,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具。通过这种思维可视化的方法,可将整册、整个年级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写作训练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教师对一个年级甚至整个学段的训练内容是否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理念教师都能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首先,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研教师在教材解读方面可以更全面、更简洁、也更深入了。其次,教师能够准确掌握知识结构,并以可视思维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后,教师能够深挖教材的精髓,找到教材的灵魂所在。除此之外,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习作教学的探索

写作文并不可怕,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掌握写作的核心要素,使构图的中心清晰,顺着思维的脉络逐层发展,达到写作的效果。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的步骤如下:首先,确定“中心句”。这是思维导图的起点。将表达作文核心意思的句子或关键词语,写在纸的中央位置。以此为核心,让思想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自然地表达,继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确认作文的主题。注意要做到“中心句”简单明了。其次,使用“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方式进行习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够准备的把握整体内容的精髓,方便作文时,能联想起需要展开阐述的具体内容。因此,每层级标注一个关键词。它更多地是将图像与文字的功能融为一体。一个精准的关键词会使作文导图更加清晰明了。每一个词和数字都像一个家长,产生与他密切相关的“孩子”。再次,扩张“外联结”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训练时,主要从“中心句”向外扩张,主要分枝一般有五至七个。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枝,然后再由主要分枝联结二级分枝,再将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联结起来,依次类推。树枝的连接层,像一棵生长着的大树,从树干上生出枝条,让孩子从四面八方更加发散,阐明写作的思路。最后,使用符号、颜色、文字、图画和其他图像,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色彩和图像能使大脑兴奋,能给大脑的构图增添活力。而且,使用多种呈现形式,可让作文思维导图更加生动,更容易记忆,也更容易触发写作思维。因此,使用的文字可以变化大小、颜色、字体,重要的字句可用较为醒目颜色的文字来表现,尽量保持文本简洁。此外,还可以使用可识别的符号如:画叉、勾和各种图形来标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记忆对于图像的处理能力,是文字的1000倍左右。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个性也充分体现了个体的多样性。

以四年级上册作文《双面老妈》为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篇习作虽然是命题作文,但紧紧切合生活实际,大部分学生都"有话可写”。教材的总体要求是:一是要有真情实感,写作文“有根有据”;二是能“有条有理”将事情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二是故事内容“有血有肉”,学生能将故事的“情”写出来。因为笔者将解放北路小学四一班的孩子,分成两部分,A为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训练的孩子,B为进行常规习作教学的孩子。作文后,我将两部分孩子随机抽取八篇作文进行了对比分析。评析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的重点落在本年度的习作目标上:即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1.“有根有据”

从面上来看,作文选材都来源于生活,但很明显的差异是在作文选材上,A项孩子选材面较窄,出现雷同的选材,如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生病的“我”;在我撒谎时,妈妈对“我”的批评。是而B项孩子选材面较广。如学骑自行车时,妈妈对我的耐心的鼓励;在我考到满分骄傲时,妈妈对我严厉的批评;或阴雨天里,妈妈为我遮风挡雨,等等。

2.“有条有理”

从整体来看,两部分孩子在写作条理上没有明显差距。绝大多数学生能有条有理介绍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有血有肉”

大多學生基本都掌握了细节描写的方法,知道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对人物外貌、动作描写、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但是B项孩子在细节描写上一般点到为止,不够具体;A项孩子在做思维导图时,就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描写(如图2所示)。4.有声有色

在对比中发现,B项孩子,在词汇丰富性、修辞运用上都大大优于A项孩子。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一篇文章成功与否,与选材、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研究整理,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确定习作选材,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就应去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无论是叙事,记录,还是喜欢材料,风景,都要根据中心意义选择素材。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真正有意义的写作素材;在学生谋篇布局时,思维导图分枝的无穷发散性,一来促进学生用发散性思维进行细节构思,二来也可使习作更具体、生动。思维导图以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为枢纽,朝着多方向同时思考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式是发散学生思维,打开写作思路,凸显个性差异,进行特色表达的重要方式。

思维导图提供了一个无限放大的思维平台,帮助学生厘清层级,明白彼此关联,让学生在画图时从“主干”到“分支”,从“支架”到“血肉”平稳过渡。当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关键词语,理清分枝关系时,思考过程就是思想的组织、提炼和深化,逐步形成基本的作文脉络,使学生写作起来更容易,更快乐。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灵魂,抓住文章的灵魂,写作的内容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引领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不断地发散思维,由一事件、景物、情感作为触发点,扩散到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从而写出更丰富、更能表达内心情感、更有内涵的文章。

目前,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许多教师经过实践,在数学、地理、生物、语文等各个学科教学使用中,都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在国内的作文教学中,成熟的经验并不多,大部分还停留在短期实验阶段,有的选择了实验班进行了短暂的对比研究,有的甚至只进行了一次两次的研究实验,虽然也有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真正的深入研究和大面积的推广,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商海芳.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习更投入.北京教育,2014,(03).

[2]于小红.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考试周刊,2015,(07).

[3]何萍.思维导图让作文更轻松.科教导刊,2015,(09).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习作教学思维导图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